公共音乐:最炫民族风之《鸿雁》

吴水连

<p>  歌曲《鸿雁》是一首渊源流长的蒙古乌拉特民歌,属于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为“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首歌不失蒙古民歌的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因其高度的艺术性,深得广大歌者喜欢,现代与传统结合,对于歌曲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唱的剖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p> <p>  《鸿雁》同时也是一首宴歌,这首歌曲带有丰富的生活性和风俗特点,表达了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对于远方客人的欢迎和友善之情。</p> <p>  草原上的蒙古族把动物和草木都当做朋友,碧绿的草原,飞驰的骏马,都能够激起草原儿女炽热的情感表达,产生了很多歌颂动物及草原生活的歌曲,如:《骏马奔驰保边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夜色美》等。歌曲《鸿雁》也像这些歌曲一样,具有蒙古族人独特的审美习惯,既表达了对于动物的爱恋,又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因为草原人民对于鸿雁这种鸟有一种天生的崇敬,它是蒙古族人民对于故土、对于友情的眷恋的象征。 </p><p><br></p> <p>  歌曲《鸿雁》共有四段,每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 。</p> <p>  歌曲《鸿雁》旋律具有蒙古长调的特点,非常质朴,拖腔式的长音运用较多,四度和五度的音程跳进较多运用,装饰音的运用还不够丰富。速度缓慢,旋律比较平稳,气息绵长,具有悠远、宽广的意境,将思念和伤感的情绪表达得很准确。</p> <p>  歌曲从E羽转到F羽调式,在音乐上和情感上更加加深了歌曲深沉的内涵,以及对家乡,对亲人朋友的眷恋之情。音乐色彩更加浓厚</p> <p>  《鸿雁》这首歌曲旋律看似简单,歌词朗朗上口,但是要唱好还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首歌曲既可以用通俗流行唱法来唱,也可以用美声、民族唱法来演唱,不管是哪种唱法都要求歌者对于歌曲的风格、蒙古民歌的音调有一定的把握,具有很好的气息支持,混声运用较好,共鸣的运用恰到好处。 </p> <p> 这首歌是用蒙古的长调的特点,在旋律的主干音上拖腔、延长比较多,这是一种情感抒发和宣泄,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要注意拖腔长音并非唱得越长越好,在演唱时要把握好歌曲乐句之间,乐段之间的比例关系,长音要和短音有所对比,要做到长音和短音的结合,长中有短,短中有长,如果我们在演唱中无休止无节奏感地唱拖腔,就会把整首歌曲唱得很散,破坏掉歌曲的音乐性,最后会大大削弱歌曲的感染力。所以在演唱歌曲之前要熟练地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找到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恰到好处的比例,找到其节奏感和音乐感觉。 </p> <p>同学们,让我们感受一下舞蹈版的《鸿雁》,是不是又有一番新的感受呢?</p> <p>同学们,我们的作业在这里哦!大家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