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苏过与七里村(一)

水云靖丰

<p> 北宋大文豪苏轼</p><p><br></p><p> 苏轼(1037.01.08--1101.08.24,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海上道人,又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p><p>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p><p>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亲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住职。</p><p>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p><p> 宋哲宗即位后,苏轼被诏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p><p> 宋徽京时苏轼获大款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被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被追谥“文忠”。</p><p> </p> <p> 苏过</p><p><br></p><p> 苏过(1072--1123),北宋文学家。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苏轼第三子,时称为小坡。</p><p> 北床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谪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被谪儋州,苏过皆随父同行。</p><p>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随父北归。</p><p> 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p><p> 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p> <p>题记一一</p><p> 一句流传于海南省儋州民间千年的口头话,揭开了苏东坡与儋州市七里村的渊源。也带出了苏东坡与七里村的故事。</p><p><br></p><p> 苏东坡、苏过与七里村(一)</p><p> 一一古官道上的村落</p><p> 文/云水雪峰</p><p><br></p><p> “七里坡,一穗谷任鸡拖,扫地坡,躬腰点谷,蹲地捋禾。"( 苏东坡语)</p><p> 这是一句流传于儋州广大地区的一句话,这句话揭开了苏东坡与七里村的渊源,也带出了苏东坡与七里村的故事。</p><p> 据考证,当年苏东坡被贬来海南,身边一直由小儿子苏过陪伴。先到琼州(今海口),小住一段日子后,从现今的海口出发,途经澄迈县,临高县进入儋州。</p><p> 今年遇见一位临高对历史很有研究人士,我和他攀谈,因为我以前经常去临高,发现在临高波莲镇附近有一个村落叫“苏来村”,我也知道当年苏东坡跨海进入海南后,小住海口琼山,而后途经澄迈、临高而进入儋州的,更具体的路线图当然不甚清楚。但是我也根据前人转述知道当时苏东坡从现在的临高县城(临城)附近,途经波莲镇的苏来村,古柳村地界来到新盈镇的后水村海边,乘船几百米登上对岸的儋州泊潮村。我向他求证:“苏东坡是不是真的路过苏来村,这个村是不是为了纪念苏东坡曾经来过而把村名改为苏来村?”他哈哈大笑,说:“算你问对人了,确实是这样!”他滔滔滔不绝地把苏东坡在海南的的典故给我讲了一遍,特别是苏东坡路经临高县域的这一段,如诉家珍。当然,苏东坡进入儋州以后的具体线路,他也知道一些,更具体的就不甚清楚了。其实当年苏东坡自官道来到当时州城中和这条线路,我小时侯大部分都是用脚走过的,虽然并不是每一步都踏着苏公当年的脚印。</p><p> 苏东坡从当时的临高进入现在的儋州地界后,基本上一直沿着官道向南行,大致的儋州线路为:泊潮村&lt;起点&gt;~新隆村~油行村~光村墟~流水村瓦瑶村~儋耳山(松林岭)~长老村洪方村~澜秀村李方村~花栏村~七里村~天堂村~接官亭村~清塘村~北门江桥~儋州州府&lt;终点&gt;(即现在的儋州市中和镇)。大致方向一路向南,道路却弯弯曲曲(我说的经过某村,少数是走入村里面,多数是指经过某村的地界)。</p><p> 当初的北门江桥只是木桥,桥址在天堂村前面偏右下方。在现今北门桥大桥上游约二百米处。北门江自东向西流入儋州湾,奔向大海。</p><p> 再择一段具体来说,走过花栏村后就进入现在的中和镇七里村地界。</p><p> 小时候每次清明节和家人去拜祭祖坟,爷爷会指着祖坟后面十多米外横过的一条小路对我们说,这就是古儋州的官道,这条官道苏东坡当是走过无数次(除了初次赴任和最后离任,其间还多数行经其处去出游),听说这个地方,以前的人们常在夜里听到有人抬轿吹笛打鼓敲锣路过。应该是古人痕迹的回响。</p><p> 官道绕七里村诗边坊前面而过。(七里村由几个小村坊组成,代表不同的区域板块,“五姓八坊成七里”其中的五姓即:何吕金黎梁。八坊:诗边坊、板桥坊、吕坊、金坊、黎坊、福安坊、产边坊、盈坎坊&lt;古时的诗边坊民国时并入了板桥坊,旧址成了山地,如今正在重建新村),出了七里村,向西南方向而去,横过天堂村后面,一直向西穿过接官亭村前面,折向东南方向几百米就到北门江边,向南过了北门江就到儋州古城中和了。</p><p> 再说七里村,那是一个千年古村。古时的七里村,七里河自东而西流到村的西端后折向南流过诗边坊的前面继续向南流,在天堂村东南方向汇入北门江,苏东坡居住之地与七里村隔着一片田洋南北相望,直线距离也就两千多米。古时七里村只是一个小村落,能够吸引苏东坡关注的,除了他经常路过外,主要是这个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集内地江南风光于一身,让身处江南多年的他似曾相识,而当年在江南少有的玉蕊花,在这个村落随处可见,在河边,在洼地,在水边的成片沼泽地里,密密麻麻绵延几里长,当时的玉蕊林下常伴生许多的枙子花,花开季节,花香七里。苏东坡忍不住慨叹:“真正的乐不思蜀者,是我苏东坡在海南遇见七里玉蕊花开也”。</p><p> 千年的七里村,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中和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更显得有江南水乡特色了。七里河穿过成片的玉蕊林自村前而过,小桥流水人家,这里都有,田野白鹭流云,这边依然。真是夏季避暑天堂。村容村貌清洁美好,幽静秀雅而不失古朴,若是苏公还在,相信他还是会说:九死南荒吾不悔,不辞常作儋耳人。”(未完待续)</p><p> </p><p>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