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一种向往叫“未来可期”,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记忆叫“刻骨铭心”,可我更看重的还有一种等待叫“收到请回复”…</p><p> 它可能是领导工作任务下达后,对完成情况汇报的等待;</p><p> 它可能是一件好消息分享给好友后,希望得到祝福的等待;</p><p> 它可能是对方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希望得到答复的等待;</p><p> 它可能是逢年过节父母盼孩子回家,希望收到航班信息的等待;</p><p> 它可能是生日聚会邀请信息发出后,确认信息是否收到的等待;</p><p> 它可能是一次长途旅行,期盼收到报告平安的等待;</p><p> 它还可能是一位重症患者,家人在焦虑期盼手术成功消息的等待。</p><p> 小事见格局,细节看人品。 “收到请回复”,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等待和请求,在我看来,从它可以看出一种礼貌、尊重,可以衡量出一个人的人品和素养,用我们平时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可以看出这个人靠谱不靠谱。</p><p> 手机不离手的时代,秒回时常可见,信息传递快,工作效率高,大部分人做到了。但也有一些人,接到群里发布的任何工作通知,经常会迟迟不回复,不予理睬,导致无法确认消息是否传达成功,工作不能及时落实,对“收到请回复”永远都是石沉大海,没有下文。冷漠,与己无关已成习惯,即便与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也是如此。</p><p>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应该靠别人指责提醒,而是自律意识和换位思考意识的长期培养。 回复别人的信息,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p><p> 在工作单位,珍视同事合作,尊重岗位分工,尊重每一个“收到请回复”,长期以来,不仅可以获得领导的信任,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关系,更有可能成为改变一个人人生轨迹的关键因素。</p><p> 朋友交往过程中,对信息视而不见、永不回复的人,时间久了必将在失望中渐行渐远,最终形同陌路相识。</p><p> 还有最牵挂我们的父母家人,也不能让他们的一句“收到请回复”,变为空守手机的翘首以盼和牵肠挂肚。</p><p> 对“收到请回复”给予一个简单的回应是最起码的礼貌和修养,不需要华丽,不需要修饰,只要一个笑脸和一个“收到谢谢”。</p><p> 有一种尊重,叫“收到请回复”。</p><p> 有一种责任,叫“收到请回复”。</p><p> 有一种牵挂,叫“收到请回复”。</p><p> 有一种素养,叫“收到请回复”。</p><p> 有一种热情,叫“收到请回复”。</p><p> 有一种等待,叫“收到请回复”。</p><p> 收到见人品,凡事有结果。你的形象和价值不要在“收到不回复”中被减分、被打折扣,你的热情不要在“收到不回复”中被浇灭,请不要丢失这个时代中不可或缺的安全感,不是随叫随到,而是“收到请回复”!</p><p><br></p><p><br></p><p> 2020年6月2日庄老庄</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