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八十年代初,河曲在“农业学大寨时期,赤泥也村民在平田整地睦掘出一座古墓,规模较大,内有珍贵文物及随葬品不翼而飞,现已无从查考,唯一块1.3米见方的墓志铭丢田野长达20年之久。2003年初春,华宝斋经理金补均闻讯后,将重达450多斤我墓碑运回华宝斋门市,7月由县博物管馆馆长马福善陪同省文物局专家一行对此碑进行了论证。据悉,在我国现出土的宋代墓志碑文达1000余字的极为少见,从碑的重量、尺寸也居首位,可视为国家二级文物。</p><p> 北宋时期的墓碑在我县发现,对我们研究、考证河曲的古代历史,提供了又一重要实物证据。它记载了距今1000多年前河曲在全国各地贸易历史,与军事战略要地,也印证了河曲人从古代就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开放、拼搏精神。从而也推论出北宋时期河曲在全国版图上和重要位置信社会繁荣发达情景,现试考述,供专家及同仁参阅。</p><p> 一、 <b>译墓志铭</b></p><p> 宋晋州肋教何公墓志铭并序降授皇城使成州团练便熙河兰湟路兵马铃墨辖权遗湟州陇右泠边安抚兼陇右同都护上骑都尉何灌撰。</p><p><br></p><p> 如京副使府京兵马都监兼在城巡检兼管句本州驻泊军马公事武骑尉李璋填讳。</p><p> 乡贡进士何昭先书丹</p><p> 乡贡进士刘泽篆额</p><p> 大观四年十一月戊子,荧台何公葬于本乡的赤呢也村东,按照乡俗,礼节,以及先人之愿,他的儿子构不远四千里来到湟州,希望我作铭,充饰他父墓。我与何公确实是旧交,怎么能推辞,于是写出他的生。平实况作为铭。公讳信,字立之。世居太原,祖辈务农隐迹于平民百姓,他家在仕籍中无名。其后代因经商来到荧台,找一块风水宝地定居下来。何公少年时期就死去了父亲,家里很穷。就连两坛子粮食的储蓄也不多,而何公少年立志,刻苦自立,凭着自己的强壮体力。以苦谋生,被别人看不起的事他要汗流浃背地去干,亲自操持,不久有了一点家业,过了一段家里有了积蓄,资金产够用了,又过一个时期已经把家中治理得富丽堂皇了。何公到了中年积累资产巨万,开始谋划较大的贸易事业,把商业流通做到了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应有尽有,连通州、军、县的大小街道,购买下的好田,好地一块接一块,贯穿东南西北,有着这么大的资产,竟也安然、平静地经营着,即便陶朱,卫荆的操持大概也就是这样了。然而,何公没有以财傲物,尤其在乡里更加退让,与人交往,拿出自己的一切资产,有甚说甚,没有丝毫疑忌,凡遇亲朋宴请,设宾待戚,何公知书达理,很懂礼节。凡遇别人有困难之时,他总是问寒问暖,从不因亲近关系而疏远他人。何公为民众设立学堂。捐献、赠送钱物。所以学到文化的人怀念他的义气。财力上困难的人得到援助后很感恩。他的门下经常来往着好多德高望重的长者和达官贵人,这是很简单的道路理。每当念起他创业的艰辛,对经商取利看得轻薄,对操持贸易的忙忙碌碌,一生中多少没有给人留下与人争吵或好酒好色的念头与想法。何公年岁虽高而精力充沛,又积德行义之久,虽然快到离世了,他还是在不断地教育着子小,洗足后睡在枕头上离开了人世。他对生与死何等的超的脱和明悟。何公享年78岁,经常以祖先没有一个当官的发展到现在为儿孙们高兴,他把全家生活之外的剩余资产全部购买粮食献给边关将士,朝延凭借这一功授予他晋州教之职,何公的心意不是为了当官,天子的朝服穿到他身上,不因当官之后荣耀,推论何公拿出治家的钱物为谋求一官一职,那么,他的设立学堂,为贫困人捐资、捐物,又该怎么衡量呢?何公娶杨氏生男五人,长子曰构,补路州助教。次子林,三子权早亡。四子拱,现任三班奉职。五子杞,正读书准备考进士。女一人,嫁给府州军马张公妻的侄儿。天宝年后生孙男四人,长说曰安中,次曰居中,次曰存中,次曰师中,都在攻读进士。</p><p> 铭曰:思念何公的祖先,隐迹于平民百姓。</p><p> 何公出生贫寒孤独,又遭少年丧父之苦。</p><p> 凭靠着数粒耕作,独自艰苦征战。家业积累到了巨蓄,而平静地象往常一样。</p><p> 不节俭财物捐助,不强迫任何利益回报。</p><p> 好声誉满乡里,人品温良忠厚。</p><p> 虽说官不高,但那些王侯又怎能和他相比,虽说寿数没有百岁,但是七十八岁高龄又能有几个,死去能使子孙尽孝,活不、着能使家业振兴,有名载其铭,有地位的尽量留下记载,我从远方羡慕何公这种高尚人品。含着满意的处世哲理离开了人世。</p><p> ① 州,北宋时设立二级行政机构,助教即府、州办理社会教育,文考录用的官员。晋州,今山西临汾。</p><p><br></p><p> ② 县、尉、院,北宋时为三级行政区。</p><p><br></p><p> ③ 何灌,《宋史》有传,明代《河曲县志》载何灌为名宦。</p><p><br></p><p> ④ 北宋时河曲称荧台。(荧,光亮微弱的样子。台,平而高和建筑物,便于在上面远望。荧台,顾名思义因境内有火山而得名)</p><p><br></p><p> ⑤ 现属兰州与甘肃交界处。</p><p><br></p><p> ⑥ 路为一级政区,府、州、军、监为二级政区。</p><p><br></p><p> ⑦ 陶朱、卫荆,战国时期闻名全国,是全国最大的商人。</p><p><br></p><p> ⑧ 府州现在府谷。</p><p><br></p> <p>二、 <b>译何灌传略</b></p><p><br></p><p>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举考试登第,选择用为河东路从事,经略使韩缜曾经多次试用他的真才实学,设立擂台与他比武,而常胜不败,何灌在决赛场上毫不宽容任何人。过了好长时间韩缜说出:“河灌是个奇士,日后他应该是我的接班人。”不久,何灌被任用为府州,火山军两地巡检,辽国大将苏延福狡猾,勇猛,常在府州,火山军边境出没,无人抵挡,何在灌赴任后,与辽将苏延福多次交锋,亲手取下首级示众,火山军界地有一个矿泉五申告诫辽人,不要越境,并阻止辽人不要过来,辽人因而很气愤即起兵攻打火山境地,抢夺边民财物。何灌站在高处猛烈迎射,连发数箭,箭无虚发,中箭者立即丧命,即使有射到崖石上的空箭也要淹没箭头一寸有余,辽人见后很害怕,认为神仙射箭也就是这样了,于是众部队很快退去。时间过了30年,契丹首领萧大师来太原府商议两国地界,说起过去火山、府州有一巡检,是位神箭手,何灌随即说:“那就是我何时灌。”萧太师听后,左右惊顾,立身起拜。</p><p> 何灌作为河东路火山、府州巡检,守护着边疆的安全,有一年,西夏大将何灌作为河东路火山、府州巡检,守护着边疆的安全,有一年,西夏大将陇可同都上骑都尉,在熙河发动当地民众修渠造地,响应民众达七千四百多名,得到上好田二万六千多顷,是全国最突出的路治。童贯统兵西征,何灌取古骨龙马进武军,兼管吉州防御使,后改知兰州。在政打仁多泉城战斗中,火炮伤了腿、足都不顾,率领士兵攻上城楼,斩首敌方五千余人。朝廷正式授予廓州防御使。</p><p> 宣和初年(1185年)何灌援救熙河,平方腊屡建战功。</p><p> 宣和七年(1125年)并宋王朝开始动乱,全国农民起义不断发起,快速崛起富强起来的金国乘机南下,分两路大军强攻北宋疆域,西路军攻破了太原,东路长驱防深入。昏庸的宋徽宗把禁军精锐部队交给太监梁方平驻防黎阳,何灌急速上书宰相白时中:“金人发起全部兵力打入内地。其锋势不可当。今让梁方平把锐部队全部调到北面很不妥,万一有失误,后方空虚怎么来保卫,应当留一部分兵力驻守后方。”但未被采纳,随后又命何灌支黎阳,何灌推辞不接受,原因是现有部队很强大,完全可以应战,再增加部队是多余。之后又授予武泰军为节度使,河东、河北军设置为副使。但不到出兵,徽宗退位,钦继位,何灌入京护驾。</p><p>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二日,滑州、梁方平节节败退,何灌率部也随流溃退。黄河沿岸无一人防守,金兵一直杀到京城开封,何灌赶到京城要求地进城护卫,不准,而命令城外防务,背城与金兵苦战三天,终因寡不敌众,被金兵刺伤,死于阵上,钦宗哀悼,赐与黄金与丝绸,命百官护葬。把不守黄河沿岸的溃兵将士革职查办。</p><p> 绍兴四年(1135年)何灌中子把他父亲的事哭诉在朝廷,高宗皇帝下诏认履正大夫,忠正军承宣使。何灌的生平事迹被载入宋史。,明万历年追加为名宦。(并载入《河曲县志》。)</p><p><br></p><p> ① 经略使:掌管一路兵民之事,守卫边防,办理狱,颁发禁令,征收税等。 </p><p> ② 府州、火山军,今府谷、河曲,属河东路,路治在太原府。军一般设在边区或者冲要之地,有时管数县,有时仅辖一县。</p><p> ③ 巡检,有数州、数县巡检管界,或一州一县巡检,掌握训练,治理兵士,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一般设在控制要害或边界,皆置巡检一员,往来连合,相互援救,都以材武大小因地用人。听州县守令节制。</p><p> ④ 童贯,少出李宪家佣人,后为徽宗宠幸的宦官,善于诌媚,受到蔡京重历授熙河兰湟、秦风路使,累迁武康军节度使。</p><p> ⑤ 张康国,进士登第(杨州人)雍丘知县,福建转运判官,受吏左右员外郎,中书舍人,后升任尚书左丞。</p><p> ⑥ 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还兼管捕捉盗贼,保管军需物资以及地方保甲事务。他也负有监察地方官吏之权。</p> <h3>▲何信</h3></br><h3> <p>▲何灌</p><p><br></p><p><b>三、试析北宋时期的河曲</b></p><p><b> </b>(一)军事</p><p> 从北宋、西夏、辽的版图与今图,看河曲的历史位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3—4页,我们可以直观在看到北宋在今全国版图上的位置,以及与辽朝、西夏、吐蕃诸部、大理、西州回鹘、黑汗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本册图组编例查悉,北宋把全国分为24路,边防在冲设军。河东路管辖着今山西,路治在太原。并在边塞设立火山军,保卫着祖国的安全。从《中国通史》、《河曲县志》、《杨业传》、“宋晋州助教何公墓至铭”记,北宋河曲称荧台,荧台境内有一座大山,地层煤多,因开采而自然,常年烟气灼人,使附近岩石俱赤,故名火山。</p><p> 公元九七九年初宋太宗领兵亲征,攻破太原,北汉灭亡固疆域的安全,在火山驻设大量军队,始称火山军与辽太保矧思为北汉盟国报仇,统领大军与宋兵大战于火山。以失败远退。五月宋太灭北汉,败辽兵大振军威,从太原、火山发兵乘胜伐辽朝,企图收复五代时被辽朝占领的燕云州县,辽耶律休哥统大兵来迎,大败宋兵。宋、辽暂时休战,之后宋太宗仍然志在收复燕云州县,辽朝全力抵抗,各有胜败,而火山界地自建军到大观四年的128年中(979――1107),与辽朝地有过几十次的边界冲突。火山界地面临黄河,沟壑纵横,树木参天,军民同心抗敌致使辽军屡战屡败。</p><p> (二)人物</p><p> 早在唐王朝后期,国家四分五裂、群雄割据,辽国乘机频频南侵,荧台边民奔波在战乱之中,奔波在抵制各种侵略之中,常言道:“乱世出英雄,”此时,火山就有一位经济实力雄厚的地方土豪叫杨信,为求自保,在火山家乡组织村民自立堡寨抗击辽军,声势浩大,逐渐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势力。周边乡村,州府官民称他为“火山王”。</p><p> 大约在944-949年的数年之中,杨信率领边民不受字府节制,战斗生活在山中,只要辽人入侵,随即征战,有求必应,把抗敌保乡的义旗,插遍黄河岸边的山头,有时率领部转战晋西北多处抗敌。</p><p> 杨信率领民众不断征战,逐渐形成一支有战争力的小股部队,他在杀伐疆场的同时也把家族引入军旅生涯,他的长子杨业,十五岁跟父投军习武,成为“火山王”的一员虎将,当地乡民又称他们为“杨家将”,杨业二十五岁时杨信病丧,杨业将父亲忠骨葬于火山,自今“将军墓”遗迹可见。</p><p> 北宋疆域划定,杨业率部归宋,宋王朝任杨业为代州刺史,负责镇守雁门三关。从此“杨家将”活动中心由火山转战代州(今代县)安营,为宋王朝屡立战功千古颂扬。而他的祖籍火山至今残留着炼鞭炉、点将台、将军墓、杨家寨、走马梁、斩贼沟等遗迹与地名。</p><p> 火山建设军前后,英雄辈出,迫使辽朝不敢大举侵犯边界,但是小的战争不断发生,如前所述都辽人失败而告终,这里记载着又一位让河曲人民颂扬的英雄那就是何灌,他以武举登第,从开封到太原府,又调火山、府州任巡检,他带兵守卫黄河沿岸时间长达30年之久,30年来,他与荧台的父老乡亲一起生活,一起抗敌,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因而这里的人民把他列入“河曲乡民”载入史册。</p><p> 何灌以大智大勇保护着荧台人民的安全,荧台民众也没有忘记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那是在宋大观四年央晋州做官的荧台人,也是当时的巨富何信去世,官府把他护葬回荧台故里安息,他的儿子何构需装父墓,为他父亲立传,家人及官府议定让当地名人何灌撰写最好,也是民众对何灌敬仰的一种表示,当时,何灌已调甘肃、兰州一带,于是。何构为远千余里找到何灌,何灌与何信确实在荧台有过私交,关系非同一般,何信当年在荧台经营着贸易事业,家有资产巨万,在河东路一带很有名气,而何灌为当地巡检勇猛无比,智勇双全,更是河东路的一代名流,何信常通过何灌把自己的资产购买成军需品、粮食捐献给边关将士,捐献给北宋朝廷,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两个配合非常密切,噩耗传来,何灌非常悲痛,为何信实实在在地撰写了“宋晋州助教何公墓志铭”。</p><p> (三)方志</p><p> “宋晋州教何公墓志铭”真实地记载了荧台当年在全国的知名度,同时也反映出荧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兴旺、发达、社会的繁荣。</p><p> 北宋时,荧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庶民凭靠着环境的优越与国家的关注,勤奋、拼搏,人民生活十分富裕,当时的平原地带与有山、有林、有河流、有矿产的荧台相比远不如之,。我们可以大胆地断论:“荧台和现在的沿海开放城市一样富有”,是周边广大民众向往、投资、移民的一块热土。</p><p> 于是,一些平原地带的乡民、商贾远道而来定居、打工,何时信的祖先就是其中的一例,何信的祖先世居太原,埋没在一般平民之中,由于生活所逼,只好带着家口向富裕地方奋进,最终定居荧台致使何信终于在荧台发迹,成为闻名全国的巨富,他的发迹基地在荧台,那么荧台又有什么条件或什么贵重商品使他很快致富呢?我们从大量的资料里找到:第一,公元九六五年始,全国各地首次开设定期的集市贸易和受时间限制,宋朝张择端流传至今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就是反映当时集市贸易的繁荣场景。也是宋人经商的一幅珍贵的可视形象资料。在北宋建国后,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显著成绩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前进,特别是商业流通进一步发达。、社会大的环境给物产丰实的荧台带来机遇,何信也凭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凭靠着自己艰苦奋进,很快进入商业流通。第二,荧台当年有着茂密的山林和丛生的草木、芦苇各种猛兽如虎、豹、野猪、野羊、飞禽动物要应有尽有,它们奔驰、生存在林中,是人们追捕猎取的最好对象。动物的皮、肉、骨是运往来原地带最好的流通商品。第三,荧台有弯弯曲曲的黄河,水是生命的源泉,黄河内有鱼类两种,是历代皇家的最佳贡品,更是平原地带民众食用的稀缺商品。第四,有丰实的矿产,火山平地出煤,也是流通到平原地带的主要商品。第五,古代商业贸易全靠内河运输,北宋时就在火山军界内的黄河上游“九良津”设有对契丹边贸的榷场上通磴口、宁夏,基于上述条件与充足的物产和平原地带及国外边贸频繁交流是荧台富有的主要因素。</p><p> 荧台在北宋时确实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相当于现今的市、区级中等发达区域,因而何信在这块有政策、有物产、有资源、有人口的风水宝地如鱼得水,把内地稀缺土产输出,换回盐、布、丝绸、珠宝,这样不断交换商品,搞活了荧台,丰富了荧台,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发达区域,使何信很快成为巨富。荧台在北宋时期的繁荣、兴盛我们从本地发掘的古墓也可得互印证,沙泉朱家川“朱光墓”,朱光生前为“宋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位古代名人出生在滏阳,后徙荧台,治理河道去逝后安息选址在荧台,也因朱光的后代定居荧台,而起名“朱家川”是一块全国的名,具有经济兴旺发达的中等区域“宋晋州助教何公墓志铭”清晰地记载着荧台的真实史料,对我们研究考证河曲在1000年前的爱国捐助、婚姻嫁娶、人生哲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极其珍贵的可靠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边界军事设防也是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 </p><p> ① 据旧记载清末以前,本县寺庙、民用建筑、生产由料作坊的油梁所用木料均来自本山,最粗三人合围。 </p><p> ②“九良津”,现刘家塔河岸。明版《河曲县志》记载,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始立场路通契丹、辽、夏(津:为险要处的渡口)。</p><p> ③榷场,古代开始由国家管理和经营酒的买卖,荧台设立榷场对契丹人专卖烟、茶、酒、糖、布等稀缺商品。</p> ▲北宋、西夏、辽的版图<br></br><h3> <p>▲北宋与辽国交战</p><p><br></p><p>作者简介</p><p> 刘喜才,号东门橹夫,河曲县图书馆馆长(大学文化﹑副研究馆员)。</p><p> 自幼爱好文学﹑书画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九十年初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自考大学毕业。先后研读于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中国画创作高研班,师承著名画家张怀勇﹑胡小敏﹑沈胄、张同逸,受教国家画院著名画家﹑书法家魏广君先生,九次入展山西省美术作品展览,获山西省首届工笔画展览优秀奖及《山西水利》杂志封面、《中国画家作品收藏年鉴》。</p><p> 曾任河曲县文史资料委员全主任,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论著﹑史志﹑小说等书籍八部,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核心刋物发表八篇并获一等奖三次,其中一篇在全国交流,总字数近300余万。 </p><p> 现为人大画院雲奕学馆魏广君工作室画家、张怀勇山水画工作室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笔画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河曲河灯会传承人﹑忻州师院区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p><p> 2005年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p><p><br></p> <h3>图文来源:刘喜才</h3></br><h3>(著作权属于作者本人,转载请署名)</h3></br><h3> <h3>【免责声明】</h3></br><h3>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通过微信回复,我们将及时回应或删除。</h3></br><h3>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h3></br><h3>大美忻州投稿邮箱:dm0350@126.com</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apwlPyJUtnfAl6UxpoGn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