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乡土文化的美篇

太行乡土文化

<p> </p> <p>云游母校景</p> <p>   红色党校恋</p><p> 红旗飘处山钟情</p><p> 【太行乡土文化 】王连绪</p><p>“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清晨的魅力让人心动,庚子年4月初8,公历2020年5月30日这一天更是特别。征得全家人的热情支持,5点一大早,我携家人和友人,沿着通往濩泽之源的桑茶古道,去追寻曾经学习、奋斗、追梦的红色基地——中共阳城县委红旗山党校。</p> <p>登高俯瞰,感慨万千,变化万千,白龙山、黄龙山、红旗山尽收眼帘。昔日讲堂滔滔不绝声,而今三山涛涛吟诗情,见新见绿,美轮美奂。</p><p>可谓:</p> <p>白龙山黄龙山山重水复,红旗山胸中山山情独钟。</p> <p>驱车来到故地,一缕晨曦初露,一腔热血沸腾。脚下白龙山路绿道蜿蜒 ,胸中峥嵘岁月心潮逐浪。</p><p>徒步环游校园,见物思情,往事40多年,情境历历如昨。自制一副竖联 ,上书:“为了基因永红色,为了筑梦中国强”于母校贴身以敬,与同行合影留念,倾诉初心。</p> <p>这里,曾经的我,是中共阳城县委组建的两支特色队伍之一,组织部、宣传部红旗山理论辅导教师中的一员。</p> <p>30而立的我,在这里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在这里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在这里打下了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在这里树立起了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强信念;在这里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传播到了全县党员干部中,让马克思主义党性教育发芽开花。</p> <p>这里,曾经的我,和我的理论战友,留下了晨诵夜读的郎朗书声,留下了麦田果园劳动的淋淋汗水,留下了愉悦读书、备课山间,苦乐镶嵌的欢歌笑语。</p> <p>这里,曾经,留下了17窑洞瞬间倒塌的惊险一幕,生命有惊无险,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的报纸,几天不落,民间有“白龙显灵”的美丽传说。</p> <p>历经风雨沧桑的老窑洞根基石语重心长地讲述着:是红旗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又结交了知识达人并受其熏陶,更坚定了我矢志不渝欲成为山沟里传播马列理论的红旗缵续者,终身学习不已,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p> <p>这里,启开了我“读书读人读精神”的原动力,《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共产党宣言》,马恩列毛主席著作,雨露滋润。这里,交给了我“读山读水读人生”的金钥匙,为日后研究太行乡土文化铺下了基石。年轻时不负青春,退休后不负夕阳。不辜负中共阳城县委授予的“文化传承型新乡贤”殊荣,夕阳耕读笔不辍,永远没有退休日。建设书香阳城,创新书香家庭。</p> <p>市哲学社会科学宣传周开幕后,我与家人、友人萌发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党性教育从家庭做起”的思路,思路拟从今天的这里开始,告诉红旗山党校——我的母校,我继续筑梦“红色理论传承人”,将红旗山奋斗精神传给下一代。虽然今天有请假未到场的子女,但他(她)们长期受着红色文化的熏陶,每个人的心底都发出了百分之百信仰支持的强信号:书香世家书读百家,党员之家尤重马列。</p> <p>正是: </p><p> 一书修得心生魂,</p><p> 一山修行讲信仰。</p><p> 红色基因勿能忘,</p><p> 传予后昆铸脊梁。</p> <p>摄影:太行青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