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行将消逝的栖凫古村

山野之风

<p>栖凫(fU)</p><p>村是江南水乡绍兴市区南端的一个古村落,全村270户人家,1800余人。</p> <p>径直出绍兴老城城南大桥6公里许,右拐便是这村堂。栖凫村南端约一公里处是有名的龙虎山,山不祘高,是滿目葱绿的茶山。</p> <p>一条径溪从南往北顺山势流经村子​,世世代代滋养着村民,饮用洗滌全仰仗于它。纵贯溪流上的石桥,石橙,石池可以朔源到多少代祖辈。</p> <p>村子的地底历史上是古鉴湖的湖底,从先秦到东汉修成的古鉴湖浩浩荡荡,是一个有三十余个杭州西湖面积的人工泻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老人工湖,八百里镜湖烟波浩渺,作为浙东唐诗之路始端的湖光山色,四百多名唐代诗人纷至沓来悉心游历咏唱,写下了不胜枚举的魂丽篇章。李白游鉴湖诗曰: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汝荡新波,光景洒奇绝。北宋建立后,因避讳音韵,把镜湖改为鉴湖。至南宋时,冲刷的泻泥淤积渐高,加之湖北堤的溃口,古鉴湖渐渐消逝湮​废,淤泥增高及躲避战乱的北方流民的涌入,翻耕种植地在冲击扇上日益扩大,浩渺的古鉴湖旧址上一个个古村落在宁绍平原上滋生拓展。</p> <p>原先会稽山冲击扇上栖息野鸭的地方,栖凫村成形了。古鉴湖把柔媚与刚直糅合于一湖清波中,一方沉淀的稽山鉴水养育了一方聪慧人士,历朝历代,此地人才辈业,被喻为“士比鲫鱼多”​。</p> <p>小小的栖凫村,所出志士也令人惊奇。</p><p> 由南往北的溪流流往栖凫村,在三接桥交汇成河,尤如放射的箭头集聚在村中心,往北是明代的徐公桥,再经三孔水闸,一路向北汇入鉴湖水系,好似子民投入了故土母亲河的怀抱。</p> <p>徐树兰的故居就在村中。</p><p> 徐树兰(1837—1902),字仲凡,号检庵,清光绪二年(1876)中举人,授兵部郎中,一品官职,后改任河南某地知府,盐运吏,母病告归,任地方公益。</p> <p>徐树兰是绍兴第一个提倡维新的人,他的贡献一是于1897年创立绍郡中西学堂,二是创办了古越藏书楼。</p> <p>1897年徐树兰捐银一千两,又筹得损款四千余元,仿天津中西学堂创办绍郡中西学堂(绍兴一中前身)。</p><p> 次年冬,蔡元培应聘出任学堂总理(校长),在随后两年间,把学堂办成了清末国内新式学堂之佼佼者。</p><p> 1901年,绍兴义士徐锡麟在校任经学兼算学教员,两年后,升任学堂副办(副校长)兼测绘,体操教员。</p> <p>1910年9月,鲁迅先生由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来校兼监学(教务主任)兼博物教员。</p><p> 直至如今,学校走出了两位北京大学校长,十八名两院院士,培养了四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陈建功、胡愈之、蒋梦麟、潘家铮,金善宝……。</p> <p>绍兴历来人才辈出,文运昌隆,书家藏书历来有之,书院林立。</p> <p>徐树兰古贡院创立的古越藏书楼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共置古代书籍数十类计七万余卷,对外开放。国内外图书馆一致认为,古越藏书楼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p> <p>绍兴市新建的以徐树兰雕像为引导的图书馆</p> <p>栖凫村现有徐家老台门、</p><p> 新台门、徐家洋房和徐家宗祠四处遗存,存址破微,断壁残椽中仍可见当时辉煌。</p> <p>1,徐家老台门 (徐树兰故居)</p> <p>2,徐家新台门(徐后代住处)</p> <p>3,徐家宗祠</p> <p>4,徐家洋房。著名科学家钱三強出生地,其父钱玄同故居。</p> <p>徐树兰在栖凫村有藏书楼。钱三強嫡表妹徐明浩在接受釆访时说:钱三强出生的藏书楼坐南朝北,旁边造了一些房子叫洋房。其所说与村子现存遗迹一致。可见徐家的藏书楼不只一个,且因绍兴城的现存藏书楼是徐晚年所创办的。</p><p> 徐树兰育有四子三女,徐婠贞为徐树兰次子尔谷所生,钱三強是徐婠贞和钱玄同所生的三子。</p> <p>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当年劝鲁迅先“做点文章”的正是钱玄同。如此家庭对钱三強影响极深,他在回忆时说:“我在故乡生活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故乡的一切熏陶着我,我现在的生活习惯,甚至口音仍保留着故乡的特点”。</p> <p>栖凫村是个文化积存浓厚的古村,与绍兴许多个古村一样,同样面临发展过程中的拆迁问题。现在拆迁宣传的横幅在村头清晰可见,听说要拆迁了,留恋古迹来村子拍照的人渐多,省城的画家带着学生赶来写生的也有,匆匆画下尚存的残迹。老房子虽然破败,人们依恋乡情,欲迁还留的心态浓重,边看边与村民交谈,希望名人的遗迹不要湮没。</p> <p>古鉴湖上垒起的千年栖凫村,是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中许多古村落一样的境遇,面临拆迁与保护的重大课题。但它如同古鉴湖一样,总究要被历史的大潮冲涮而逐渐消逝,渐行渐远地流向青史。</p> <p>全景摄影:越都揽影</p><p>文 字:山野散人</p><p>音乐:千年一叹</p><p>2020年6月1日于浙江绍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