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堂第八课——复学阶段考反馈中的命题分析与学情差异

嘎嘣脆

一个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经验的大量积累和实践中的不断反思,此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另一个成长的助力点,即命题能力的培养。命题是我们往后教学生涯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当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它不应该被我们弱化。因此,青年学堂第八课围绕“复学阶段考反馈中的命题分析与学情差异”展开,在活动期间,各位青年教师分享自己的收获。 何雨辰老师从作文分析入手,关注到学生对练过的句式进行再输出环节存在障碍,故而学生在信息点、篇章结构和语法方面存在或多或少问题。 张榆老师探究两个实验操作题,得出测试中10%-30%分数来源于所学的基础概念,其余均为实践能力探究。他从课标出发。主张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增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提高文本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 盛成瑶老师从具体的阅读题“为文章选择合适的标题”出发,从学生反馈的做题心理得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梳理中心思想,并引导价值取向。此外,在命题方面她提出要考虑学生心理,让他们看得懂并愿意看。 林柔怡老师在学生的试卷中分析失分的主要在于学生没有找准角度和切入口。她进行命题修改,在题干中多设置一些隐含的条件供学生参考,提供做题的大方向。 杨梦宇老师同样是分析作文,她发现学生的词汇量和句式新颖两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曹泽阳老师在应用题满分为12分之下,算出班级平均分为7.44分。分析原因后,他在教学中强调关键词圈画法,并且提醒学生不可懈怠,要再次验证。 焦若茜老师分享的是一堂标志的设计课。此课亮点频出,其一是导入的新颖,其二是于生活常见的事物中发现课堂知识,其三是放慢步调后的草图为之后的终稿奠定基础。 裘凌云老师对于试卷中的默写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情景默写题之中需要加入填鸭式的默写题,以此提高基础较弱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李梦琪老师是第三位提及作文的老师。她关注点与前两位不同,给出了更具体的教学指导。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当给出逻辑连词和篇章结构提示;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提供其中一个人物的表达方式,提供模板。 毛琳花老师发现班级优秀学生在理解标题内涵这一阅读题得分较少,为此她研究题目,建议可以把此篇小说的前三段补充并在原题中加入“多次联系”,给学生做题的铺垫。 华忆玲老师则分析比较了试卷上的两题开放式题目,得出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隐含条件,让学生在做题时要“睁大眼睛,掏出真心”。 张学桐老师分享了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教学课。课上进行了侧面身位示范,让学生能够更直接看到踢球的发力点,更好地自我练习。 华静静老师对于此次考试时间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可以降低试卷上的作图难度和选择题的比例,使试卷更加符合七年级学情。 英语组的马郡老师希望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强调听力二次加工。王薇老师则强调英语中的语言文化背景。 数学组的三位老师各有想法。朱琳老师注重逻辑思维,傅建勤老师注重基本方法,而吴蕾蕾老师注重基础题。 命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成长需要在实践中反思,在探索中进步,我们青年教师将一直上下而求索。 主持— 曹泽阳<br>拍摄—盛成瑶<br>撰稿—张榆<br>美篇—华忆玲<br>富阳区郁达夫中学党委 校长室 教科室

老师

学生

教学

命题

做题

试卷

探究

教师

学情

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