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的蛎鹬孵化的小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六一”儿童节终于破壳诞生了。这几个幸运儿,赶到这个时刻来欢度自己节日,真的是很有纪念意义。因为他们的生命来之不易,且不说,它们的爸爸妈妈,二十几天辛苦孵化和守卫,就是七里海的护鸟飞志愿者费明健辛辛苦苦的看守,还有七里海恢复泻湖湿地的工程队王文伟经理及司机同志们的呵护,还有秦皇岛晚报记者的时刻关注......。<div> 这几个小鸟的诞生,高兴之余想起这二十几天的日日夜夜,真的是很不容易,也可以说是太难了。别的就不罗嗦了,有晚报记者的文章,来说明问题吧!</div> 湿地修复遇鸟巢,所有施工绕着走 七里海为8个“宝贝蛋”圈出一个家<br> <br>新华网客户端<br>发布时间:05-2210:52新华网官方帐号<br>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br>“还有十来天吧,小鸟就能孵出来了!”5月21日中午,北戴河新区七里海护鸟志愿者费明健带记者冒雨来到他探访过无数次的七里海湿地,把湿地项目修复区内两个巢穴中的“蛋宝宝”指给记者看。<br>七里海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澙湖,是众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最近这段时间,七里海澙湖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忙着整治岸线的工人们作业时都会自动绕过湿地中央一片约100平方米的区域。<br>这片区域如同一个安静的避风港,港湾里有两个鸟巢,“蛋宝宝”正安静地沉睡。如果不是在费明健的指引下亲眼所见,记者很难想象忙碌的施工现场,竟然有鸟妈妈在孵化宝宝。<br>费明健说,两个巢穴的鸟蛋分属于不同的种类,大点儿的是蛎鹬蛋,稍小点儿的是环颈鸻的蛋。一只尖嘴、黑白羽毛的蛎鹬正在巢穴附近漫步,“这是大鸟,这些天它一直在旁边看着,守着它的宝宝们呢。”<br>66岁的费明健老家在北戴河新区侯里村,他自幼在海边长大,爱好摄影的他拍鸟、巡查、护鸟,也是出了名的护鸟志愿者。<br>作为秦皇岛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七里海澙湖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于去年底启动,老费依然每天去七里海看鸟、拍鸟。大概十多天前,他的相机镜头捕捉到一只蛎鹬鸟的身影。随着镜头的逐渐拉近,他惊喜地发现,蛎鹬鸟出现的地方有一个巢穴,巢里有4颗鸟蛋。接下来的发现让他更加兴奋,十多米以外的地方,还有另一处巢穴,里面也有4颗鸟蛋,这个是属于环颈鸻的。<br>湿地正在修复提升中,作业的机器有不少,万一工人伤害到这些鸟蛋可咋办?费明健赶紧找到负责施工的河北建设集团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先生反映情况。<br>听说有鸟儿在修复区孵化小鸟,而巢穴正处在湿地修复区的中央位置,虽然工程进度很紧,但王先生当即表示保护鸟儿孵化更重要。他安排人员将鸟巢周围约100平方米的区域暂时划分出去,在周围压上石块和塑料袋作为警示和提醒,“把这里先让出来,活儿等小鸟孵出来再干!”他反复叮嘱工人保护好鸟巢。<br>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初进场施工时,北戴河新区海洋和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就给涉及项目的所有员工进行过爱鸟护鸟的培训:“我们施工现场不插红旗、工人们不穿反光背心,所有的施工都以不惊扰鸟儿们为前提。”费明健说,等鸟宝宝们破壳而出,他会第一时间记录下那珍贵美好的一刻。<br>记者:周磊 李赞歌<br>编辑:李志财<br>责编:刘福庆<br>终审:张晓阳 王勍<br>来源:新华号 秦皇岛新闻网<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