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顾视高(1877—1943) ,字渔隐,号仰山,云南昆明人。1895年后取优员,中举人,擢进士。1906年赴日本求学,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律、政治、经济诸科。回国后,被清廷授予编修、侍讲等衔,任贵胄学堂教习。不久弃职回云南,任昆明学务公所咨议。1909年云南筹办自治时,任咨议员委员兼自治筹备处总办。1910年任北京资政院议员。辛亥革命后,闲居北京。1913年在昆明任云南法政学校校长。1930年参加云南省通志的编纂,任顾问兼编纂。1935年续修昆明县志,1939年完成《新纂昆明县志》。著有《漱石斋诗文集》《读书记》《自反斋日记》等。</p> <p><br></p><p>云南顾视高临《辛酉冬》</p><p><br></p> <p><br></p><p>《小楷临古诗文册页》</p><p>辛酉冬,长安邸舍,客有饷梅花一本,貯之南荣,清香绰态,</p><p><br></p><p>颇似山家风味。因仿宋四大家法书一册,以寄游兴。</p><p><br></p><p>该小楷册为刘墉书录古文辞赋及自撰诗文,先后续书于乾隆乙亥、丙子间(1755-1756),为刘墉青壮年时期之作。书体肥壮而无臃肿之态,扁而无萎琐之习,黑而精神外溢,得雍容华贵气象。</p> <p><br></p><p>刘墉(1719-1805),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他诞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是清朝乾嘉时期的政治家,还是著名书法家和诗人。</p><p><br></p> <p><br></p><p>评论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他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他的书法的特殊韵味,备受历代人所喜爱。</p><p><br></p> <p><br></p><p>刘墉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頫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中后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有名于时,“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掩。</p><p><br></p> <p><br></p><p>刘墉书法与同时期的吸取金石碑版营养的翁方纲以及颇具古朴多姿的成亲王、铁保合称“翁”、“刘”、“成”、“铁”四家,与稍后受汉学影响,追踪汉魏六朝,突破“馆阁体”(乾隆皇帝酷爱书法,对书法家要求严谨规范,独宠“馆阁体”,扼杀了书法艺术的个性。)束缚呈现书法新貌的金农、郑燮等相应,起承前启后作用。</p><p><br></p> <p class="ql-block">敬启:昆明野竹书屋是家父朱仲元先生的斋号,兰室风清书画社承续野竹书屋,从事兰竹书画创作和专业收藏云南历代书画;至今已走过了六十个春秋。一路兼程,怀揣着对云南书画艺术的热爱、秉承老一辈云南书画家追求艺术的勤奋和谦和;坚守与人为善,公道诚信的经营理念。</p><p class="ql-block">长期收售:担当、过峰、学蕴、湛福、虞世璎、傳宗龙、朱昂、钱南园、尹壮图、阚祯兆、赵士麟、周于礼、朱嶟、钟岳、杨毓兰、李仰亭、赵光、赵士英、朱家宝、陆树堂、刘琨、李本恂、缪嘉惠、周钟岳、袁嘉谷、陈荣昌、周霖、周善甫等云南本土名家书画。</p><p class="ql-block">竭诚为您提供云南历代书画名家艺术品收藏、交流、展览策划、销售,恭候您的光临指导!</p><p class="ql-block">垂询电话:138888797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