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历史】铁道兵珍贵老照片之一

铁流诗词雨荷

<p>1.陇海铁路线807、809、810公里3座高桥毁坏极为严重,由于缺少修桥机具和钢材,短期内难以修复,铁道兵团决定全部改为高填土路基。</p> <p>2.第3支队抢修部队在河南省1.1万余名民工密切配合下,从1949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用工33万工天,填土近32万立方米,胜利完成路基修筑任务,大大加快了陇海铁路的抢修进度。</p> <p>3.人民群众同抢修部队并肩战斗,在810公里大桥地段抢筑高填土路基。</p> <p>4.抢修部队在灵宝大桥搭起枕木垛桥墩,架梁铺轨。</p> <p>5.1949年7月中旬,铁道兵团第2支队在中南军区铁道工程团和铁路桥工队的配合下分段抢修桥梁和铁路,粤汉铁路提前3天于12月28日全线通车。</p> <p>6.粤汉铁路被破坏严重的桥梁就有50座。图为第2支队和铁路工人填石筑基,组立木排架墩,抢修新墙河大桥。</p> <p>7.抢修铁路急需木材,东北老解放区人民,从后方运来大批木材,支援抢修铁路。</p> <p>8.来自北方的战士,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抢架蒲圻便桥。</p> <p>9.第2支队南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迅速抢通了洞庭水网地带的铁路,火车直抵汨罗江畔。图为部队正在奋力抢修汨罗江大桥。</p> <p>10.连降大雨,洪水危害,抢修部队与洪水搏斗,抢架耒河大桥。</p> <p>11.抢修部队边干边学,施工技术迅速提高,提前抢通新岩下大桥。</p> <p>12.抢修部队发扬工程民主,战胜材料短缺等困难,提前架通漳河大桥。</p> <p>13.第3支队第3桥梁大队和桥工队于1949年11月25日开始抢修衡阳湘江大桥。图为战士们在波涛滚滚的湘江中组立钢架墩。</p> <p>14.第3支队两个线路大队于1949年11月下旬越过湘江,向桂林方向前进抢修。图为抢修部队就地采伐急需木料,运往工地。</p> <p>15.跟随部队前进的工程列车,是个为抢修服务的流动工厂。</p> <p>16.工程列车在前进,战士在车床前紧张工作。</p> <p>17.湘桂铁路沿线土匪活动猖獗,铁道兵团装甲总队装甲列车在沿线巡逻护路,清剿土匪,掩护部队抢修。</p> <p>18.铁道兵团部队于1949年6月2日开始抢修,第1工程处担负保定至石家庄段129公里,第4支队担负石家庄至安阳段211公里。抢修部队采取分段、相向、超越铺轨等办法,日夜突击,于12月12日修通最后一段线路,会师接轨,较原计划提前19天完成抢修任务,军委铁道部发电嘉奖。</p> <p>19.第4支队在沙河铁路大桥工地,搭枕木垛起梁、移梁、架梁。</p> <p>20.为了争取时间、抢进度,战士们拼装军用梁,加快大桥抢修进度。</p> <p>21.人民群众关爱抢修战士。</p> <p>22.平汉铁路沿线人民群众热烈欢迎铁道兵团抢修部队。</p> <p>23.铁路沿线群众把在日本军侵占时期拆下并埋藏在山里的钢轨挖出来运往工地,支援抢修部队。</p> <p>24.铁道兵团第1工程处在平汉铁路保定至石家庄的铁路线上,日夜前进抢修。</p> <p>25.铺轨部队采取分段、双向并进等办法,加快了铺轨进度。</p> <p>26.野战军缴获国民党的大批筑路机械,源源不断地运到铁道兵团的施工现场。</p> <p>27.第4支队在前进抢修的同时,还担负战区铁路运营管理工作,保障前线军事运输。</p> <p>28.平汉线上,第4支队南北两支铺轨队于1949年12月12日,提前19天在邯郸以南马头镇会师接轨。人民群众清水泼街、黄土铺路,以隆重的仪式迎接铁道兵团抢修部队。</p> <p>29.古城邯郸,彩灯高挂,锣鼓喧天,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和慰问参加抢修的铁道兵团指战员。</p> <p>30.1949年12月20日,在邯郸隆重举行平汉铁路通车典礼。军民欢庆平汉铁路全线通车。</p> <p>1.铁道兵铺设铁轨</p> <p>2.铁道兵青年干劲十足</p> <p>3.铁道兵政委宋维栻在渡口支线施工现场视察指导工作</p> <p>4.西南高山峡谷险峻的地理环境</p> <p>5.闲暇时进行政治学习的铁道兵</p><p><br></p> <p>6.由工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试制成的新式架桥机,轻便、稳定的架桥机解决了山区桥隧相连地段的架桥问题。</p><p><br></p> <p>7.“杨连弟连”在架设——平浪大桥</p> <p>8.铁道兵修筑桥墩</p> <p>9.铁道兵在悬崖峭壁进行线路测量</p> <p>10.铁道兵在悬崖峭壁进行线路测量</p> <p>11.行走在悬崖峭壁上的铁道兵战士</p> <p>12.在急流险滩旁打桩的铁道兵战士</p> <p>13.铁道兵开山辟路修贵昆铁路,华罗庚亲临现场致辞。在贵昆铁路施工现场发言的华罗庚。</p> <p>14.贵昆铁路梅花山隧道</p> <p>15.开山辟路,修建贵昆铁路乌蒙大道的铁道兵战士。</p> <p>16.人抬肩扛修筑隧道的铁道兵战士</p> <p>17.铁道兵开凿隧道</p> <p>18.铁道兵克服困难,战胜隧道塌方。</p> <p>19.铁道兵施工部队举行贵昆铁路且乌隧道贯通祝捷大会。</p> <p>20.修筑贵昆铁路的铁道兵战士</p> <p>21.高山峡谷间的贵昆铁路</p> <p>22.铁道兵修建的成昆铁路,被称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此为成昆铁路枣子林隧道。</p><p><br></p> <p>23.各族人民欢庆成昆铁路通车</p> <p>24.铺架部队采用预架拆装梁和人工预铺轨等赶工应急措施, 加快了铺架进度,成昆铁路于1970年6月底在四川西昌礼州全线接轨。</p> <p>25.1966年,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前排左五)、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前排左四)到成昆铁路视察。</p> <p>26.全长583.26米的成昆铁路的丙谷大桥。</p> <p>27.成昆铁路莲地隧道</p> <p>28.成昆铁路烈士陵园</p> <p>29.1965年11月,邓小平视察成昆铁路。</p> <p>30.1970年7月1月,成昆铁路竣工通车。</p> <p>1.青藏线东起西宁,西至拉萨。图为测量尖兵到拉萨。</p> <p>2.铁道兵第10师从1959年3月至1974年2月三上高原进行青藏铁路第一期施工。1975年3月,铁道兵第7师参加施工。图为藏族同胞欢迎铁道兵开上高原。</p> <p>3.铁路沿线人烟稀少,工程和生活物质大部分靠从外地调运。</p> <p>4.1974年开始,科研人员和铁道兵第10师50团13连,开上海拔4750米的唐古拉山口风火山试验场,进行高原多年冻土铁路施工试验,开展科技攻关。</p> <p>5.风火山空气稀薄,气候严寒,素有“冰雪仓库”之称。指战员客服高山反应,发扬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精神,进行科学实验,为青藏铁路施工取得宝贵的经验。担负试验施工的第10师50团13连被铁道兵授予“风火山尖兵连”称号。</p> <p>6.1976年8月,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前排左1)来到风火山试验场,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攻克高原冻土地带铁路施工难关。</p> <p>7.铁道兵第7师也派出部队,进行永冻层桥梁施工试验,在科研人员指导下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p> <p>8.关角山隧道全长4009米,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多处断层切割,岩石松散破碎,涌水量大,先后发生大小塌方130多次。特别是高原缺氧,施工困难。担负施工的铁道兵第10师47团指战员,闯难关、排险情,经过1000多个日夜奋战,打通了这座高原长隧。</p> <p>9.隧道施工经常发生塌方。险情就是命令,干部战士无所畏惧,冲上去战胜塌方。</p> <p>10.铁路经过一望无际的察尔汗盐湖,铁道兵第7师34团指战员开上盐湖,就地取材,挖盐壳,造盐屋、安营扎寨,投入施工。</p> <p>11.铁路通过盐湖是青藏线施工的大难题之一。盐湖表层是又厚又硬的盐壳,下面是20多米深的卤水结晶盐。担负施工的第7师34团指战员和科研工作者共同试验,采取以砂治盐,打挤密砂桩的办法,打进砂桩5.7万根,总延长13.5万米,灌砂5万立方米,在盐湖上筑起一条牢固的晶体路堤。被称为不见桥墩的万丈“盐桥”。图为挖盐壳,建路基。</p><p><br></p><p>铁道兵第7师34团16连被命名为“盐湖筑路公关连”。</p> <p>12.铁路沿途群众热情慰问铁道兵战士。图为藏族同胞请修路战士喝酥油茶。</p><p><br></p><p>铺架队来到盐湖。</p> <p>13.大批筑路机械开上高原,施工部队展开筑路大战。</p> <p>14.施工部队战斗在桥隧相连的工地。</p> <p>15.战士们驾驶推土机、铲运机等大型筑路机械,从推土、压实到平路面、刷边坡,路基一次成型。</p> <p>16.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在青藏线工地同部队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加速施工机械化。图为吴克华(左)深入工地同战士亲切交谈。</p> <p>17.石碴场生产大批石碴,供应新线铁路。</p><p><br></p><p>战士们团结奋战,赶制轨排。</p> <p>18.轨排生产基地为新线铁路生产大批轨排。</p> <p>19.修建格尔木站站房。</p> <p>20.藏族同胞来到大桥工地,参观部队桥梁。</p><p><br></p><p>青藏铁路铺轨到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畔。</p> <p>21.牧民们来到工地,道一声“金珠玛米”辛苦了。</p> <p>22.为提高行车速度,部队整道队员不辞辛苦,精心整道。</p><p><br></p><p>采用机械整道,质量提高,进度加快。</p> <p>23.铺设格尔木车站站线。</p> <p>24.坐着火车去拉萨</p> <p>25.铁道兵第10师48团后勤处军需股,根据高原严寒缺氧风沙大,交通不便的特点,帮助连队建起保暖伙房和塑料棚菜园,解决了连队一系列生活难题,该股荣立集体一等功。图为连队塑料棚菜园外大雪纷飞,棚内瓜菜丰收。</p> <p>26.铺架队铺轨到高原新城格尔木。</p> <p>27.高原各族人民群众热烈欢庆青藏铁路通车到格尔木。</p> <p>28.1979年7月28日,青藏铁路铺轨到格尔木,9月铺轨到南山口。至此,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西宁至南山口段全线通车。图为铺轨通车庆祝大会。</p><p><br></p><p>高原人民第一次坐上了火车。</p><p><br></p><p>新线铁路,盘山展线,立体交叉。</p> <p>29.火车开过海拔3680米的关角隧道。</p> <p>30.火车通过察尔汗盐湖。</p> <p>31.列车穿山越涧,飞驰在青藏高原上。图为锡铁山隧道群。</p> <p>32.火车开进昆仑山下的南山口车站。</p> <p>收集整理编辑:何燕宁</p><p>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