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均发源于此。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在经历了2000多年顛沛流离后终于复国;消亡2000多年的希伯來语重获新生,并且复兴。如今在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易找到的集体农庄,在这里却存在着几百个人民公社——基布兹。上帝祝福的民族,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流着奶与蜜的神密土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六角星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是以色列国旗的主体图案;七烛台为古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圣物,现为以色列国𡽪的主体标志。矗立在耶路撒冷国会山上的这座雕塑是以色列国𡽪国旗的组合。 以色列国歌《希望之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只要心灵深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尚存犹太人的渴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眺望东方的眼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注视着锡安山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还没有失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两千年的希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做一个自由的民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6年5月11日,中国海南航空公司首航北京至特拉维夫13天后,我们从杭州飞北京,搭乘海航HU7957航班飞往特拉维夫,开始了难忘的一周以色列之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飞行,5月12日(当地时间晚北京时间5小时)10点过,抵达特拉维夫机场。机场虽不算大,但很有特点,抵达和出发上下长达几百米的斜坡,这是其他国家机场候机楼所未曾见过的,其装饰亦非常有犹太民族的特点:简洁明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以色列的第一餐,地接导游将我们带到一座半地下室的古堡里就餐,吃的全是当地食物,虽不合胃口,但用餐环境和奇特食物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游览的第一个点叫雅法古城。以色列有古諺說,先有雅法,后有特拉维夫。 雅法(Jaffa)在特拉维夫南边,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世界最早的城市和港口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以色列政府恢复了雅法古城旧貌,将其改造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聚集区,现为特色鮮明的艺术街区和创意园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城建在一座37米高的山丘上,这里有密密麻麻的石头房子,穿行其间如同迷宫一般。错综复杂的小巷以十二星座为标识,每一栋民宅、店铺或者工作室的门都独具风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雅法古城的城门外有一颗悬在空中的树,树的根部全被铁皮包裹着,两根细钢丝绳将其悬吊在空中。据说这颗悬在空中的树已经生長了二十多年。仔细看,奧妙就在一根细细的塑料管里,这颗树所需的水份和养料全靠这根细塑料管来输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雅法的滨海公园非常宁静美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滨海公园巧遇一位在特拉维夫从事工程建设的中国工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雅法滨海公园就可远望特拉维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月12日是以色列的独立日(即国庆节)。这一天,街道两側和主要建筑物都掛着国旗,在地中海海浜公园、绿地、公共休闲场所,到处可以看到男女老少在烧烤、跳舞,愉快度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特拉维夫国王广场,为纪念1995年11月4日在此遇刺身亡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而改名为拉宾广场。广场上有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据说在一天的某个时刻,光线会在地下投影,形成大卫王的标志(即以色列国旗标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拉宾遇刺处,戈兰高地的火山石堆成一个独特的纪念标志。人们在此点燃蜡烛,献上鮮花,悼念这位为中东和平而献身的以色列总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特拉维夫,大巴车沿地中海向北行驶50多公里,就到了凱薩利亚国家遗址公园。凱薩利亚是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时期的希律王,历经12年建造起來的都城。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港口之一。今天,这里保存着当年的城墙、防波堤、赛马场、歌剧院、澡堂、厕所和桑拿房、室內游泳池等遗跡,成了以色列的国家遗址公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凱薩利亚古城古罗马时期的引水渠遗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凱薩利亚遗址公园,继续沿着地中海向北车行半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了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工业城市:海法。海法市西瀕地中海,背倚迦密山,也是以色列重要的旅遊城市。海法就是希伯來語"美丽的海岸"之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旅游大巴沿着盤山公路驶上卡梅尔山頂,就可俯瞰到巴哈伊(又称大同教)教徒先后经历百余年时间,于2001年建成的巴哈伊空中花园全貌。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將巴哈伊圣地(包括巴哈伊空中花园和巴哈欧拉神庙)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与近代宗教(巴哈伊教仅約150年历史)有关的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也被列为世界第七大奇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巴哈伊空中花园依山而建,自山脚至山顶绵延千米,垂直高度为225米,最大坡度63度。花园中心是巴哈伊教创始人巴孛陵寢,一条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台阶中轴线在花园层层叠叠的绿毯中穿过,两侧树木、花草、水池、雕塑、花盆、摆设,严格对称,园林设计和建筑非常有特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海法向东,车行一个多小时,便到了位于加利利湖西南的提比利亚市。提比利亚是加利利湖畔的一座山城,在老城区可见当年十字军东征时期留下的建筑遗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加利利湖边,名叫戈兰酒店(GOLAN HOTEL)。</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房间向东望去,隔湖对面就是早些年经常出现在新闻中的热点地区戈兰高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酒店大堂整洁宁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酒店大堂向地接导游艾伦请教有关以色列基布兹的问题。艾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从乌克兰回归以色列的犹太人,她曾在中国武汉大学学习汉语,他的中文表达可以做到正常交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宾馆房间很宽敞,窗外望出去就是加利利湖,更远处就是戈兰高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提比利亚不远,便可看到从加利利湖南边流出的约旦河。约旦河源于叙利亚境内的赫尔蒙(Hermon)山,向南经加利利湖,流出后继续向南,在约旦境内注入死海,全长360多公里,它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河。 </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福教堂。传说当年几千信徒与民众跟随耶穌来到这里,耶稣登上山丘,面向加利利湖,向追随他的数千民众传道。这就是基督教中著名的传讲“山中宝训”。圣训第一部分內容论八福。所以,此山叫八福山,在这里建的教堂称八福教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福教堂主体呈八面,穹顶四周八面窗户写着耶穌圣训八福。八福即为:“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主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主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福教堂比较简洁,但环境非常优美,除了有很多古树,四周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卉草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八福教堂不远处,走向通往湖边的林荫道,就是圣彼得首主教堂,也叫彼得献心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加利利湖畔还有一座规模不大名字很怪的教堂,叫五饼二鱼堂。拜占庭帝国时期,这里修建了修道院,后屡毁屡建,今天的教堂就是在原址上修建的,地面上留有的马赛克五饼二鱼图案就是拜占庭时期的遗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饼二魚是圣经所记载的耶稣在世时的一件神迹:一天约有五千男子和不知数量的妇女、小孩,在此地聚集听耶稣讲道。到了吃饭时间,一时难以供应如此多人的食物。当时,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饼和两条鱼,他把“五饼二鱼”贡献出来,交给耶稣。当时众门徒都认为“五饼二鱼”分给五千人,如何吃得饱呢?耶稣吩咐门徒让众人一排排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人。耶稣拿起饼和鱼来望着天祝谢,把食物掰开一一分给众人。奇迹出现了,不但人人都吃饱了,而且剩余的食品竟还装满了十二个篮子。这个重要的神迹,四卷福音书都分别有记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修道院时期留下的遗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导游艾伦告诉我们,我们要去一个人民公社的码头上船,游览加利利湖。大家不免有些㤞异:这里还有人民公社?其实,艾伦说的是类似于中国过去人民公社的以色列社区(社团)组织---基布兹。我们要去的是一个名叫吉纳沙洛的基布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登上游船,缓缓离开码头。船长突然变戏法似的从手里展开了一面五星红旗,引得大家一阵惊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围绕国旗拍了一阵集体照单人照后,又举行了简单庄重的升旗仪式。在异国他乡,与国旗合影、参与升旗仪式,除了感受到以色列人的热情好客外,确有一番别样滋味涌上心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升旗仪式后,在船上又进行了联欢活动:边歌边舞,学唱希伯来语“把平安送给你"。让人感受到从战乱中过来的犹太民族对和平安宁的渴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基布兹”(kibbutz)是希伯来语“集体定居点”的意思,它是一种按马克思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区经济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被认为是成功的共产主义社区。有意思的是,在号称社会主义国家里,类似的集体农庄、人民公社,已难得找到了,而在以色列却已存在100多年,并且至今仍有270多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色列第一个基布兹成立于1909年。基布兹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共同推动的结果。马克思就是犹太人。他认为犹太人的解放,也就是人类的解放。受这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东欧一批有经济实力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利用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统治者开放向外国人出卖土地的政策,出资购买了加利利湖地区部分土地,无偿赠送给愿意移民的犹太人,并按集体主义原则组织起基布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百多年发展,基布兹在以色列从北到南都有分布。最初的基布兹大都从事农业养殖业,现在,除了种植业、养殖业以外,还发展加工业、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同时也发展旅游业和医疗、教育等第三产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上,以色列有三位总理出自基布兹。基布兹对以色列国民有相当影响。艾伦告诉我们,许多城市里的犹太人愿意将小孩送到收费比城里高出许多倍的基布兹幼儿园和学校就读,以培养他们接触土地的感情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图为基布兹的雕塑装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吉纳沙洛基布兹的文化中心,里面还有一个沉船博物馆,展示耶稣时期的一条沉船以及考古打捞过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吉纳沙洛基布兹路边购买的车厘子个大果实味甜美,给人留下很深印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艾伦告诉我们,这家餐厅也是一个基布兹所创办和管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岸以后的午餐,是期待已久的特色餐——彼得鱼。每个人一盘主菜,一整条的烤鱼,外焦里嫩,肉质鲜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关于彼得鱼的传说,据说彼得跟随耶稣之后受到上天的祝福,每当他出湖打渔都会满载而归。耶稣让他将加利利湖中的每种鱼各捉一条,彼得竟捉来了153条!为了纪念彼得,后人便把从加利利湖打上来的鱼都叫“彼得鱼”。但实际上彼得鱼还是专有所指,就是指出自加利利湖的罗非鱼(又叫非洲鯽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圣经马太福音十七章记载:当局派人向主耶稣征收殿税,耶稣就叫彼得去加利利湖钓鱼。彼得担心钓上来的鱼如何夠交税。耶稣说你只管去钓就是了。结果,彼得钓上来的鱼嘴里都含着银币,足够耶稣和彼得交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彼得鱼餐如同北京全聚德烤鸭,已经成了以色列加利利湖旅游的招牌,并且还会随机在烤好的彼得魚嘴里放进一枚谢克尔硬币,谁吃到就会带来好运。感谢主的保佑,我真的吃到了硬币。愿好运长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离开加利利湖前往戈兰高地的途中,艾伦热心地推荐旅程以外的项目,顺路游览了湖边风景优美的东正教教堂。教堂的葱头圆顶数量均出自圣经故事,有3头、5头、13头,各有其说法和依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堂外优美的园林风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知这叫什么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一块狭长山地,南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面积1150平方公里,位于约旦河谷的东侧。南部与约旦相邻;北部一段与黎巴嫩南部接壤。可见,戈兰高地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难怪早些年戈兰高地战火不断。如今戈兰高地已成了以色列重要的旅游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海拔高度1165米的本塔尔山,东边可遥望叙利亚,北边可观赏黑门山。对面山头上是以色列国防军的驻地,远处白色房屋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营,稍近处是叙利亚一个被废弃了的村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艾伦告诉我们,本塔尔山下的这两片绿洲也是一个基布兹。她还告诉我们,最近几年,基布兹遇到年轻人出走、老龄化等问题,似乎出现了萎缩。但另一种经济组织:经济合作社迅速发展,目前在以色列有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社400多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设在本塔尔山上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监察哨及维和士兵,也成了旅游点的一部分。游人可随意与维和士兵交谈、拍照、合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约旦河从加利利湖流出,在离拿撒勒不远,有一处绿树浓密,花草荗盛的地方,相传当年耶稣就是在这里接受的洗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的确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约旦河流到这里变宽,水更清澈,高大荗密的桉树、苍劲虬曲的橄榄树、色彩艳丽的花花草草,还有完善的设施,告诉人们:这里多少年来都是圣徒们向往的圣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耶稣当年受洗的地方,是其信徒们一生向往的圣地。能在约旦河耶稣洗礼处接受洗礼,那是一生的荣耀。耶稣洗礼处每天都有来自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不同肤色的人,据说,每年人数超过了50万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来接受洗礼的信徒,有单个来的,也有集体来的。我们看到的正是团队集体来接受洗礼。他们身着白色长袍,一排排站立在岸边,先跟着神父念诵圣经,然后在神父的带领下排队慢慢走入约旦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耶稣洗礼纪念地,车子沿着约旦河谷一路向南,其中有一段是紧贴着以色列与约旦的国境线行走,两道铁丝网将平坦的河谷地带隔开。越接近死海,四周就越是荒凉,除了土黄色的石头山和白花花的盐碱,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突然,一个绿点在眼前晃动,车子拐入一条支路,几颗高大的椰枣树和一小片绿丛出现在眼前。这里就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地,位于死海西北的以色列国家遗址公园---“死海古卷”发现地昆兰“Qumran”(也称:昆木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昆兰,是个地名,来自阿拉伯语,意思是两个月亮,因为地处死海边上,抬头看到天上挂着一个月亮,低头看到海里冒出一个月亮,故而得名。不过昆兰的出名不只是因为死海,更因为发生在1947年的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昆兰国家公园的入口处,写着“昆兰的秘密”,进去以后,是一个不大的放映厅,一块弧形的宽银幕,形象地介绍了发现“死海古卷”的过程及考古研究成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7年,有个贝都因少年牧羊人为寻找走失的羊,找到了死海附近一条干涸河谷崖壁的洞穴,为了叫那头羊出来,牧羊人向洞里投掷石头,结果打破了洞穴里的陶罐,偶然发现了里面所藏的这些古经卷。他们把这些不知名的东西带到耶路撒冷的集市上出卖,一个主教收购了这些古经卷,然后又将它转卖到了美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美国第一个看到古卷的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个教授,一个犹太人。他发现这个圣物后,又惊又喜,立刻打电话通知希伯来大学的同事,说发现了非常有价值的可能是圣经中的旧约部分的文献。希伯来大学立即会同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开始了对昆兰地方的考察研究。其后的十年间,在11座洞穴挖掘出了装有古卷的瓦罐,共找到了约四万个书卷或书卷残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发现古经卷的洞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考古发掘,可以追寻到2000多年前古犹太人的生活遗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昆兰继续沿约旦河谷向南,在一片荒漠中,出现了几幢看上去不像住宅的建筑物,这就是位于距死海约一英里约旦河西岸东部,创建于1988年的AHAVA以色列总公司。这是唯一获得以色列政府批准,有权开发死海资源的公司,也是唯一原创于死海地区并为全球唯一公认的死海海泥护肤品牌。一是顺路,二是导游艾伦推荐,的确也值得一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AHAVA,在希伯莱语中是“爱”的意思。AHAVA最大程度地利用死海资源,同时配合多种天然植物精华,以其优良的配方和精湛的工艺,使得AHAVA迅速成为以色列独特而珍贵的国宝级高科技产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想不到这样一家国际知名公司也是人民公社所创办,“该公司由Mitzpe Shalem基布兹所有”(据以色列商务日报《环球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国后,网上搜索AHAVA,得知以色列当地时间4月10日晚间,中国复星集团宣布以2.9亿以色列新谢克尔(约合4.96亿元人民币)收购以色列死海矿物护肤品牌AHAVA。根据协议条款,复星将从AHAVA公司现有股东手中收购股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死海旅游度假区全部集中在南部。这里集中了各种档次大大小小的酒店。我们入住的DAVID酒店看上去档次不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死海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约旦大裂谷,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5到16公里不等,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米;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深处湖床海拔-800.112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故有“地球的肚脐”之称。死海每年在下降1米,如果没有一条渠道相联通,死海就变成了北南两个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致使水中没有生物存活,甚至连死海沿岸的陆地上也很少有生物。这也是人们给它起名叫死海的原因之一。由于死海被陆地环绕,不与其他河流和大洋相连,所以死海没有潮起潮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酒店内的淡水泳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人们到死海的兴趣往往不在淡水游泳池,而是到死海体验飘浮的感觉。因为死海海水盐度达300g/L,为一般海水的8.6倍,所以人在死海里不会下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过,人还是不适宜在死海里游泳,因为如果眼睛、鼻子、嘴巴进水会非常难受,弄不好会受到伤害。一般以仰面躺着飄浮为宜,当然还是要有一定技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死海去耶路撤冷,有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这就是马萨达国家遗址公园。2000多年前,犹太国王希律为求一旦战争爆发时能自保,在距离耶路撒冷以南64公里的沙漠中央,选中了一座四面凌空的高山,并利用这个与世隔绝的天堑修筑了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城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座叫马萨达的城堡,在外围筑起了1500米长的双层高墙,上面建有38个10米高的碉堡。有王宫、兵营 、仓库,并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和武器,除了有完善的水利工程和12个蓄水池,还有古罗马风格的浴池和蒸气室、剧场、拜占庭时代的基督教堂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过,使马萨达扬名的并不是这座城堡的建筑,而是犹太人以坚毅与勇气写成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惨烈历史。相传公元66年,罗马王朝与犹太教徒在此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战争,公元70年,罗马人占领了耶路撒冷,对犹太人大肆杀戮,幸存下来的犹太人纷纷携带家眷,投奔马萨达。罗马人围攻了整整三年,终于攻破了这座堡垒,但迎接他们的却是一座死城----城堡内的所有犹太人都已死去,然而他们不是饿死,因为粮仓仍然是满的,而是他们采用了一种悲壮的死法。城堡里的967名犹太人为了避免被俘受辱,决定集体自杀,然而这又违背犹太教义。于是,他们抽签决定十个人先杀死众人,十人中再选出一人杀死其余九人,最后这个人自杀。这样,只有最后的死者一个人违背了犹太教义。据说,最后仅有两个大人和五个小孩躲在一处蓄水池里得以幸免,因此人们才能得知发生在马萨达的惨烈而悲壮的故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座城堡的部分遗迹在1963年至1965年期间被考古队挖掘出来,2001年,马萨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城堡山上只有唯一的一颗树在顽强的生长着,似乎向人们诉说着马萨达悲壮的历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耶路撒冷位于犹地亚山区顶部,海拔790米,1975年起,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城市。2011年,耶路撒冷的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80.1万人,均居以色列各城市的首位。 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从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遗迹西墙,仍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基督徒也把耶路撒冷作为圣地,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均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来纪念这一圣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8年耶路撒冷为国际共管城市。以色列建国之初政府机构多设于特拉维夫。1950年后,以色列大部分政府机关、最高法院和国会等陆续迁至该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0年,以色列国会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将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世纪、直至21世纪的今天,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冲突的中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耶路撒冷在希伯莱文中意为“和平之城”,阿拉伯语叫“古茨”意为“圣城”。其最著名的是1平方公里的老城,其城墙高12米,有8座城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苦路位于耶路撒冷老城,两千年前这里曾是耶路撒冷的中心。 苦路十四站讲的是耶稣背着十字架走在这条路上,中途停顿十四次,故而得名。参观苦路,就要穿过好几条这样的街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站 耶稣背上十字架。耶稣被定罪后,遭到了羞辱和鞭笞,并在这里背上了十字架。 现存两座教堂,定罪教堂和鞭笞教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苦路第四站 耶稣遇见母亲玛利亚 耶稣在此见到了自己的母亲玛利亚。 作为母亲的玛利亚见到满身伤痕的儿子,心如刀绞,痛楚万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圣墓大教堂,相传这里是耶稣遇难、安葬、复活的地方,因而也是苦路的终点第十四站。为了方便和节省体力,我们参观的路线是从终点走向起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苦路的第一站之前,路边建有一堵矮墙,上面镶钳着介绍苦路十四站的画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与领队刘欢和地接导游艾伦合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橄榄山 Olives Mount希伯来语Har Ha-Zetim,阿拉伯语作Jabal at-Tur,位于耶路撒冷旧城东面,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据记载,耶稣在死前一周从这里进入耶路撒冷。图中金色圆葱顶是东正教教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地是犹大亲吻耶稣的地方,这半截石柱被称为吻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 Gethsemane)又叫苦闷大教堂,由十六个国家的信徒出资建造。传说这里是耶稣被出卖后,度过最后一夜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锡安山,对于犹太人和基督徒来说,各具宗教历史价值,这里有大卫王墓,有耶稣最后晚餐室,还有圣玛丽亚安眠堂,相传为圣母玛利亚逝世的地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犹太男孩子14岁女孩13岁就要举行隆重的成人礼。这一天孩子的亲朋好友,吹吹打打,截歌载舞,为孩子打着遮盖,一路向众人抛洒糖块,走向哭墙,由教职人员为其诵经、举行隆重庄严的成人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哭墙长481米,高18.3米。犹太人认为砌墙的石头取自所罗门圣殿,因而石墙就是犹太王国的遗址。哭墙就成了犹太人敬仰和团结的象征,也是犹太教徒哀悼和祈祷之处,但它分隔成男女两个区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2002年6月起,以色列开始沿1967年战争前以巴边界线修建高8米、长约700公里的安全隔离墙,目前尚未全部完工。其目的是将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聚居区与以色列彻底隔离开来,阻止巴激进组织成员渗透到以境内实施袭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伯利恒是一个隔离区,也是巴勒斯坦的一个自治区。说是城市,其实是古城耶路撒冷的一部分。图为隔离墙巴勒斯坦一侧,变成了塗鴉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圣诞教堂的第二部分——巴西利卡教堂(天主教)。小院中央立着一座脚踏骸骨的希埃罗倪缪斯塑像,他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将希伯来语的《圣经》翻译成拉丁语,他的这项伟业使基督教在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伯利恒是现巴勒斯坦国的政府驻地,图为政府办公大楼和部分城市街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天,导遊安排上国会山参观。山上花草树木虽算不上繁盛,但比更远处的荒凉旷野,就算是绿州了。不过看得出来,这里是个开发历史并不长的地区。国会山上建筑物疏朗明快,道路宽阔,车辆行人不多,看上去非常整洁宁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国会山公园里有一座象征犹太民族的七杈大烛台雕塑作品,它是以色列国𡽪的主要图案,这是英国国会1956年赠送给以色列国会的礼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国会大厦前走过来一队军人,团友中有人问导游,能不能与兵哥兵妹拍照片。经艾伦联系,说可以。大家一阵兴奋,一下子围拢过来,卡嚓卡嚓,拍了一阵合照。看上去军士们很放松、很高兴、很友好、很愿意和大家合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国会大厦广场前的玻璃门上贴着以色列国徽的图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国会大厦的四周是一幢幢独立的米黄色建筑物,它们是以色列政府各个部门的办公大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于当地时间5月17日下午五点,乘坐海航的飞机离开了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于18日安全到达北京,结束了这次难忘的以色列之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