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访石龙庵

霜钟余响

<p>  石龙庵是千山中会寺景区的一处景点,它位于中会寺之南的卧龙山上。</p><p> 我是第四次去石龙庵。前三次有两次寻访不遇,第三次是在山民指引下才找到的。</p><p> 相隔十年,第四次上山依然走错了路,我们绕到了石龙庵的后山,多走了一道山梁。去石龙庵之所以路径难寻是由于它没有路标,没有石阶,没有行人,也没有电信讯号。只有林间小路,弯弯曲曲,草木繁盛,阴翳蔽日,更有断木横斜,中途有几条岔路迷惑人眼,走错了就不知拐到哪里。</p><p> 石龙庵并无殿宇建筑,主要禅室是玲珑洞。以洞为庵,在千山只有此一例。洞在一块巨石之下,为天然石棚,中部宽大,用条石砌封,中留拱门,两边有小窗。相传北魏时期,洞内就有僧人修身。清光绪二十九年重修此洞,门额横刻“佛光普照”,门两边刻,“竖穷三际无所悟,至诚一念即法身”楹联。洞外,东面是高大的卧牛石,西面是通向洞顶的曲洞,而正面却是高达20余米的峭壁,上刻“卧龙山宝泉玲珑洞”八个大字,系清代长沙徐景涛所提。洞之前曾有两株 古松,将小院儿罩住,现在一棵松已经倒下。洞旁还有一个小洞,名为仙人洞。</p><p> 我两次到达石龙庵,洞中均无人。但据常年行走千山的登山者松林介绍,他在2009年来石龙庵时曾遇见过修行僧人“照慈”。时年已70多岁,孤身一人修行五年,无论春夏秋冬,在洞中点油灯、烧山柴、喝山泉,即使大雪封山,亦矢志不移。</p><p> 到石龙庵所有人都想亲睹“石龙”,它在哪?形状如何?在另一伙儿登山者指引下,我看到了一条长30余米浑圆条石,与其说像龙,不如说像蛇,无头。而在石龙庵下山路口,我发现了另一条石头更像石龙,它虽然也没有头,却有形象的细长尾巴。</p><p> 突然想到,十年前我在中会寺听僧人说,卧龙峰上有两条大蛇,一公一母,吸天地精气,纳日月精华,盘踞处山高林密,无人能去。不知他是道听途说,还是故弄玄虚,总之,让人充满神秘想象。难道他说的那两条大蛇,就是眼前这两条石龙?</p><p><br></p> <p>下图是无头石龙,更像石蛇。</p> <p>下图是有尾巴的石龙</p> <p> 这次上山虽然走错了路,却无意中走上了积翠峰,几株粗大松树矗立山顶,枝干弯曲,又伸展如臂。我回忆起十年前看过的一本千山介绍,说石龙庵后面山上有五棵松,长势奇特,估计是它们了。听另一伙儿旅行者介绍,离积翠峰不远,还有一座山峰叫笔架山,在山上可以俯瞰中会寺。那一定是个处很不错的景观,我心里这样想。并勾起了下一次去笔架山愿望。</p> <p>站在积翠峰顶四处望去</p> <p>下图远处是大佛寺塔</p> <p>2020年5月30日摄影并文字</p> <p>附:十年前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访千山石龙庵不遇》</p><p>向晚意未尽,随车访石庵。</p><p>树邈不知处,求问老僧前:</p><p>路在山门外,弯转向东南。</p><p>途遥草木深,绕折多盘桓。</p><p>石庵荒湮久,游客少登攀。</p><p>独守一孤僧,不畏暑与寒。</p><p>心奇犹好胜,探索在山前。</p><p>荒径飘零叶,飞虫乱眼帘。</p><p>野蔓没浅足,荆棘扯衣衫。</p><p>身疲气喘吁,斜辉入林间。</p><p>时辰不待我,怅惘望山峦。</p><p>石龙在何处?缥缈生云烟。</p><p>半山藏冷洞,梦绕伴神牵。</p><p>十字峰盈秀,松高并蒂莲。</p><p>斯景藏于心,何日可随愿?</p><p>2010年6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