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第十三辑

不鈴不鈴🔔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领读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师 孙杉</p> <p>图片来源:《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 <p>《看似是身体行为的解放,</p><p> 实际是思想上的自由和创造》</p><p><br></p><p>  我是丫丫班教师孙杉,今天我来领读并分享第三章的第二节《观察与发现》。 阅读完第二节《观察与发现》,心中充满了对现代儿童成长环境羡慕之情,能够拥有尊重自己喜好的教师同时又能欣赏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何尝不有一种伯乐识千里马的热泪盈眶。我想用“看似是身体行为的解放,实际是思想上的自由和创造”来与您分享文章阅读后结合园内真游戏探索的感悟:</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闭住嘴、管住手”,最大程度上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使得真实的儿童和真正的游戏能够客观充分地展现在教师面前。</span>此要求其实对于我们教师是最困难的改变,为了儿童的真游戏又是最基本的要求。面对儿童游戏,我们对于规则的强调、安全的嘱咐应该换成:看儿童游戏中的行为、听儿童游戏中的对话、感受儿童在游戏中的状态,使得自己真正的懂儿童。</p><p> 在2019学年中,跟随幼儿园学习了安吉游戏理念,一开始放手让儿童游戏时对如何观察存在疑惑,总感觉自己观察不到点上或者有时觉得自己观察的点提取的价值量不高,因为以上情况甚至急躁过,一会儿这边看看一会儿那边看看,有量无质。反思和在园长指导后,静下心来尝试从“定区域游戏观察”、“定个人或小组观察”、“定材料观察”三种方式进行,才感觉真正的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惊讶,甚至慢慢对自己的不放心、不放手自我批评,愧疚对他们的信任感太低。</p><p> 真正的观察让我发现孩子们的能干,让我感受到孩子世界里的丰富多彩,让我重新改观我的儿童观。像书中所提<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放手游戏将游戏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儿童。当儿童不再玩教师设计好的游戏,他们会在完全自主的游戏里全情投入吗?他们会玩的开心吗?他们会不会因为不知道玩什么而无所事事呢?”</span>刚接触安吉真游戏时我满脑子里全是一样的疑问,甚至会为“真游戏”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但实践出真知,静下心来观察后才发现儿童天生就会玩,他们在自主游戏中的投入与喜悦的状态让你感觉到这才是游戏,他们从游戏中获得的自信与自豪比你用语言夸他多少遍带来的成长都有效,你所担心的安全、游戏内容他们都会为自己建立。看着孩子们更加的能干现在更多的是欣赏和自豪感了。</p><p> 面对全面放手,以往我们的设定区域、创设游戏内容等活动前的“习惯”,现在甚至会觉得因为我们的设定限制了他们的成长。天生的游戏玩家们会突破空间和环境的约束,再也不是为了搭建而搭建,堆沙堡而堆沙了。我们会清楚地观察到孩子们根据游戏内容而创造,根据创造而不断变换游戏内容,因为需要所以创造,这就是我们游戏甚至是生活的本质呀!儿童会根据自己需要自由选择、调整、转换。这既是一种真游戏状态,又是一种现实生活自我调整、创新的能力。</p><p> 说起创新创造能力,儿童对于材料使用生的创造又让我感到大开眼界<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对材料进行自如替代并进行充分想象,一种材料会玩出多种花样,多种材料也会玩出同种玩法”</span>他们从不会因为没有什么材料而终止游戏,游戏中缺什么就能有什么!他们对材料的使用的设计往往比我们成年人想象更为丰富。因此还想用开头的一句话“看似身体行为的解放,实际是思想上的自由和创造!”我们正面临着对游戏的全新改革,对儿童观真正的探索,对儿童世界的尊重与欣赏,坚持下去,相信新时代的儿童们会更幸福!</p> <p>那么关于第三章的第二节《观察与发现》的内容我就先分享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收获,也期待大家后面有更多精彩的内容呈现。</p><p><br></p><p><br></p><p><br></p><p>#听完领读者的分享,您有什么话想说?快来评论区留言吧!#</p>

游戏

儿童

观察

放手

创造

教师

材料

他们

内容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