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之卅二:走在“小平小道”上

剑客

<p>作者:</p><p> 剑客,生于困难时代,长在动乱时期,吃过糠,下过乡。“恢复高考”后,成为“新三届”中的一员。毕业后,先后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做综合调研工作,搞职业技能培训,干统战教育培训,历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院长、党委书记等职。</p><p> 2018年退休,业余作家、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先后出版诗歌散文集《情丝文韵》、杂文集《谈天说地》、诗集《低吟浅唱》、散文集《品读哈尔滨》《岁月无痕》、长篇报告文学《巴兰颂歌》《工作队在依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集《调研思考实践》《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萃》等。</p> <p> 走在“小平小道”上 </p><p> 世界上有两条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小道特别有名,一条是以越南共产党的创始人胡志明名字命名的“胡志明小道”,另一条是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名字命名的“小平小道”。</p><p>&nbsp;&nbsp; “胡志明小道”的名字是当年由西方媒体叫出来的,越南称之为“中央走廊”。这是一条越南抗美战争时期位于越南、老挝边界和越南、柬埔寨边界山林中的一条交通运输线。当时越共的干部南下、北上,北方及外界支援越南南方的军火、物资都通过这条小道,依靠人背、肩扛、牛车拉、自行车载等方式送到战火纷飞的南方。可以说,“胡志明小道”是越南南、北方之间的一条“大动脉”,是一条炸不断的“生命线”,为越南的抗美斗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p><p> “小平小道”,是“文革”时期的1969年9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被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劳动时,从驻地到拖拉机修造厂的一条羊肠小道。</p><p> 今天,我要说的是后者——“小平小道”。就是这样一条不足两公里长的田间小道,因为与邓小平和他在“文革”中的特殊经历联系在一起,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条不寻常的小道。</p><p> 丙申初夏,到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不久,带队到江西社院举办“哈尔滨市直统战系统机关干部培训班”。作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培训内容之一,参观了“小平小道”。</p><p> 徜徉在邓小平曾经走过的“小平小道”和工作过的车间,追思和缅怀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坎坷经历,学习他越挫越勇的人生态度和奋斗精神。</p><p> 来到“小平小道”,看到院落、树木和刻着“小平小道”四个大字的巨石,我仿佛跨越时间的迷雾,走入1969年10 月,一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立下赫赫功勋的65岁的老人、国务院副总理,在“夕阳无限好”的年纪变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被“疏散”到江西省新建县望城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羁旅”在拖拉机修造厂劳动。这位历史上经历了“两起两落”的老人,与妻子卓琳和继母夏伯根“三个加起来超过200岁的老人”,在这里度过了3年零5个月的时间。江西人民为了缅怀这样一位后来为中国乃至世界立下不朽历史功勋的世纪伟人,特地在他曾经工作的地方,设立了“小平小道”纪念馆,以供游人参观。</p><p> “小平小道”,既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个集教育纪念、休闲为一体纪念性公园。整个区域共分成“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革命史迹浏览区、“小平铜像” “小平车间” “艰难岁月展厅”“邓琳摄影展厅” “车辆陈列展厅” “小平会场” “休闲广场”等。纪念馆内的青铜雕像,表现了邓小平与工人们围坐在一起,神采飞扬,指点江山。后面是一大块白色纹理的大理石,上面雕刻着小平的女儿邓蓉(毛毛)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这篇文章,记录了邓小平下放到江西那段时间的艰苦生活。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r></p> <p>&nbsp;</p><p> 江西人民像当年百色老区人民一样,相信、尊敬、拥护和爱戴邓小平。当工友们得知小平同志要来自已所在的工厂劳动时,大家都发誓要保护好小平同志的安全。战争年代曾经在刘邓大军中跟随刘伯承、邓小平南征北战的时任厂党支部书记的罗朋,时时处处为邓小平的工作、安全和健康着想,多次巧妙地与造反派和监视人周旋,保护邓小平。车间负责人陶端晋每次上下班总是提前和推迟20分钟进行安全检查,并表示:“万一有人安放炸弹,就先炸死我。”每次下班前,工人张瑞龙都主动端来半桶热水,让邓小平洗脸洗手,减轻疲劳。时任团支部书记程红杏同志经常与卓琳交谈,嘘寒问暖,关怀之情溢于言表。</p><p> 早上8时上班,晚上6时下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邓小平在这里整整干了3年多时间。邓小平把个人和家庭的荣辱安危置之度外,保持着领袖人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监禁劳动期间,他始终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在工人们的面前,与广大工人打成一片,每天按时上下班,和年轻的工人一样按时按量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直至有一天昏倒在生产岗位上。</p><p> 刚开始时,邓小平每天上下班都需要步行半个多小时,并且还得经过一个人多且杂的汽车站。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工人师傅们便自发地从工厂后门开辟了一条径直通往小平住所的小道,即后来被世人所称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这是一条杂草丛生,有曲有折,和老百姓庄稼地紧紧相连的平凡小道。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一生以解放全人类、建设富裕文明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邓小平,虽然大权旁落、自身难保,但他那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一点也没有减退,他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心系人民的幸福安康。在被监禁劳动的3年多时间里,他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学习、思考,构想了“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构想出一条把亿万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条路,见证了世纪伟人的思想轨迹,是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要思想的萌芽地和发源地。</p> <p>  伟人毕竟是伟人。面对残酷的迫害,这位落难伟人思考的不是个人的荣辱进退,而是党和国家的存亡兴衰。为“扶大厦之将倾”,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世纪伟人,这位在战争年代转战南北、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驰骋中原、挺进太行、战绩卓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猫论”著称的实干家,冒着再次被“四人帮”迫害的危险,决心用生命再赌一回。他欣然提笔给毛主席写信,提出复出工作的请求,表达了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余生的志向,在信的末尾郑重地签上邓小平这响彻全球的名字……</p><p> 1973年2月,邓小平回到北京,回到了国家领导人的神圣岗位。这是一个时代伟人的再次挺立。而这次,将是他一生中最雄浑的一刻,他将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唱响《春天的故事》、谱写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p><p>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可以说,邓小平一生中都在践行着他的这段话。</p><p> 参观完“小平小道”,让我感触颇深,获益匪浅,也不由自主想起了一段古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纵观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也不正是如此吗?</p><p>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人生不可避免挫折,可是邓小平在人生遭受重大挫折之后却酝酿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一场社会改革的革命,一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革命。这场革命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东方的一头充满活力的雄狮! </p><p>&nbsp; &nbsp;&nbsp; “小平小道”告诉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勇于进取的人,必将收获战胜逆境后的硕果,这便是小平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一笔最为宝贵的人生财富!</p><p> 一条小道,让人心灵震撼,让人禁不住感怀过去,更让人思索现在、展望未来。</p><p> 很庆幸,有机会重走伟人之路,去体会“小平小道”蕴含的厚重和哲理。</p><p> 写到这里,还感到意犹未尽,赋词一首,调寄《一剪梅》:</p><p> 文革蒙冤被下放,</p><p> 羁旅新建,</p><p> 国之大殇。</p><p> 神州命运费思量,</p><p> 冥想苦读,</p><p> 为民为党。</p><p>&nbsp;</p><p> 忍辱负重不彷徨,</p><p> 拨云见日,</p><p> 匡正朝纲。</p><p> 羊肠小道铸辉煌,</p><p> 谋划蓝图,</p><p> 改革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