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不忘本 产业扶贫不忘根

37计 郭多武

<p>饮水思源不忘本 产业扶贫抓重点 法门镇冯家村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日活动5月30日在扶风红旗渠—瓦罐岭教育基地举行。围绕主题采取听、看、谈、写的办法,听取了宝鸡观山生态公司党支部书记郭多武关于号称扶风红旗渠—瓦罐岭穿山引水工程情况介绍后,在冯家村第一书记张仓有(原黄堆公社党委书记张志孝儿子)的带领下,沿着父辈的足迹、察看了瓦罐岭穿山引水工程指挥部旧址,翻山越岭,上引水渠、进引水洞,亲身体验,探秘瓦罐岭精神,边走边看边谈,座谈会上,大家联系实际,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讲话精神,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深感当年黄堆公社领导胆子大、干部决心大、群众干劲大,对自己启发大、教育大、震动大。一致认为,脱贫攻坚是大战略、是重中之重,产业扶贫是新举措、是急中之急。只要拿出“黄堆人民意志坚,瓦罐岭上钻眼眼”的瓦罐岭精神,脱贫攻坚这一硬仗就一定能够打硬、打赢、打亮。</p><p>周原瓦罐岭,扶风最高峰。昔日古战场,今朝新辉煌。相传西周时一老道姓周,在北山最高峰捏泥瓦罐为生,谁家困难,遂送泥瓦罐周济,此山便叫瓦罐岭。周道人是扶贫鼻祖,瓦罐岭是扶贫救济之源。</p> <p>扶风红旗渠—瓦罐岭穿山引水工程指挥部旧址</p> <p>周原瓦罐岭 扶风最高峰 海拔1580米米</p> <p>支部书记冯红军带领全体党员来到扶风红旗渠—瓦罐岭纪念馆</p> <p>上瓦罐岭引水渠 全长6300米</p> <p>老党员、老支部书记夏中田深感黄堆人民意志坚,穿山引水之艰难……</p> <p>留念瓦罐岭 感悟精气神</p> <p>支部书记冯红军(左)第一书记张仓有(原黄堆公社书记、瓦罐岭穿山引水总设计师张志孝儿子)</p> <p>张仓有深感父辈之艰辛、精神之可贵、为民之到位!</p> <p>饮水思源洞 全长1107米</p> <p>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饮水思源,忆苦思甜。创建扶风红旗渠—瓦罐岭红色教育基地简介</p><p>周原瓦罐岭,扶风最高峰。昔日古战场,今朝新辉煌。海拔1580米,位于古周原黄堆北10公里处,山势连绵,层峦叠嶂,群山环抱,是周原的天然屏障,是周文王建都立业之靠山,是中华文化之根,考古之源。古、奇、清、秀、美,冠古绝今。休闲采摘之圣地,书画摄影之仙境。比陕南油菜花更烂漫,比太白山更惹眼,比九寨沟更省钱,虽无海南岛遥远,却在佛祖法门寺的眼前,这就是中华文化之根古周原!</p><p> 曾经是姜子牙与闻太师大战的古战场。解放前是扶风北山游击队秘密活动基地,特别是向陕甘宁边区运送枪支弹药、棉花布匹、医疗用品的秘密通道。是50年代大炼钢铁的主战场,更是7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扶风红旗渠—瓦罐岭穿山引水工程大会战之地。是由时任黄堆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张志孝创作、副书记兼总指挥陈林导演、广大人民群众主演的经典杰作。从76年开始,举全公社之力,大动员、大上劳、大会战,采取人抗肩挑、连拉带抬,硬打硬挖硬钻的办法昼夜不停、加班加点,奋战4年半,穿山凿洞1157米,其中进口隧洞300米,出口隧洞807米,修渠6300米,架设高压线路7500米,修盘山路15公里,完成土方5万方,石方3.4万方,投工18.4万个,总投资47.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4万元,自筹3.6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沿山农林、杜城村“吃水难”问题,人人颂为“救命水”。时称“三大”工程,这就是决心大、干劲大、震动大:黄堆人民意志坚,瓦罐岭上钻眼眼,家喻户晓,号称瓦罐岭精神。特别值得纪念的是,相传西周时有一老道姓周,在北山最高峰捏泥瓦罐为生,谁家困难,遂送泥瓦罐周济,此山便叫瓦罐岭。周道人是扶贫鼻祖,瓦罐岭是扶贫救济之源。瓦罐岭精神是“德文化”的标本!值得“钱文化”学者及其追随者们的深思!</p>

瓦罐

扶风

黄堆

扶贫

穿山

红旗渠

引水

饮水思源

周原

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