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楼之2(08-10)(No.1300)

xusz-wangjy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目录(续)</font><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08、湖南长沙天心阁</font></b></div><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09、陕西西安钟鼓楼</font></b></div></font><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10、浙江宁波天一阁</font></b></div></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08、湖南长沙天心阁</font></b><br></h3><div><b><br></b></div><div><b> </b>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div> 天心阁有楼阁三层,碧瓦飞檐,朱梁画栋。<br>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b><font color="#ed2308">1983年起重建天心阁</font></b>。<div><br></div><div><b>历史渊源</b><br></div><div><br></div><div> 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div> 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br> 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br> 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div> 天心历史——长沙筑城,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刘邦立汉,封重臣吴芮为长沙王,置长沙国,都长沙,始筑土城。</div> 由汉迄宋,随着社会发展,城池亦向南北两向渐次扩展。至元代广袤已形定局,但城垣形状仍较简陋,明初,才垒址以石,使之“上下完固”。清顺治十一年,洪承畴拆明朝诸藩王府之藩城砖,尽数用以修筑城垣,使其增高加厚。<br> 此后又续修建,设有窝铺、更栅,增修城楼、炮台、垛口,为之一新。辛亥以后,为了发展贸易和交通,拆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因阁峙城头之故,存此一段。<div><br></div><div><b>名称由来</b><br><br>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强世兴家。<br></div> 清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也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br> 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2018年仍被广为传颂。<br> 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br>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大大增强了长沙城池的防御能力。<br> 后至<b><font color="#ed2308">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font></b>,其长251米,高13.4米,存南、北两月城,是我国古代城防工事现存实例中极为罕见的,对研究古代军事城市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古城长沙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和历史遗址。<div><br></div><div><b>烧毁与重建</b><br><br> <b><font color="#ed2308">1938年,“文夕大火”,古城长沙一片焦土,阁楼更是荡然无存,唯有那坚实的明清(窑印为证)古城墙在无声地哭泣。</font></b><br></div><div> <b><font color="#ed2308">天心阁为1984年重建</font></b>,阁楼具有明清两朝城楼风格,高阁用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它的结构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翘首蓝天,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巨型吻龙各领风骚。石壁图案,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狩猎和战车战马,看上去,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战马萧萧。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是一幅历史的画,是一首古雅的诗。古阁雄踞,气象蔚然,游者登临,瞰湘流北去,招岳色南来,放眼祖国江山,缅怀革命先烈,振兴中华之志,无不油然而生。</div> <b><font color="#ed2308">天心阁</font></b> 天心阁 天心阁 咸丰九年 修(<b><font color="#167efb">1859年</font></b>)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b><font color="#167efb">崇烈门</font></b> 天心阁 <b><font color="#167efb">崇烈亭</font></b> 天心阁 <b><font color="#167efb">崇烈塔</font></b> 天心阁 崇烈塔 天心阁 <font color="#167efb"><b>月城</b></font> 天心阁 <b><font color="#167efb">古城墙</font></b> 天心阁 <b><font color="#167efb">天心公园</font></b>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b><font color="#167efb">太平军魂</font></b> 雕塑 天心阁 天心阁 <b><font color="#167efb">雄镇</font></b> 天心阁 <b><font color="#167efb">壮观</font></b> 天心阁 <b><font color="#167efb">居高明</font></b> 天心阁 <b><font color="#167efb">远眺望</font></b>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b><font color="#167efb">南屏</font></b> 天心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09、陕西西安钟鼓楼</font></b><br></h3><div><b><br></b></div><div><b> </b>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div> <b><font color="#ed2308">西安钟楼</font></b>始<b><font color="#167efb">建于</font></b>明洪武十七年(公元<b><font color="#167efb">1384年</font></b>),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 <font color="#333333">钟楼</font>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面积1377.64平方米,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br> <b><font color="#ed2308">西安鼓楼</font><font color="#167efb">始建于</font></b>明洪武十三年(<font color="#333333">公元</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380年</b>),比钟楼的建造时间稍早。鼓楼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洞。<div> 鼓楼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层。以前在第三檐下,南北各悬匾额一块,<b><font color="#167efb">南面为“文武盛地”</font></b>,乃是在重修鼓楼竣工后巡抚(陕西)都御史赵可怀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80年)所题,<b><font color="#167efb">北面为“声闻于天”</font></b>,字大盈间,苍劲挺拔,相传是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b><font color="#167efb">两匾额毁于“文化革命”之中</font></b>。西安市民心中40年的缺憾在<b><font color="#167efb">2005年</font></b>4月29日<b><font color="#167efb">得以弥补</font></b>。</div> <b><font color="#ed2308">西安钟鼓楼</font></b> 西安钟鼓楼 西安钟鼓楼 西安钟鼓楼 西安钟鼓楼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钟楼</font></b></h3> 西安钟鼓楼 <b><font color="#ed2308">钟楼</font></b> 西安钟鼓楼 钟楼 西安钟鼓楼 钟楼 西安钟鼓楼 钟楼 西安钟鼓楼 钟楼 西安钟鼓楼 钟楼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鼓楼</font></b></h3> 西安钟鼓楼 <font color="#ed2308"><b>鼓楼</b></font> 西安钟鼓楼 鼓楼 西安钟鼓楼 鼓楼 西安钟鼓楼 鼓楼 西安钟鼓楼 鼓楼 西安钟鼓楼 鼓楼 西安钟鼓楼 钟鼓楼博物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鼓楼:声闻于天、文武盛地 </font><font color="#167efb">匾额</font></b></h3> 鼓楼 <b><font color="#ed2308">声闻于天</font></b>(北面) 鼓楼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文武盛地</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南面)</font> 西安钟鼓楼 鼓楼 西安钟鼓楼 鼓楼简介 西安钟鼓楼 鼓楼 西安钟鼓楼 鼓楼 中国鼓文化展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10、浙江宁波天一阁</font></b></h3><div><b><br></b></div><div><b> </b>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div> 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br> 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br></div><div><b>历史沿革</b><br></div><div><br></div><div>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明兵部右侍郎范 钦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div> 明永历十九年(1665年),范 钦曾孙范光文在天一池增构池亭,环植竹木,堆“九狮一象”假山。<br>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这是外姓人首次登楼。自此以后,天一阁逐渐结束对外封闭的状态,有选择地向一些大学者开放。黄宗羲为天一阁编制书目,并撰写《天一阁藏书记》。康熙十五年(1676年),范钦后人范光燮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div>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因编修《四库全书》,天一阁献出珍本共638部,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录473部,在全国藏书家中贡献最多。这次献书,造成了天一阁历史上藏书精品最大的一次集中流失。然而,通过此次献书事件,天一阁被推举为民间藏书楼的典范和样板,皇家藏书楼,即四库七阁均仿天一阁建造。</div> 清道光九年(1829年),范氏故居重建。<br>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宁波府城鸦片战争爆发后陷落,天一阁《大明一统志》等舆地书数十种被英军掠夺。至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天一阁中仅存书籍2223部。<div>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陷宁波,天一阁藏书被盗出售,后部分书籍被范钦十世孙范邦绥购回。据薛福成命人所编《天一阁见存书目》,至清光绪十年(1884年),天一阁存有原藏书2152部,共17382卷,《古今图书集成》8462卷。</div> 民国三年(1914年),天一阁书籍被盗运往上海,后被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br>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九月,一场强台风对天一阁楼宇造成重大损害,成立了以冯孟颛为主要负责人的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募捐、规划、修缮、迁建、扩充。天一阁私家藏书楼性质进入公私共管时期,为在新中国建国后由国有公管准备了良好的过渡。<div> 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五年(1933年—1936年),范氏后人在修茸天一阁的同时,又在假山上增设兰亭,移原府学中的尊经阁于宝书楼之后,并将80余方碑刻移至天一阁后院,建立“明州碑林”。同时,在尊经阁西侧开辟千晋斋,将宁波学者马廉搜集的历代古砖和宁波城墙拆除后收集的城砖予以陈列。</div>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保护天一阁藏书,天一阁经历了建成370年以来的首次大范围出阁。首批三箱书籍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7日离开天一阁。<div>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5日,第二批明以前版本八箱也运离天一阁,运往乡间暂避。</div>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12日,先前运出的两批藏书和阁中剩余的藏书总计28箱,9080册,由鄞县政府加封,运往龙泉县后方,暂存于跶石乡,与浙江省图书馆的藏书一同隐蔽。<br>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16日,天一阁藏书运回阁中。<br>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1日至3日,天一阁进行建成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br> 1959年,在天一阁东南面一片荒地上,修建道路,移建2座石亭,且于林间置以市郊觅得的石马、石虎和铁牛等物,后又搜得碑石数十方,嵌入新筑围墙上,东园初具规模。<div> 1981年,在天一阁后侧之西北角建天一阁新书库。</div> 1982年—1986年,天一阁扩建东园,移建清末硬山式和歇山式木结构平屋各一幢。挖地成池,堆土成山。<br> 1994年,<b><font color="#167efb">秦氏支祠</font></b>修复原貌,归属天一阁。<br> 1994年—1995年,<b><font color="#167efb">抱经楼和水北阁</font></b>先后迁入天一阁南园。 <b><font color="#ed2308">天一阁</font></b>(1935年重修) <font color="#333333">天一阁</font> 天一阁 天一阁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正门</font></b> 天一阁 正门 天一阁 正门 天一阁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天一池</font></b>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尊经阁</font></b> 天一阁 尊经阁 天一阁 尊经阁 天一阁 尊经阁 天一阁 天一阁 布局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水北阁</font></b>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藏书</font></b> 天一阁 天一阁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宝书楼</font></b> 天一阁 宝书楼 天一阁 宝书楼 天一阁 宝书楼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东明草堂</font></b> 天一阁 东明草堂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范氏故居</font></b> 天一阁 范氏故居 天一阁 范氏故居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司马第</font></b>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麻将起源馆</font></b> 天一阁 麻将起源地<b><font color="#167efb">陈列馆</font></b> 天一阁 麻将起源馆 <b><font color="#167efb">平和堂</font></b> 天一阁 麻将起源馆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凝晖堂</font></b> 天一阁 凝晖堂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百鹅亭</font></b> 天一阁 百鹅亭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秦氏支祠</font></b> 天一阁 秦氏支祠 天一阁 秦氏支祠 天一阁 秦氏支祠 天一阁 秦氏支祠 天一阁 秦氏支祠 <b><font color="#167efb">照壁</font></b>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状元厅</font></b>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南轩</font></b>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云在楼</font></b>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溪山逸马图</font></b>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獬豸</font></b>[xiè zhì]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范 钦 像</font></b> 天一阁 范 钦 像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书画馆</font></b> 天一阁 <b><font color="#167efb">中国地方志珍藏馆</font></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End</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