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蔡政亭</p><p>北宋的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发展了儒家思想,将孔孟之学与外来的禅学、佛学等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理学即北宋理学。上述五位学者世称北宋五子。本文介绍邵雍和周敦颐,其他三子另有文介绍。</p><p>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祖籍河北范阳。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以品学著称,尤其他父亲邵古,声韵学造诣高深,极有声望。邵雍可谓家学渊源。</p><p>邵雍自幼志向远大,发愤苦读,博览群书。稍长,精研儒道佛典籍,创立出自己的一套修身养性方法。</p><p>邵雍的方法是,夏天,汗出如浆,不打扇子;冬天,天寒地冻,不生炉火。甚至,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一连好多年开夜车,不上床睡觉。正如孟子所说的修身养性之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p><p>邵雍曾用"欲为天下屠龙手”形容年少苦读的雄心壮志。在读书破万卷之后,又行万里路。他渡过了黄河、淮河,参观了鲁、宋、齐国旧地,最后在洛阳定居下来。</p><p>由于环境清苦,邵雍在洛阳租居的住处又小又破,他毫不介意。有一天晚上,进士王豫来拜访,发现他端端正正坐在书桌前,满脸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令王豫顿生敬意。随后,两人交谈学问,邵雍讲得头头是道,王豫更加佩服,非要拜邵雍为师不可。从此,邵雍学问高深逐步传遍京洛。</p><p>用时下的话说,邵雍就像一位没有学历证书而博学的学者。</p><p>后来,在洛阳埋头写作《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以及退闲回洛阳的富弼、吕公著等贤者都成了邵雍的朋友,他们还凑了点钱为邵雍买了一所比较像样的房子。邵雍仍然自耕自食,自得其乐,自称为"安乐先生″。</p><p>每到春暧花开或秋高气爽的佳日,邵雍会坐着小车到处逛逛,士大夫们听到他的车声,会争相迎候。小孩子们会拍着手喊道,我们家的先生来了。大家都尊称他为先生,而不直呼其名姓。</p><p>邵雍六十岁时,换上隐士服,戴上隐士帽,据说他能预测未来。加之,他曾向隐者学过艰涩的《易经》,邵雍颇具半仙色彩。</p><p>到了后代,人们逐渐忘记了他的学者本分,把他说成是抽签算命者的开山祖师爷,则是既有趣又悲哀的事情。</p><p>另一位理学奠基者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湖南衡阳人,他家乡有条小河名濂溪,后人尊称他为濂溪先生。</p><p>周敦颐十五岁那年,他父亲不幸病逝,母亲便带他去京都开封投奔舅舅。他舅舅郑向为龙图阁直学士,对这位气宇轩昂的外㽒很喜欢,非常用心地给以栽培。</p><p>周敦颐二十四岁那年,被朝廷授任分宁县主簿。那里有件官司很缠手,多年未决。周敦颐甫一到任,理清来龙去脉,据律公正判决,上上下下都非常佩服。</p><p>后来,周敦颐升为南安军司理参军。那里有一名囚徒,按法律不该判死刑。可是,转运使王逵性情严苛,非要判死刑不可。官吏们怕丢乌纱帽,没人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p><p>关键时刻,周敦颐上前与王逵激辩,王逵很生气,周敦颐毫不示弱,说道,用杀人来献媚的事情我不干!最终,那位囚犯免于死罪,王逵也佩服周敦颐的勇气和公道。所谓不打不相识,后来,王逵推荐周敦颐做了郴县县令。</p><p>周敦颐为人清正廉明,所得俸禄大部用来周济乡邻。有一天,周敦颐公务繁忙,累病了,在家昏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他的好友潘兴嗣来探望他,才发现,周敦颐过得太清苦了,家里穷得只剩一只破箱子,但是,周敦颐很知足,乐此不疲。</p><p>由于百姓喜欢周敦颐,却引起他的顶头上司赵抃的不悦,每每故意刁难他,周敦颐不以为意,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赵抃细心观察周敦颐的作为,无可挑剔。赵抃深为懊悔,拉住周敦颐的手说,好险啊,我几乎失去一位好朋友。</p><p>周敦颐平生最爱莲花,曾写了著名散文《爱莲说》,他的品行也正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p><p>周敦颐光明正大,磊磊落落,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称赞他"人格甚高,胸怀洒落,有如光风霁月″。这几句话以及"出淤泥而不染″都是赞美人们品格高尚的名言。</p><p>周敦颐和邵雍都没有进士头銜,却都是学问高深,品格高尚的大学者,值得人们敬仰,值得人们学习。</p><p>邵雍所著《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及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与《通书》都谱写了中国学术史上灿烂的篇章。理学家的学问很玄,不易理解。但是,他们心口如一地追求道德完美的精神,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p><p>在洛阳伊川有邵雍墓及石坊碑等遗迹。</p><p>周敦颐卒后封授宣奉大夫,谥号元。称元的意思在于,他的学生二程子程颢和程颐同时谥号纯和正。</p><p>南宋理宗时,封授周敦颐汝南伯。元朝仁宗时封道国公,并且历朝入祀孔庙。明朝代宗时,封周敦颐后裔十二代孙周冕为世袭五经博士,延至清末四百余年,共获封十三位五经博士。这是自汉武帝尊儒设五经博士称号以来,获五经博士数量最多时间最长的家族。</p><p>在湖南衡阳有周敦颐遗迹多达五处,著名的有爱莲堂、濂溪书院、周敦颐墓等。</p><p>2017年适逢周敦颐千年诞辰,在他的家乡衡阳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周敦颐学术研讨大会″,纪念这位北宋理学创始人。</p><p>2020年5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