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宝鸡千佛崖🔍

郭东欣

<p>  宝鸡千佛崖实际是麟游千佛崖,在麟游县城西十余公里的上西坊村境内。顺小河,南上三公里到岐山县的分界处,有两条小溪在此交汇,溪水的西北侧有座悬崖,千佛崖就开凿在高高的绝壁之上。</p><p> 看上幅 照片。悬崖峭壁上水平方向有两道植被,上道(一层)植被掩盖着一条羊肠小道,靠右侧即到那1021尊佛像的千佛崖。</p> <p>  有关千佛崖的文章并不多,但有的文章作者显然没登上绝壁,文字描述明显是臆想猜测。所以才有本文详尽介绍,“以正视听”。😀😀😀</p> <p>  说千佛崖神秘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它仍处于原始状态,深藏于悬崖绝壁之上,没有登山经验的人很难上去。遮天蔽日的森林,陡峭湿滑的山坡,听不到人声,🐅看不见人影🐆,置身其中🐿,恐惧在所难免。一路走一路喊,算是给自己壮胆!泥土里偶尔发现一片阿尔卑斯糖纸🍖、一个矿泉水瓶它们会提示你,这是户外(不是乡里人)走过的路,是通往千佛崖的路。你可能见不到一个人,但会碰到“闲庭信步”的野鸡。🐔🐔</p> <p> 🔍 仔细观察悬崖绝壁照片,画面中部的位置有一间黑色木房子,在崖壁对面谷底能清楚地看到,尽管初入眼睑会让你毛骨悚然,但它同样提示你,那是千佛崖的位置。它位于千佛崖上方十余米处,是一处岩洞的出口,没发现上去路,估计只有采药和攀岩的能上去😅,里面有什么东西?不敢上,所以不能猜测乱讲。😰😰😰</p> <p>  说千佛崖神奇是因为它的创作独具匠心,有你在其它石窟看不到的匠心设计⛏。有人说它可与龙门石窟媲美,其实也就是不同的创作“手法”而已。也许它在我国佛教石窟艺术之中还有其特除的意义。😀😀😀</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先说 千佛崖的第一个神奇。千佛崖总共1021个佛像,布局在十米长五米高的崖壁上,完全是集中展示。从山底河谷到山上近一个小时的野路,不见任何一点人工开凿遗存,石刻、造像甚至台阶都了无痕迹。显然,绝壁之上不是寺院也不是服务众生的道场,千佛崖是针对某人或者某件事开凿,不像一般石窟有很多供养出资人,往往是一座山到处都是佛龛,开凿时间也绵延数十年甚至跨代。所以,何以在此开凿?有谁出资?一定有神奇的历史故事。唯一能想象的是,站在山上南望岐山,仿佛能看见山谷中隐约有一条古道,从古而来。🐫🐪🐪</span></p> <p> 千佛崖的第二个神奇在于,佛像布局手法。</p><p> 你可能去过龙门石窟的万佛洞,石窟洞穴岩壁上布满十公分高的坐佛,各个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但有一点请注意,每尊佛像都占据同样的空间面积,都坐在一个同样的小“佛龛”内。</p><p> 但宝鸡千佛崖不是。整个岩壁不规则布满佛像,打眼一看“人头攒动”。具体是,第一排佛像近身并排而坐,两个佛头中间再雕刻一个佛头,整个画面不留空白。</p> <p>  千佛崖的第三个神奇在于,佛像是彩绘石雕。用手拂去岩壁左上角的灰尘,这片凹进岩壁佛像还依稀可见绿色红色的颜料。佛像虽然“惨遭毁坏”,但不像人为,应该是天然风化所致。矿物质颜料着色在泥砂岩表面,历经千年(估计至少在宋以前开凿🤗),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p> <p>  千佛崖的第四个神奇在于,整个布局“顺势而为”。造像布局随岩壁不平而变动,佛像布局呈立体状,错落有致。是工钱不够,“偷工减料”?还是有意而为?艺术创新?😇中部偏左还有一尊透雕佛像,可惜现只剩下半身。</p> <p>  千佛崖的第五个神奇在于,佛像的脸部造型多像儿童。会不会有特别神奇的故事?😇😇😇</p><p> 整个岩壁居中有座一米高的佛祖雕像,旁边有座小佛龛,其佛像内容无异议,再往北依次排列,有两个大力士(金刚)三十公分高,虽风化但体型还在。其余的造像都是十余公分高的坐像,从头饰看很多不是佛像,而应该是普通信徒坐像。</p> <p>  按雕像脸部比较汉化的特征推断,千佛崖的开凿时间应该是唐及唐以后。</p> <p>  千佛崖的第六个神奇在于,造像的动作。一般的佛像造型都是莲花打坐,双手合十,或者双手放于两膝。而千佛崖的部分坐像右手向上扶胸,个别左手按胸,有衣冠整齐,有袒胸露腹,整体随意多样,造型生动活泼,不拘一格。</p> <p>  那么,千佛崖究竟是什么场所?😇😇😇</p> <p>  麟游县位于渭北高原北部,夏季凉爽宜人,隋唐时期是皇家的避暑胜地,县城有九成宫遗址为证。在佛教盛行的唐代,皇家行宫周边一定会有“皇家寺院”,妃子们省点胭脂钱开凿石窟,也是主要的功德善举。在通往长安的路上,东距行宫八公里的漆水河畔有座唐代开凿石窟寺——慈善寺。石窟顺河岸一字岸排列,场地平坦开阔,是礼佛拜佛的理想道场。</p><p> 而千佛崖在九成宫(行宫)的西侧九公里深山之上,不是寺院道场肯定无疑。那它会是什么地方?有何用途?</p><p> 在古代宋以前,达官贵人笃信佛教,生前供佛死后同样希望能礼佛拜佛,所以其墓穴都陪葬有佛像壁画等,内容多为生前生活场景再现。结合千佛崖的位置,地形,以及佛像内容推断,千佛崖开凿是为了墓穴陪葬☠☠。主人生前笃信佛教,选定此处“悬葬”,黑木房里的岩洞狭小不足以开凿大面积佛像以表虔诚,所以选定下方几米处“可选”的场地开凿,才有了如今的千佛崖。🙏🙏🙏</p><p> 很难知道造像的师傅姓甚名谁,但他是位敢于创新的艺术家,他留给后人的是独具风格造像艺术,独具匠心的设计,使我国古代的造像艺术更加丰富多彩。</p><p> 向古代的造像艺术家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