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卫战事风云》第一篇: 程鉴留德碣石卫城

五坡居士

<p><b> </b></p><p><b> 明代初中年,碣石卫历届世袭指挥使的政绩大都平平,乏善可陈,至嘉靖初年,唯有一位世袭指挥使的文功武略,出类拔萃。在卫城七年间,受到碣石人民的高度评价,为他设立生祠,四季燃香祭祀纪念。这在整个广东省的海防武官来说,是极其罕见的人物。他,就是初任碣石水寨惠潮守备,后擢升为碣石指挥使的程鉴。</b></p><p><b> 那么,他是作出什么业绩,值得人们如此怀念他的呢?程鉴,字本虚。广州卫世袭军户出身,祖籍安徽省合肥人。明初,其始祖随花茂奉檄南下广州左卫为官,至他一代世袭广州卫指挥佥事。他自幼博涉经史,智略过人,从军后,他因征剿新宁县贼有功,升迁为广州卫指挥同知。后升擢为都指挥体统行事兼任广州左卫指挥佥事。嘉靖元年(1522),程鉴被授为守备惠潮碣石等处地方指挥使。为此,他从广州左卫赴任碣石卫城守备署,长期率领水寨战船在碣石湾巡洋缉贼。巡缉的路径东至南澳海峡,西至平海大尖山,南至黑水洋东沙群岛。</b></p> <p><b>  这时期,海丰地面山海盗炽,使沿海各地守军疲于应付。嘉靖二年四月,程鉴获得归善县桃子园李文积蓄谋造反的探报,与惠州卫指挥使高瑛,一起向岭东海防兵备分巡道施儒报告:“归善县桃子园强贼李文积召集四方百姓,公开教习武艺,蓄买兵器马匹,聚众起事,私刻官印夺占富绅田地。”施儒听了报告后,马上向提督两广军务盛应期上呈“为乞早发兵剪除反贼以安地方良民事”文,向上司汇报惠州境内的贼情。</b></p><p><b> 嘉靖三年(1524),柘林海寇吴清受抚后复叛,流窜至海丰大德岭,被他率领的碣石官兵所杀。是年,两广提督张嵿派遣他征剿梁百尺暴乱,他在按察司左参议岭东分守道徐度、佥事分巡道施儒的指挥下,与碣石卫同知莫相等奉檄领兵7000多人往剿,平定了梁八尺和黄万山在潮惠间的起事,俘斩500余人。继而领兵围剿归善县桃子园,擒斩李文积等1132名山贼。事后,他与分守道参议徐度、分巡道佥事施儒、总兵官朱麒等受到朝廷赏赐银币。</b></p> <p><b>  嘉靖七年(1528),他因功升擢为广东都指挥佥事、碣石卫指挥使。适逢碣石大饥荒,饿者枕藉,他核实灾荒情况上报省宪,取得上司的同情,拨来永丰仓米三万石赈之。碣石居民凭靠政府救济粮度过饥荒,因而“多所全活”。翌年,他重修碣石指挥使卫署、左翼经历司,以及右翼知事厅和镇抚厅等,使海防办事机构焕然一新。经过大饥荒的惨痛经历和教训,他深知粮食的重要性,在任职时期,力主建置碣石卫常盈仓,用以储藏卫所23处军屯税米,以及库存外地调来的兵粮近一万石。</b></p><p><b> 他鉴于碣石长期受饥荒影响,士兵逃跑殆尽,海防出现严重空虚之境况,以及倭寇和海贼交相入侵的忧患局面,由此他一面吁请上司拨款支持,一面积极备战,从梧州招来不少身强力壮且熟悉水务的壮丁,派驻海丰沿海各地港口。其中长沙海澳派驻打手112人,在他的指挥下,常年驾驶战船2艘出海巡捕,多次狙击进入碣石湾、长沙湾等处海盗,常获首功。他在碣石卫履职近十年,驱除海贼,消弭海氛,不仅在海防线上勤于职守,而且与当地缙绅和渔民关系良好,留下很好的政绩口碑。他因此积功擢迁为广东都指挥佥事、左参将,寻充镇守广西地方副总兵。当他离别碣石城之际,当地耆老夹道相送,并立祠祀之。使他成为碣石卫史书唯一建有生祠的武将。</b></p><p><b> 后人评曰:程鉴将军勤于职守,多有作为,赈救灾民,严督海防,重建卫署。诚乎居多智谋而勇于任难,是明碣石城唯一留下传略的卫指挥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