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父辈的足迹 2】山尾海上交通联络站(琼崖独立总队海边交通站)

🇨🇳舵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琼崖独立总队海边交通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林诗棠</b></p><p class="ql-block"> 1939年下半年,琼崖特委独立总队为了加强同党中央、南路、东江及海外华侨的紧密联系,决定在琼山县演丰乡设立海边交通站,并派我当站主任。由特委和总队部派来的交通员先后有陈大贵、郑菁华、张瑞民、林(尤)大英、林鸿魁、潘岳、陈灼利、翁圣渭等人。他们冒着日军舰艇的封锁,飞机的盘旋侦察,国民党顽固派的检查等危险,出生入死,幸存者仅有翁圣渭同志一人,其他同志相继为我党交通工作献出了年青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当时琼崖特委在广州湾也设有联络处,香港设有联络员。广州湾联络处开始由总队部谢李森副官负责,继后是张刚,工作人员有吴必兴、曾鲁。香港联络员为陈香钊。</p><p class="ql-block"> 从海外派来琼崖工作,经我们交通站接待的同志有:李修俊、陈大良、周士兴、杨少民、江田、谢应权、蔡白云、蔡磊、冯苇、陈青山、刘青云、陈农、符路、张创、韩光、林明坚等;华侨回乡服务团有梁文墀、张奋、韩立人及不知其名的若干人。</p><p class="ql-block"> 海边交通站接转从海外送回给我们抗日独立总队的物资,有枪支、弹药、中西药品、钢线、纸张、腊纸、油墨等。这些物资到达我站后,在革命群众的支持下一件不少的送到总队部。</p><p class="ql-block"> 1941年5月,南路特委派陈大良带一批电台器材及两本电码本,从广州湾乘船回琼崖,他乘的是林书彬的私人木帆船,从硇洲岛启程,预计第二天可到达我站,但因潮水、风向影响被迫在铺前的新埠角靠岸。陈大良便跟船主林书彬到我们交通站报告。我们得知这些通迅工具甚为重要,关系到琼崖与上级党的联络问题,于是,我将陈大良留在站里,向村中青年借来一张“良民证”,乔装顺民跟着船主林书彬坐小木船去铺前。通过敌辖区的安仁渡时我将“良民证”挂在胸前,同赶集的群众混过敌人的岗哨检查。经过一番周折,我们终于把电台器材安全地运回交通站。这些电台器材,分为两件,一件是马达,用旧布和厚纸包扎着,另一件是装在一个用藤子芯编织的小箱子里,是什么样子,没看清楚。为安全起见,我们迅速把电台机器转移到箩尾村郑宅姐家,并由党支部准备一条小船,如遇警报,马上把电台器材运入茄椗山(红树林)深处掩藏。不久,经我派人送信报告给冯白驹同志,几天后总队部便派武装分队前来取回总部。</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争夺英、美等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附属国,并配合希特勒在欧洲的进攻,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同时,为了把海南岛变成“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从1942年5月起,集中力量,加紧对我琼崖解放区进行疯狂的“蚕食”、“扫荡”。环境恶劣,交通站与联络处不能进行正常活动。因此,广州湾联络处的张刚、吴必兴、曾鲁及香港联络员陈香钊等都被撤回琼崖。演丰海边交通站也改为琼崖总队部接头处。当时日军在琼山抗日根据地实行烧、杀、抢的“三光”政策,大举“扫荡”道崇乡昌洽一带村庄,琼崖独立总队部及所属各部门陆续转移到演丰、茄芮一带驻扎。由此,接头处的任务非常繁重,既要布置各单位人员的住宿,又要筹集粮食、收藏弹药、医药和各种物资。记得第一次接洽的人员有:冯白驹总队长和政治部主任王业熹、曾惠予、警卫班长×保娥、廖明敬、陈宗堂、王道居等同志。我找来两只捕鱼的小船给首长住宿,冯白驹等在船上住了两夜便搬到箩尾村住。不久独立总队部机关各部门陆续搬来。总部机关搬到这里后,立即派出庶务长等四、五人,到溪湖、冯宅坡(均文昌境内)、金堆等乡收集公粮,保证了部队机关吃用。与此同时,我们又在茄椗山搭起草寮数间,做为药房储藏药物及住人之用。还为经济处埋藏国币两大缸(约40亿元),手榴弹数百枚,子弹数千发,黄色炸药、机油、汽油等一大批物资。不久,此批物资均由琼崖独立总队部写条子派人来领取。接头处所接待的部门有:琼崖东北区政府、经济处、贸易会、药房、雷弹厂、子弹厂、印刷厂、木工厂、竹笠厂等。当时军需用品很缺乏,每件用品都是冒风险通过当地比较进步的商人购回,重要的物资由我跟着商人到海口购买。有一次,雷弹厂技师徐清风,因被敌包围纵火烧屋,他藏在屋里,为了保护广大群众免遭杀害,宁愿让火烧死,也不愿出来被敌人活捕,结果全身被烧伤。该厂政治指导员郑道深,马上派运输队把他抬来接头处,然后由我们安排转移到茄椗山的草寮里治疗休养。由于当时环境恶劣,又缺医少药,我们只好采集野生草药绐他洗敷伤口,大约两个月后徐清风才恢复健康归队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6年5月间,原香港联络员陈香钊来到接头处,准备找船只前往澳门购运物资,他要求我护送他到清澜港乘船渡海赴澳,不幸在途中我们俩被国民党茄芮乡丁逮捕,解送国民党琼山县府。经审讯,抓不到任何证据,被当嫌疑犯扣留一个月左右。陈香钊的家属通过国民党文昌县长陈宗舜担保释放,而我由于没有官方人事,最后只好将家中唯有的一头耕牛变卖出钱才获得保释。我被释放回来后,继续负责接头处工作,直至海南解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山尾海上交通联络站旧址</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39年2月,日军占领琼岛后,对琼州海峡实行全面封锁,严禁民船、渔船出海,妄图使琼岛成为内外无援的“孤岛”。中共琼崖特委组织军民进行有力的反封锁斗争。下半年,中共琼崖特委,为了加强同岛外的联系,在琼山县演丰乡(今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山尾头村设立海边交通站,林诗棠当站长,开辟了海上交通线。由党组织出资购买船只,周经勇当“船老大”,以外出到澳门等地做生意为由,秘密开展交通联络工作。山尾交通站是琼崖特委、独立总队部同广东省委、党中央的联络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交通站主要的任务是:接送中央、广东省委遣派来琼人员和海外来琼工作的同志,接送琼崖特委、独立总队部的领导以及运送重要文件和重要物资等。如1939年8月,到硇洲岛接回琼崖第一部电台;1946年10月下旬,到澳门运回一部大功率电台,使琼崖特委和琼崖纵队恢复了同党中央中断五年多的电讯联系;1949年12月,护送10多位党政军要员偷渡琼州海峡到广东徐闻引领解放军大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二O一九年七月</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琼崖独立总队海边交通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当年抗战漫悠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智破重围闯急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向道桅樯何处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名垂青史照千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海上红色交通员周经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冯尔迅 周爱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周经勇</b><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10年生,演丰山尾村人,日军侵琼前入党。立志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 他的家靠近海边同红树林相邻。他的祖辈和父亲世代以渔为生,他长大后靠木帆船搞运输业养家,经常来往于铺前、海口、湛江、香港、澳门等港口,对这一带的海情、民情敌情以及航线甚为熟悉。</u></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39年2月10日,日军从海口登陆,占领琼岛。日军是世界上最野蛮凶残的军队,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无恶不作,且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对琼州海峡实行海陆空三层封锁,严禁民船、渔船出海,其目的是切断琼岛与祖国大陆、港澳以及海外各国侨胞的联系,使琼岛成为内外无援的“孤岛”,增加我抗日救国的困难。我琼崖的党政军领导,有见如此,组织军民进行反封锁斗争。在1939年4-5月间采取两项有效措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选派独立队军需处主任</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谢李森</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带领</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张刚、郑菁华、陈玉清</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等人偷渡琼州海峡,到当年的广州湾的西营(现湛江的霞山),设立“琼崖抗日独立队办事处”,正式在西营挂牌,(因西营法租界当局不同意而被迫去掉“抗日”两字。)办事处设立后同八路军香港办事处领导</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廖承志</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和</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广东区党委、南路党委</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取得</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联系</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并得到</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支持和配合</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span><b style="font-size: 18px;"><u>西营</u></b><u style="font-size: 18px;">建立</u><b style="font-size: 18px;"><u>交通站</u></b><u style="font-size: 18px;">和人员物资</u><b style="font-size: 18px;"><u>中转站</u></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时以</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曾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首的在硇洲岛建交通和物资分站。同年下半年,谢李森、张刚得到</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吴必兴</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帮助在</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徐闻</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龙塘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立以</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良友茶店”</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名的</span><b style="font-size: 18px;">交通站。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琼崖特委</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沿海和琼州海峡对峙的</span><b style="font-size: 18px;">临高、琼山、文昌</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等县党政指示,要求选好地点建立</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海上交通联络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当年</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特委独立队总部</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派军需副官</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郑菁华</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回</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演丰</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站,地址选在</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山尾村</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为这里</span><u style="font-size: 18px;">有党的支部,有青年、农妇、儿童的抗日组织,群众基础好,特别是有</u><b style="font-size: 18px;"><u>老党员周经勇</u></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既有航海技术、熟悉海情,又有木帆船,再加上该村</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靠海边</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和</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红树林</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斗争环境恶劣时人员物资隐藏也方便,郑菁华征求</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当地党委同意</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决定在山尾村组建“</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山尾海上交通联络站</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琼山县志称“</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演丰边海交通站</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站长</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林诗堂</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交通员</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陈灼利、翁圣渭、陈大贵</b><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u style="font-size: 18px;">周经勇连人带船一起在交通站工作,其任务主要是:到湛江的西营、硇洲岛、港澳等地接送来琼人员和重要物资,且要“</u><b style="font-size: 18px;"><u>保证安全,万无一失</u></b><u style="font-size: 18px;">”。此后上级派来政治交通员</u><b style="font-size: 18px;"><u>陈香钊、韩美浓</u></b><u style="font-size: 18px;">参与站内工作,</u><b style="font-size: 18px;"><u>直接受琼山县委领导。</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周经勇同志接受党交给他的“船老大”任务后,他感到党对他莫大信任,无比光荣同时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日夜想着“保证安全、万无一失”这八个字。海情、民情较清楚,但敌人在海上封锁情况变化大,心中无底。他觉得冲破封锁线是一场严峻的战斗,海上与陆地不同,安全冲过海上封锁就是胜利,冲不过自己的生命不保事小,党交给的任务不能完成事大。最后,他想到我党派到铺前敌人中潜伏的老朋友</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彭运明</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经党组织领导</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陈基</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志的同意,马上乘自己的船到铺前找老朋友,彭运明将敌人在海上的封锁情况告诉他。这些情况是:白天巡逻特严特紧,黑夜是上半夜严,下半夜松,月朗天睛时巡逻松弛,月光暗淡时严紧。掌握这些重要规律对冲破敌人封锁,“保证安全,万无一失”起了极大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周经勇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海上为革命事业搞运输与敌人的封锁斗争整整九年</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抗日战争中他使用的是自己的木帆船,他到底冒着多少次生命危险冲破日军的海陆空三层封锁线,已无法统计。解放战争他使用的是从国民党蔡劲军运军火时被我们夺过来的300吨三帆大帆船。国民党同样在海上实行封锁,同样要勇敢加智慧才能冲破,但斗争策略已改用合法方式,如“大船”改造后加设暗舱,取名“新合利”号向国民党公开登记,挂青天白日旗,人员化装成客商,重要军需藏入暗舱,真真假假,半明半暗,欺骗敌人,蒙混过关。</span></p><p class="ql-block"> 周经勇对敌斗争智勇兼备,非常艰苦,他经常出海摸索变化的海情、敌情和海盗活动情况,加上彭运明的透密,他每次都钻敌人的漏洞,巧妙地绕过敌人的巡逻监视,出色完成任务。</p> <p><b>海南省史志馆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琼崖革命斗争史展厅</b></p><p><br></p><p>现只说说其中非常重要和影响较大的几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先后接运回2部无线电台</b></p><p><br></p><p> (1)<u>1939年8月,中央指示廖承志为琼崖特委于香港购一部15瓦手摇式电台,由于环境不容许公开运送,符儒光把电台拆成12件与行李一起运到广州湾(湛江)</u>,<b>中转站</b>交给<u>琼崖交通员</u><b><u>陈大贵</u></b>,最后由<u>演丰山尾交通站</u><b><u>周经勇</u></b><u>接</u><b><u>运回海南</u></b>,<b>安全送到琼崖特委机关使用,使特委与中央取得联系</b>。然而这部电台于<b>1941年“美合”事变</b>后,特委和部队总部移回琼文根据地时遭国民党顽军跟踪。我领导机关<b>转移途中</b>和顽军遭遇,<b>损失了这部电台</b>收发机。<u>从此,琼崖特委与党中央的电讯联系中断。</u></p> <p>  </p><p> (2)<b>在联络中断的5年期间,特委曾多次派人与中央、广东省委联系,均在偷渡琼州海峡时失败</b>。直至<u>1946年9月上旬,中央指示广东区党委和香港分局为琼崖特委购获一部电台,由政治交通员陈香钊来演丰告知琼山县委书记陈说,</u><b><u>派周经勇</u></b><u>驾驶有暗舱的三帆机船“新合利”号</u><b><u>由陈香钊、吴坤全随船直往澳门</u></b><u>,把</u><b><u>大电台</u></b><u>和报务员</u><b><u>张小章(女)、陈焕楷、机务员梁方明</u></b><u>等</u><b><u>一起转运直抵</u></b><u>海南文昌的</u><b><u>鸡毛湾</u></b><u>。</u><b><u>陈香钊、吴坤全</u></b><u>上岸</u><b><u>联系</u></b><u>,得到</u><b><u>文昌县地方党政领导</u></b><u>的</u><b><u>配合</u></b><u>并积极</u><b><u>支持</u></b><u>,</u><b><u>派武装部队</u></b><u>安全</u><b><u>护送</u></b><u>到</u><b><u>五指山根据地</u></b><u>,当面</u><b><u>交给</u></b><u>特委</u><b><u>冯白驹</u></b><u>同志。</u>大家热烈欢呼。经过机务人员一番辛勤劳动,细心操作,围在电台周边的特委领导人沉默静听,<b>突然间</b>报务员<b>张小章</b>小声报告:“<b>找到呼号了</b>”,<u>在场的同志非常高兴,随后党中央发来贺电:“琼崖特委,祝贺你们与中央沟通了联络”。</u><b>这一天,是1946年9月23日,在琼崖革命史上是值得纪念的日子。</b>特委总部领导与机关工作同志,欢声雀跃,祝贺胜利,<b><u>感谢党中央、香港分局、省委对琼崖的关怀,感谢运送电台的周经勇、陈香钊和所有护送电台的同志们,更加感谢随电台前来的机务、报务等人。</u></b></p><p><u> 特委领导</u><b><u>冯白驹、肖焕辉</u></b><u>等还特别</u><b><u>赞扬周经勇</u></b><u>同志,</u><b><u>为运送电台立了大功劳。</u></b></p><p> 1946年10月间,张小章(又名张捷)与梁方明在五指山根据地完成任务后,重返广东工作,途经琼山县委候船多日,相聚之间,大家心照不宣,谈笑风生。经陈说书记同周经勇商量,为了保证安全,让“新合利”号机船,装载一批出口货物。除水手外,其他男人扮客商,张小章扮船老板的女人。陈说将其告诉小章,她笑着回答:“书记善于安排”。陈也笑着说:“这是革命的需要”。真的遇巧,这次出海于途中遭国民党的军警检查,她装着为“丈夫”洗“乌累衫”(即顺德出产的香云纱)蒙混过关。</p> <p><br></p><p><b>二、接送中央、广东省委组织派来和海外(含港澳)回来参加抗日救国人员</b></p><p><br></p><p> 这些人员来(回)海南主要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回来参加抗日救国的人员中,周经勇接回的有40余人,主要领导干部有<b>杨少民、陈青山、江田、谢应权、刘青云、林明坚</b>等;接回中央和广东省委派来的领导干部有<b>严崇义、叶佐平、黄磊、蔡磊</b>等。<u>他们都是党安排</u><b><u>周经勇</u></b><u>分批从湛江的西营、香港、澳门接回的。</u>特别是1941年9月接<b>刘青云、林明坚</b>2人,海上气候突变,狂风大作,恶浪滔天,一会几把木船掀至浪尖,一会儿把木船抛到浪底,船上人员惊慌失措,经勇却镇定指挥,他果断命令舵手陈灼民,梁定英降帆转舵,叫大家奋力戽水,最后看见还是不行,他又命令“销舱”,把货物抛入大海,以减轻船重。他和大家同舟共济,指挥果断正确,虽延误一天时间靠岸,却救20余人生命(大部是生意人)。更巧的是海上这场“风险”竟救了他和刘青云、林明坚的命。船靠岸后,村民告诉经勇,日军在这里(丰丁港)巡逻活动已经一日一夜,天亮才撤走,你们的命真大呀!</p><p><b> 抗日时期归国华侨回乡服务团240多人</b>,多数是<u>文昌人由翁田站接回</u>,少部份<u>琼山的都由</u><b><u>经勇</u></b><u>接回。</u></p><p><u> 根据一些老同志回忆,</u><b><u>林李明、李黎明</u></b><u>抗日时</u><b><u>赴延安参加党的七中全会</u></b><u>也是演丰站</u><b><u>周经勇送到徐闻县的山狗洞(坑),再由吴必兴护送到广州湾的西营,再乘轮船经香港改乘外轮到上海,又再转赴延安的。</u></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夺取敌人运军火物资的机船</b></p><p><br></p><p> 1946年春,得到海府地下党的密报,蔡劲军的军火船某日某时经过铺前海域运军火去万宁,没有武装押运,请设法夺取。时任<b>琼山县委书记</b>的<b>肖焕辉</b>亲自<b>组织指挥演丰多艘大小船和区乡兵、民兵拦截包围,未需多大功夫就将敌人军火船夺取驶回山尾湾</b>。军火和军需物资布匹等则由小船分批运到安全地方,然后大机船则交周经勇负责改装做海上交通运输船。<u>经勇同时由原属演丰站领导改由琼山县委直接领导。并由县委负责所需经费把机船改装为设暗舱的“新合利”号。</u></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赴港取回重要文件</b></p><p><br></p><p><u> 特委和中央经华南分局(也称香港分局)及广东区党委交换情报,上报报告,接受指示,对周经勇来说是很平常的。</u>可是1946年春夏间那次非比一般。<u>县委派经勇驾船与陈香钊一起偷渡琼州海峡到香港,从香港分局接中央对琼崖特委的重要指示。</u>香钊带回文件交给县委书记<b>陈说</b>同志时只说是“<b>重要文件</b>”,要派人速交特委冯白驹同志。<b><u>陈说</u></b><u>马上派</u><b><u>冯尔迅</u></b>①<u>把文件送往澄迈的六芹山“公室”(即特委)亲手交给</u><b><u>冯白驹</u></b><u>书记。</u>后来才知道这分重要文件是<b>《中央关于自卫反击战的指示》</b>,<b><u>冯白驹</u></b><u>亲口</u><b><u>表扬</u></b><u>了</u><b><u>陈香钊</u></b><u>和</u><b><u>周经勇。</u></b></p><p><br></p><p><br></p><p>【①<b>冯尔迅</b>(1921——2014),海南琼山县(今海口市美兰区)演丰后山村人。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琼山县灵林塔区区委书记,琼山县委宣传干事。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琼山县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琼崖北区地委委员、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49年12月,受冯白驹电令北区地委指派携带绘制成图的府海、琼文地区敌军驻扎地点、兵力等军事情报,北渡湛江找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大军的首长,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中国共产党海口市委成立后,历任市委委员、常委兼秘书长,海口市人民法院院长。1953年任海口市委秘书长。1954年4月奉命北上,在第二机械工业部845厂任工会主席、副厂长、党委委员。1976年调任电子工业部第七研究所所长。1983年离职休养,享受副部长级待遇。】(摘自<b>《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简明辞典》·人物</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到香港、澳门、湛江等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革命“经商”</b></p><p><br></p><p> “新合利”号机船、由于海上运输“人员物资”任务大大减少,琼崖区党委有了新电台,<b>陈香钊、韩美浓</b>也少来演丰山尾,“新合利”即将停运。船上几位员工生活也成问题。<u>县委打算利用“新合利”的公开身份证,做进出口生意,利用300吨机船为客商运输,收取运费,增加收入解决船员生活,以保持与香港、澳门、湛江的联系,购买我们最需要和急用物资,如火药,雷管,中、西成药和医疗器械以及通讯器材等等。</u></p><p> 县委把这一打算由北区地委电告区党委,得到区党委同意和支持。这样“新合利”又活动起来了。<b>陈香钊、韩美浓</b>也回来了。县委决定,<b><u>吴坤全</u></b><u>当船主,</u><b><u>周经勇</u></b><u>还是</u><b><u>“船老大”</u></b>。他们几个人,除水手,轮机手外,其分工是:船主吴坤全主管进出口贸易、兼管采购海南土特产,周经勇主要管理机船也帮助吴坤全采购土特产,如椰子及副产品、胡椒、槟榔、海产品、猪羊三鸟等。陈香钊、韩美浓专门负责与香港分局、广东区委联络,并着重采购军需急用物资。</p><p> 这样,“新合利”号继续来往于琼州海峡之间,也还有封锁和反封锁斗争。虽然“新合利”身份是由国民党当局登记注册的,船员都是有合法证件的,但运军需、通讯器材是敌人不允许的。因此,就有斗争。周经勇等每次都机智地随机应变,避过敌人的搜查。身处战争环境,决定了周经勇与前线作战的战士一样,每天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抗日时,有一次,他在海口为党购买物资,正要装船,日军把他抓起来,说他“通共”,关在海口钟楼中拷打逼供,打得他死去活来,但他始终未吐一句“真言”。敌未获证据,经我地下党发动倾向革命的商人联名担保,日敌无奈只得把他放了。</p><p> 此外,他还要和海盗斗。有一次,他从香港运特委购买的物资回海南,船行到硇洲岛海域,为避开日军拦截,绕航时却遇上猖狂的海盗。海盗船快,我木船慢,海盗一边鸣枪,一边急速的向我船奔来,经勇招呼大家不要惊慌,扒在舱里不要出来,他指挥舵手一会左满帆,一会右满帆,与海盗在海上周旋,当我船接近硇洲渔场时,突然来个急转弯,改变航向,借风助力直奔渔场而去,把海盗抛得远远的,海盗急了用枪对我船开火,快靠近渔场时,经勇令舵手急降船帆,向渔民表白自己被海盗打劫的信号。渔民们看清了这惊险的一幕,让过我船,纷纷举起自卫武器向海盗船开火,击退海盗。当我船扬帆返航时,经勇站在船尾高处,频频向渔民挥手致意,高声感谢他们。</p><p><b> 周经勇</b>同志战争年代在海上同敌人斗争9年,也是与狂风恶浪、急流、险滩、暗礁以及海盗斗争的九年,九年中他没有一次闪失,保证人员、物资、船只安全,万无一失,真是奇迹。</p><p> “文革”刚结束,<b>陈青山、刘青云、叶佐平、张小章</b>等同志<u>结伴回海南登门看望当年生死与共的</u><b><u>“船老大”周经勇</u></b>。在演丰山尾村低矮的小瓦房中相聚,老朋友都格外高兴。<b><u>经勇</u></b><u>说:</u><b><u>“我现在退休了,有工资,有饭吃,有房住,7个孩子都有工作,5个是党员,我知足了”。</u></b></p><p> 1982年5月2日经勇病情加重,时任海南区党委副书记的<b>肖焕辉</b>得知,亲自接送到演丰医院,并指示吴宗文院长等精心护理救治。在医院的日子里,每天都有老同志来探望,<b>肖焕辉、王仲民、王国雄、林素英(女)、李苏文、王统进、徐清洲、陈说</b>的孩子<b>陈文、陈孟</b>,尤其是老战友<b>彭运明</b>带着孩子<b>彭开辉</b>从文昌来探望,老朋友<b>周万顺</b>也带孩子<b>周宁</b>多次慰问。</p><p><br></p><p><u> 海南人民的旗帜</u><b><u>冯白驹</u></b>曾亲口表扬<b><u>“周经勇为革命立了大功劳”</u></b>,智慧勇敢过人的硬汉子终因病医治无效于1982年6月8日逝世。他的工作单位海口砖瓦厂为他开追悼会纪念这位强者。周经勇的子女和孙子受到他不朽的革命精神激励,一代比一代优秀,继续为党为民立新功,堪可告慰逝者。</p> <p><b>编辑:</b>王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