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山之路

Cursive汪

<p class="ql-block">杨家山地区</p><p class="ql-block">▲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旧址,杨家山脚下。</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美国军事情报机构合作建立的战时跨国情报机构,其目的是加强中美之间军事情报的合作,交换日军海陆军事情报和搜集中国大陆气象情报,训练游击队,挺进日军后方,协助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作战,共同打击日本法西斯。</p><p class="ql-block">▲杨家山总办公室旧址,杨家山脚下。</p><p class="ql-block">1939年春,为躲避日机轰炸,军统局以“军事委员会战场服务团”名义,征用歌乐山下五灵观、磁器口一带民房,设立乡下办事处,在杨家山下修建了两幢豪华的西式平房,作为乡下办事处总办公室。办公室前配有一个由“喜”字组成的漂亮的大花园,戴笠十分喜欢这个地方,常在此居住,因此又称杨家山戴公馆。中美合作所成立后,设中美合作所总办公室于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美军事合作的重要机构。</p><p class="ql-block">中美合作所总办公室旧址为两栋砖木结构平房,折中主义建筑风格。较大一栋平面呈“凹”字形,正中为主室,两侧为配室;硬山顶,小青瓦覆顶,房屋正立面饰有巴洛克式立面,在檐部设山墙,山墙呈二方连续纹样,每一组为栏杆间的双菱形图案,主室前设有檐廊。较小一栋为悬山顶的砖木结构平房,前方设有檐廊。</p><p class="ql-block">▲“四一”图书馆旧址,杨家山脚下,毗邻中美合作所总办公室旧址。</p><p class="ql-block">图书馆原为军统局乡下办事处的一部分,因军统成立于1932年4月1日,故该图书馆被命名为“四一”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图书馆旧址现存建筑两栋,一栋为图书馆主楼,一栋为附属房。主楼为一栋砖木混合结构</p><p class="ql-block">建筑,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双层檐,上层檐悬山顶,下层檐四面坡顶,建筑东立面设有檐廊,檐下有方术撑拱。二层檐下设有一圈窗户、二附属房为一栋砖术结构平房,悬山顶。</p><p class="ql-block">▲政训处旧址,杨家山脚下。</p><p class="ql-block">政训处为当年对所内人员进行政治训导与教育的场所。旧址为一处三合院落,建筑采用砖木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采用悬山顶,小青瓦覆顶,屋顶坡度较缓。堂屋设有檐廊,院落前设有围墙,正中开有大门。</p><p class="ql-block">▲气象台旧址,杨家山西北山顶上。</p><p class="ql-block">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对日、德宣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由于美日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之间的战争基本上是在海上和空中进行。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国需要获得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气象水文资料,为美国制订在远东用航空母舰作战的长远计划提供准确的原始依据,以利海战。</p><p class="ql-block">因此,由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和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建立了国际情报合作机构“中美合作所”。根据《中美合作所协定》,中美合作所在全国建起了165个气象台、通讯电台,中美合作所气象台成为为远东军事战场服务的重要情报基地,这些气象资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地区对日作战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旧址现存建于20世纪30至40年代的砖木结构房屋3栋,皆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其中1, 2号楼建筑较有特色,歇山顶,前后设有回廊,机制大瓦覆顶。</p><p class="ql-block">▲梅园,钟家山。</p><p class="ql-block">戴笠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副主任、美国海军少将梅乐斯修建的公馆,这里曾是“中美合作所”本部。梅乐斯原来住在钟家山快活谷的一座别墅中,戴笠为了博得梅乐斯的欢心,以便更多地从美国得到武器和物资,又专门为他另辟地方,修建别墅。因梅乐斯性喜梅花,且“梅乐斯”这个姓的第一个汉字是“梅”,戴笠为这个别墅取名为“梅园”,并在建成后的房子四周遍种梅花。</p><p class="ql-block">“梅园”始建于1945春,1945年秋完工。占地300余平方米,内部完全仿照西式布局,设有跳舞厅、面包房、壁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歌乐山地区</p><p class="ql-block">歌乐山地处沙坪坝区中部,因“大禹治水,召众宾歌乐于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铨叙部旧址,歌乐山森林公园桂花湾。</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为避免日机轰炸,国民政府机关、高级政要纷纷迁往歌乐山一带,其中铨叙部为三部一院中的一部,其职责主要是考核任命国民政府各级官员,相关机构调整等。</p><p class="ql-block">旧址为一栋石木结构中西式建筑,坐南向北,一楼一底。面阔5间19.7米,进深2间12.2米,建筑面积41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鹿钟麟公馆,歌乐山森林公园桂花湾18号。</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鹿钟麟曾在此居住。鹿钟麟,西北军著名将领,国民党二级上将,随冯玉祥戎马生涯近四十年,是冯玉祥的主要助手。北伐后,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次长及代理部长、河北省主席、兵役部部长等要职。抗战时期,历任第三战区副参谋长、第六战区和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冀察战区总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参议、军事委员会兵役部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孔样熙公馆,歌乐山森林公园桂花湾17号。</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孔祥熙在此居件。孔祥熙曾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工商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务。</p><p class="ql-block">▲“佛”字石刻,歌乐山森林公园桂花湾。</p><p class="ql-block">石刻位于一块高3.5米,宽5.8米的岩石断面上,坐东向西,分布面积20.3平方米。该字为楷书体,阴刻,通高1.5米,宽1.35米。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信奉佛教,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镌刻于此。</p><p class="ql-block">▲吴国祯公馆,歌乐山森林公园桂花湾16号。</p><p class="ql-block">吴国祯,湖北建始人,曾任国民政府重庆市市长,兼任重庆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上海特别市市长等职,抗战时期寓居于此。</p><p class="ql-block">公馆为一栋折中主义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坐东北朝西南,一楼一底,建筑平面呈“L"字形,建筑面积193.97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冰心寓所(潜庐),歌乐山森林公园内。</p><p class="ql-block">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抗战时期寓居于此。寓所为一栋砖木结构二层小楼,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中间有一走廊,房屋分布在走廊两侧,建筑面积36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金九公馆,歌乐山森林公园内。</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先生曾寓居于此。金九,韩国传奇人物、著名的独立运动家,早年参与反对朝鲜王朝的东学党运动,后数度入狱。由于出色的政治领导力,金九加入了韩国的独立运动,成为领导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来重庆,金九所领导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亦随之迁渝,长期与国民政府保持良好关系。该公馆为一栋石木结构的一楼一底小楼,坐东向西,建筑面积31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宽仁医院门柱,歌乐山森林公园内。</p><p class="ql-block">宽仁医院始建于1892年,初为一所基督教会医院。1939年初,医院奉命疏散,时任院长的曾定夫将医院撤往歌乐山。医院在歌乐山地区成立了三支医疗队,陈家湾男子中学内设立有一支手术队,主要收治因日军空袭致伤的病员。歌乐山上的医疗队有150余张病床,大部分病人通过宋美龄赠送的救护车由城内转送到歌乐山治疗。刘伯承、陈独秀等革命先驱都曾在该院就医。</p><p class="ql-block">该门柱上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院名“宽仁医院”,下方为林森署名及印信。门柱坐北朝南,砂岩质,由6块高约0.6米的“亚”字形砂岩相叠而成,顶端置边长0.53米的二层台一个。</p><p class="ql-block">▲邓家彦公馆,歌乐山森林公园内。</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兼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的邓家彦寓居于此。1952年,他由美赴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兼“总统府”国策顾问。该公馆为一栋砖术结构平房,坐东向西,格玻璃窗,房屋面阔12.8米,进深6.65米,建筑面积85.12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王正廷公馆,歌乐山森林公园停车场9号。</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任交通银行董事长的王正廷曾在此寓居。该建筑为一栋折中主义风格的砖木结构房屋,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一楼一底,面阔18.05米,进深9.55米,总建筑面积303.57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川军总司令行营示”题刻,歌乐山森林公园内。</p><p class="ql-block">题刻高1.2米,宽0.73米,顶部横刻隶书“川军总司令行营示”,正文为竖刻隶书:“云顶古寺,公共保持。不改学堂,不招僧侣。乡绅经理,不分儒释。不准伐树,树要人惜。名胜之区,不关一邑。永立为案,告示刻石。倘有违犯,官厅严缉。此为约法,实行以力。”</p><p class="ql-block">▲歌乐山抗战石刻群,歌乐山森林公园云顶寺主峰山麓天然崖壁上。</p><p class="ql-block">石刻群大体可分为四区。柯磺题“云山九叠”位于一区,题刻宽0.4米,高0.8米,字体为狂草,字宽8厘米,高13厘米。林森题“云山九叠”位于二区,题刻宽1.95米,高0.7米,字体为行草,四字阴刻,字径40厘米。四字左侧为跋:“每于风日晴和,远望云山岚光掩映,隐隐叠叠,约为九数,此亦歌乐一佳景也。青芝老人题。”</p><p class="ql-block">▲冯玉祥题纪念段绳武先生石刻,歌乐山森林公园山顶东侧的一块天然崖壁上。</p><p class="ql-block">该题刻为一首冯玉祥书写的纪念段绳武先生的诗。题刻高9.9米,宽14.3米,题刻为“能苦干,能爱人,能说出,能实行。大人物,段先生,殁太早,我心疼。岂独我,世同情,后死者,奋为雄。”落款为“民国三十年冯玉祥”。</p><p class="ql-block">▲于右任监察院办公室旧址,歌乐山镇金刚村金刚坡1号。</p><p class="ql-block">于右任,诗人、书法家、政治家,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后长期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精书法,尤擅草书,有《标准草书》一册行世,被誉为“当代草圣”。1964年病逝于台湾。</p><p class="ql-block">▲水利委员会还都纪念碑,歌乐山镇生机路旁。</p><p class="ql-block">为民国三十五年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由陪都重庆迁往首都南京时所立,时任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的薛笃弼撰文书丹。后因历史变迁等原因,碑刻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臧克家旧居,歌乐山镇天池村堰塘湾5号。</p><p class="ql-block">臧克家,著名作家、诗人,抗战时期曾寓居于此。其时任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专员,并任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私立贩济初级中学旧址,歌乐山镇向家湾77号。</p><p class="ql-block">该校建立于抗战时期,以国民政府贩济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为董事长,周学英为校长。</p><p class="ql-block">▲龚家洞金库旧址,歌乐山镇新开寺村石灰湾社。</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的金库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前夕,金库内所有储备均运往台湾。</p><p class="ql-block">林森初到重庆,住在四川省主席刘湘的李子坝公馆,后迁歌乐山云顶寺。1938年底蒋介石到渝后,在歌乐山双河街公路旁修建一官邸,深宅大院风景旖旎,林森赞绝,蒋遂赠林森,命为“林园”。林森逝世,墓地亦建于园中。此后,林园主要由蒋介石夫妇主持使用,并成为主要国宾的重要接待处所,马歇尔、毛泽东等曾下榻于此。</p><p class="ql-block">林森(1867一1943),福建闽侯人。1902年组建福建学生会并当选三主席,是为中国近代学生运动的鼻祖。1905年率该学生会全体加人同盟会。1937年11月,林森作为国民政府主席发布正式迁都重庆的命令,并率国民政府官员乘军舰抵渝。颁布国家总动员法,1941年12月9日签署对日宣战宣言。</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公馆,山洞林园27-30号。</p><p class="ql-block">又名中正楼,也称一号楼,是抗战时期蒋介石寓居重庆时间较长的住所,许多重大决策渊源于此,许多重大事件在此发生。</p><p class="ql-block">▲宋美龄公馆,山洞林园32号。</p><p class="ql-block">又名美龄楼,也称二号楼,是蒋介石失人宋美龄在渝居住的楼房,也曾作为国宾招待所。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马歇尔公馆,山洞林园?号。</p><p class="ql-block">又称三号楼,1939年夏完工。该公馆原为蒋介石召开会议的地方,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寓居于此。</p><p class="ql-block">▲林森公馆,山洞林园22号。</p><p class="ql-block">又名“寸心楼”,也称四号楼,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官邸,后蒋介石以敬老之名赠予林森。</p><p class="ql-block">▲美龄舞厅,山洞林园26号。</p><p class="ql-block">原为官邸大客厅,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下榻林园,宋美龄以主人身份举力、舞会,邀请马歇尔参加,此后,这里作为重庆的舞会中心盛极一时,后称美龄舞厅。</p><p class="ql-block">▲“云梯”题刻,山洞林园内,在一号楼和二号楼间的石壁上。</p><p class="ql-block">林森于1941年题于石壁上,该石刻属于阴刻,石壁高4米,宽5米,楷书“云梯”两字。该石刻具有一定的书法欣赏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p><p class="ql-block">▲陈布雷旧居,山洞林园内,在中正楼后面。</p><p class="ql-block">陈布雷,浙江人,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同年在上海《天铎报》当记者。1912年3月加人同盟会,1920年赴上海任《商报》主编,1927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秘书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陈布雷长期为蒋介石草拟文件,索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廉洁自律,被蒋介石称为“完人”。</p><p class="ql-block">▲蒋介石、毛泽东会谈处,山洞林园内。</p><p class="ql-block">当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宿住宿住林园,晨起散步,与蒋介石在此处邂逅,共同就座石桌前,温文尔雅说古论今拉开了“重庆谈判”</p><p class="ql-block">▲何应钦公馆,山洞游龙山20号。</p><p class="ql-block">何应钦为国民党陆军一级土将,抗战时期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谋长、军政部部长等职,抗战时期曾寓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2023年</p> <p class="ql-block">2021你</p> <p class="ql-block">2017年</p> <p class="ql-block">2015年</p> <p class="ql-block">2014年</p> <p class="ql-block">2013年</p> <p>2012年</p> <p>2011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