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七年制是我们的人生起点</p><p> 七年制是我们的心灵家园</p><p> 七年制是我们的幸福天堂</p> <p> 请记住这张照片中的小伙伴吧!从左向右</p><p>前①余福田,陈少熙,刘文宪,王楚材,龚文痒,李正天,曹诺,阳日, </p><p> ②杨捷华,张勤创,李华清,陈振国,彭世经,关愈,杨怀祖,何俐兰,燕陵,</p><p> ③徐善仁,李东肇,易云生,胡祖德,王金鼎,马启厚,石呤生,谢惠智,龚菊生,李景涛,陈邦琦(班主任)</p><p> ④路正伦,马志中,陈业鑽,戴楚衡,陈石城,余竹青,李延生,钟耕略,陈庆成,</p> <p>七年制第一本文献</p> <p> 多年后在武汉洪山宝塔下相聚</p> <p>最厚的一本纪念册</p> <p>最后的两本集体照</p> <p>青山见证了那一段终身难忘的岁月!</p> <p>献上一朶红🌸愿老同学们身心不老,逝去的兄弟在天堂安息!</p><p> 七年制永在我们心中!</p> <p> </p> <p> 关于“七年制”</p><p> 1956年我国与苏联关系密切,称苏为老大哥,很多方面向苏学习。为艺术从少儿开始培养,决定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南美专招收从小升初的艺术教育模式。学制定为七年,这就是七年制的由来。</p><p> 这就成了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空前绝后的壮举,(唯一的一届),于是从中南五省众多学生中招收了40名孩子模样的学生。而在中国能在学校中从中学到大学同学达十几年的也是绝无仅有,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开始,从武昌到广州,像兄弟姐妹一样度过了我们最好的芳华!</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