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英国作家劳伦斯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8年。小说因为赤裸裸的性描写,而被视为淫秽之书,被勒令禁止出版。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开禁。</p><p> 我早就知道有一本类似中国“金瓶梅”的书,一直没看过。去年到咸阳图书馆去找,翻遍了外国文学的书柜,也没找到。最近因为疫情无法外出,更因我不慎摔伤,卧床休养,无聊至极,。就打开“喜马拉雅”,用了五天时间,听完这部小说。我喜欢读纸质书,这是我第一次“听”书。</p><p> 小说主要以查泰莱夫人康妮和守林人梅勒斯的婚外情为主线,细腻地描写了女性的心理历程,以及为此追求真爱和完美的婚姻,做出的不懈努力。</p><p> 康妮在劳伦斯笔下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她虽有贵族夫人的光环和优渥的生活,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孤独,忧郁和痛苦。身患残疾的丈夫是一具活着的,心灵扭曲的活尸体。无法满足康妮的需要,不能尽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由此,康妮面对死气沉沉的家庭生活,感到窒息崩溃。经常一个人到树林中散步。在林中偶遇丈夫雇佣的守林人梅勒斯,从他健硕的躯体感受到性的诱惑,于是,她不顾阶级与道德的禁忌,勇敢的迈出一步,和守林人成为情人。一次次的激情私会,使她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散发着人性光辉的真正女人。贵夫人和守林人热恋偷情,在当时英国早期等级森严的工业时代,是大逆不道,被人唾弃耻笑的。然而,康妮却舍弃自己的名誉,金钱,地位及富足的享乐生活,和一个生活在底层的男人,追求自然原始的本性和平凡的生活,不得不佩服康妮的勇敢无畏。</p><p> 康妮的丈夫克里夫,一个不幸的男人。因参军作战受伤,下身瘫痪。使他无法像正常男人一样,给予妻子生理需要,更不可能有孩子来继承他的家业。他身上散发着19世纪绅士理性的幽幽阴气,整天只能坐在轮椅上转来转去,性情怪异。从精神层面上说,他又是富有的。他有父亲留下来的富裕遗产,头脑聪明,又是一个成功的小说家,有着上等人的优越感,成就感。妻子康妮美貌优雅,满足了他的虚荣心,是他社会地位需要的花瓶。它允许康妮有情人,并能接受康妮给他生一个和情人的孩子,来继承他的家业。但他却不能容忍康妮和守林人在一起。他认为,即便康妮找情人,也不能去找一个下等人,必须是同一阶层,地位对等,否则颜面丢尽。结局是康妮毅然和他离婚,和自己的心上人在一起。他终究成了孤家寡人。</p><p> 梅勒斯同样是一个不幸的人。他崇尚自然,厌恶虚伪。读过书,参过军,去过印度,埃及,果敢独立。做一个守林人,是他为自己选择的一块净土。远离金钱,远离喧嚣,自我放逐,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有妻子和女儿,但妻子在他服完兵役回家时,和情人私奔了。遇到康妮,他毫无幻想,忠实履行守林人的职责,内心卑微胆怯。可康妮,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沉闷无性的家庭里,对守林人产生一种原始的喜欢。几次接触之后,两人干柴烈火融为一体。守林人逐渐为康妮敞开心扉,由最初的纯肉欲发展到灵魂之爱,最终康妮怀上了他的孩子。两人不顾一切双双离婚。</p><p> 小说结尾是用梅乐斯给康妮的一封长信作为结束。最后也没有交待他们是否走到一起?是否远走高飞?留有空间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p><p> 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一定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生活。</p><p> 小说中三个不幸的人交织在一起,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残疾的克里夫象征着他所代表的阶级和制度,并预示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气数将尽。梅勒斯则代表着旺盛的自然人性。康妮代表着对没落阶级的反叛和对人性自然抗争。</p><p> 中国作家郁达夫说:“这本书的特点是在写英国贵族社会的空疏守旧,无为而又假冒高尚。使人不得不对这特权阶级发生厌恶之情。他写工人阶级,写有生命的中流妇人,处处满持着同情,处处露出了卓凡。他描写男女性交的场面,一层深似一层,一次细过一次,非但动作对话写得无微不至,而且在极粗的地方,都用词巧妙,使人不感到 猥亵,不感到他是挑拨劣情”。</p><p> 小说中有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比如,每次康妮到林子散步,沿途的树、花、草、天、云,作者都有不同的细致描写。晴天,阴天,雨天,早晨,傍晚,黑夜,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变化,把同一片林子,描述的的生动有趣,淋漓尽致,让人不觉繁琐冗长,反倒有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还有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关系和心里需要。如果是读纸质书,我一般对大段的景物描写会一掠而过。可听书则不行,只有耐着性子一字一句的去听。不得不佩服作家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p><p> 读纸质书可以慢慢读,细细品,可以反复,也可以摘抄做笔记。听书则可以闭上眼睛,从朗读的节奏,音调,语气及配乐中,勾勒出一个个画面,沉浸在描绘的故事中。听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