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景点 沈阳北陵公园

蒋祖钧

<h1><b>北陵公园简介</b><br>www.cncn.com 欣欣旅游网<br>门票:<br>50元。A.免票政策:儿童身高1.3米以下(不含1.3米)免票;70岁以上老年人持老年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票。<br>B.优惠政策:60至69岁之间老人持老年证购景区优惠票<br>开放时间:<br>06:00—22:00(清昭陵开放时间:8:00—17:00)<br>交通概况:<br> 乘210、213、217、220、231、232、242、245、605路汽车可达。<br><br><br>北陵公园简介:<br><br> 北陵公园位于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地处沈阳市区北郊,总占地330公顷。公园内有清昭陵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和宽阔的湖面,以及松涛林海,构成山、水、楼、林一体的中国园林风貌。 1927年,当时的奉天省政府将清昭陵及周边官地开辟为北陵公园,布局以昭陵、神道为纵轴,延伸南北形成中轴线。如今的北陵公园西侧有象征中日友好的友谊园和玲珑剔透的芳秀园、杜鹃园等。东侧为开阔湖面,岸柳披绿,轻舟荡漾。还有幽静的沁芳亭以及孩子们的天地“儿童乐园”。 整个公园被参天古松所环抱。每逢春夏秋时节,古建筑金碧辉煌,垂柳披拂,景色宜人。冬季白雪皑皑,雪挂丛生,玉枝玉叶,一派银装素裹的动人景象。<br><br><b>北陵公园深度游,感受一抹风景,聆听一段历史</b><br>转自吃喝玩乐沈阳城<br> 关外穆如清风,选一个好地方,尤其在这样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走一走也好,看一看也罢。在唯美动人的秋色之间,吊古寻幽,当那些古老故事映入眼帘的时候,仿佛会找寻到岁月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意义。今天带你走进沈阳北陵公园,感受一抹风景,聆听一段历史。<br></h1> <h1><b>简单介绍</b><br> 清昭陵,沈阳名胜古迹之一。它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1927年奉天省政府将清昭陵辟为公园,因位于沈阳市区北部,故称为北陵公园。<br></h1> <h1>公园秋景<br> 入门后,公园的景色就在眼前。尤其在这样一个阳光高照的金秋里,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到这里漫步。<br></h1> <h1> 走进东侧,会看到一片荷花湖。荷花湖畔的大石上刻着“洁石”两字,湖中有一座荷花仙子的塑像,旁边的芳亭传来一阵阵歌声与笑声。天然大氧吧,人们沉浸在欢快的世界里。</h1> <h1> 树影婆娑,湖水荡漾。哪怕就是走一走,那一种和谐与自由,也在身边流淌着静悄悄的时光。看游船上的人们,正感受着清新的洒脱。</h1> <h1> 回到公园的主干道上,走到皇太极广场。一尊皇太极塑像,很是威武,广场上还布置着各种颜色艳丽的花,人们在广场与塑像合影留念,热闹非凡!</h1> <h1> 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文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青年时随父亲创业征战,屡建功勋。1626年被拥戴为新汗王在沈阳继位,1635年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在位期间国力大增,为大清入主中原奠定基础。1643年病逝于沈阳故宫,葬于城北清昭陵。</h1> <h1><b>清昭陵</b><br>清昭陵第一部分<br><b>下马碑</b><br> 沿着公园走来,最先看到的就是两侧的下马碑。碑文上用满蒙汉三种文体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下马碑,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在下马碑处,官员须下马下轿步行。下马碑石材选用的是坚固耐用的青沙石,碑上的四个戗角石加固碑体,同时装饰美化。<br></h1> <h1><b>石狮和华表</b><br> 两侧还有雕刻精美的石狮和华表,按照对称原则,石狮则是左雌右雄</h1> <h1><br></h1> <h1> 清昭陵是在平地上建立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寝陵原则<br></h1> <h1><p><b>石牌坊</b></p> 走过神桥漫步台阶,一座石牌坊巍然耸立着。它是古代建筑里一种特殊的门,也是明清时代建筑。装饰寝陵、增加气势、表彰功德,4柱、3间、3楼,雕刻各种花卉图案,柱脚下有坐狮4对、獬豸1对,生动逼真。整个石坊雕琢精细,堪称石雕艺术的精品。</h1> <h1><b>正红门</b><br> 穿过石牌坊拾级而上,就到了正红门。正红门便是陵寝的总门户,建于顺治六年,单檐歇山式建筑。三拱门正中的叫神门,东侧为君门,西侧为臣门。神门是当时供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门只在大祭时开启,只许抬祭品的官兵进入。皇帝祭陵走君门,祭祀大臣走臣门。<br></h1> <h1><b>琉璃袖壁</b><br> 正红门东西两侧墙壁为一字琉璃袖壁,袖壁上镶嵌着五彩琉璃行龙。<br></h1> <h1><b>东、西跨院</b><br> 另外,在正红门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处院落。东跨院为更衣厅,是后嗣皇帝谒陵按制更衣休息之地;西跨院为宰牲亭,是祭祀前宰杀祭用牲畜之地。<br></h1> <h1>清昭陵第二部分<br><b>神道</b><br> 脚下一条笔直的石路叫做“神道”,神道由长条木板铺成,通向陵寝后部。它是整个陵寝的中轴线,昭陵的主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对称分布于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除了抬祭品的官兵可以走“神道”,相传当时其余人走“神道”都会有如下后果:“横走罚,竖走杀,马过砍蹄”。<br></h1> <h1><b>华表</b><br> 在神道两旁矗立着两根洁白晶莹的华表,华表柱顶部端坐着一只石兽。似犬非犬,披鳞挂甲,它叫做“吼”,生性好望,所以也叫做“望君吼”。面南的“吼”叫做“望君出”,面北的“吼”叫做“望君归”。<br></h1> <h1><b>石像生</b><br> 顺着神道两侧看,还有6对石像生,依次为狮子、獬豸、麒麟、白马、骆驼、大象。这些石兽虔诚地守护陵寝,也成为了逝者皇太极身份地位的象征。<br></h1> <h1><b>神功圣德碑亭</b><br> 往前行便是神功圣德碑亭,又名大碑楼。内立巨形石碑,重达10万余斤。碑文共1810个字,由清初著名文臣高士奇等撰拟,记载了皇太极一生的文治武功。驮碑的叫做赑屃,喜好负重,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br></h1> <h1></h1><h1>清昭陵第三部分<br><b>隆恩门、五凤楼</b><br> 紧接着走进方城,这是昭陵的第三部分了,也是昭陵主体的祭祀区。隆恩门是方城的正门,方台式砖石结构,门楣正中用满蒙汉三种文体竖刻“隆恩门”三字,隆恩门的顶部是门楼,俗称“五凤楼,”五凤楼是仿沈阳故宫凤凰楼而建的。<br></h1> <h1><b>隆恩殿</b><br> 沿着隆恩门进入到方城,方城的主体建筑是隆恩殿,它是陵寝的正殿,又称“享殿”,是供奉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神位的地方,也是从事礼制活动的主要场所。游方城要游隆恩殿,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br></h1> <h1><b>东、西配楼和配殿</b><br> 隆恩殿东西两侧均辅以配楼和配殿,东配楼和西配楼为清代存贮祭祀所需果品之处;东配殿为祭祀时尊藏祝版和制帛之处,西配殿为举行祭礼时诵经作法之处。<br></h1> <h1><b>角楼</b><br> 隆恩殿四隅各设立一个角楼,角楼在当时可供官兵登楼远眺,起到保护陵寝安全的作用。<br></h1> <h1><b>棂星门和石祭台</b><br> 隆恩殿后面是棂星门和石祭台。棂星门两边由两根方形石柱,又叫“二柱门”;石祭台由汉白玉雕造,为举哀和献祭酒之处。柱子顶端各有一只护陵兽,传说陵寝的地宫门就在石祭台下面,这两只石兽就是用来护卫陵寝的,护陵兽的身上都各锁着一条铁链。<br></h1> <h1><b>券洞门</b><br> 这道门就是方城的北门<br></h1> <h1><b>月牙城</b><br> 形状宛如一弯新月,又名哑巴院。据说当年修陵时怕陵工泄露地宫秘密,地宫封闭后将陵工们集中到月牙城内,强迫每人吃一种药,从此都不会说话。<br></h1> <h1><b>琉璃照壁</b><br> 北墙正中有彩色琉璃照壁,照壁上共有13朵牡丹花,枝繁叶茂,为这座月牙城添加了几分色彩。<br></h1> <h1><b>明楼</b><br> 登上城墙,走进昭陵的明楼。明楼里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碑额浮雕二龙戏珠,正中开光部分是以满蒙汉三种字体书写的“昭陵”,碑身也是以满蒙汉三种字体书写的“太宗文皇帝之陵”。<br></h1> <h1> 走在城墙上,看到一个半圆形的宝城,宝城中间突起的地方是清昭陵的“宝顶”,它的下面便是地宫,埋葬着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地宫至今没有被打开,因而会引起诸多传说。宝顶的照片并没有去拍摄,倒是在这城墙上能够一览昭陵全景。<br></h1> <h1><p> 关于清昭陵的风景、建筑和历史,带你了解的也就这些了。不如在这大好秋色里,亲自去一趟,收获一些从未有过的历史的洗礼吧。</p><br><b><a href="https://www.meipian.cn/34n5p1tq?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更多景点故事请点击这里</a></b><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