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念的第二次“背包行”

近秋

<p class="ql-block">  廖老师对中山寺充满悬念的故事描述让我一直对这个地方心怀念想。这次“背包行”终于可以亲临其境感受那段历史,当然不容错过。</p><p class="ql-block"> 这套东西只有在这儿才充分发挥了它们的价值!即将来临,不知为何我却比第一次的“背包行”更加紧张。可能之前是因为“不知者无畏”吧!但时间的紧迫已容不得我多去犹豫,就这样忐忑的上了路……!现实中,想太多,可能很多的计划都不能成行。所以,让我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span></p> <p>  三天的行程:第一天乘车去沙滩河扎营;第二天背包去檬双乡;第三天背包去中山寺后再启程回家。</p><p> 一听要坐车,爱晕车我赶紧躺下希望能尽快进入梦乡,希望一觉醒来就能到达目的地两全其美!✌</p> <p>  亲们的包包都不小噢!一一一“背包族”可不是说着好玩的呢!👍赶快买票赶去沙滩河噢!</p> <p>  一觉的功夫我们就到了沙滩河,这里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我们达州市的备用水源。</p> <p>  下车后先找扎营的地方。“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一句话印入我们的眼帘,体会到水利对农业来讲是多么的重要!</p> <p>  </p> <p>  沙滩河水库可谓好山好水好风光,各项设备也齐全,在这儿扎营再合适不过了!</p> <p>找到合适的地方大家赶紧先安顿下来。</p> <p> 收拾完毕,大家就不自觉的在周围转了起来。这么好的风景不转转岂不辜负了?!</p> <p> 你俩饿了啊?呵呵,只有先啃点干粮充点饥噢!不过也别吃饱了,不然一会儿好吃的你们可“无福份”啰!</p> <p> 沙滩河的漂流很是刺激,让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忘却了烦恼和路途的疲惫。</p> <p>  溅起的水花让我们的心也跟着一起跳跃起来……!</p> <p>  浪花朵朵,我们的心也感觉随之而去,清风拂面,脑里一片空白……</p> <p>  一路上看到这干净的水源会吸引周围的居民在这儿洗衣、钓鱼等等。不过这里的净水装备和流水原理应该不会影响水源的清洁度。不然不会允许这些行为的。</p> <p>  我们的晚饭就选在这个亭内进行了,呵呵,有“情调”没?菜菜都是在周围现摘的,好新鲜!🤭🤭🤭</p> <p>  哇,“伞姐”把锅都是背上的,真是不怕麻烦!谢谢了!🌹今晚吃汤锅噢!😍😍😍</p> <p>  瞧,大家吃得好开心!</p> <p>  哈哈,这一顿从天亮吃到了天黑!!</p> <p>  黑夜里的“明灯”。😊</p> <p>  睡到了自然醒。</p> <p>  快收帐篷啰!要吃饭饭了!</p> <p>  两位哥哥真好,每次都帮我收搭帐篷。🌹</p> <p> 这里早上的空气真好!大家来吃面条了!今天运动量大,大家可要吃饱点哟!</p> <p>  今天的“任务”艰巨噢!</p> <p>  启程啰!</p> <p>  令人“艳羡”的两口子!</p> <p>  边走边采摘今天的“口粮”!一一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p> <p>  “佳哥”可是我们队伍里面的“得力干将”噢!👍</p> <p>  最“艰苦”的一段路程:汗水💦不时从脸颊留下来让我们找到了再次挥洒青春汗水💦的冲动!</p> <p>  这个时候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坚持的走下去!一一一因为确实也没有“回头路”了啊!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啊!大家都只能管好自己都不错了!😭</p> <p>  还是 “佳贝”哥会“安慰”人:“瞧,不远了!翻过这个山头就到了!”</p> <p>  还好我这个小风扇终于有真正“用武之地”了!</p> <p>  好爽啊!</p> <p>  嘿嘿,给你们都来爽一下!</p> <p>  罗哥,效果怎么样?这个可不是一般的玩具效果噢!</p> <p>  不错吧?</p> <p>  这路边有井水也!来,大家都走累了歇一歇,顺便喝点水!</p> <p>  这么热的天,防护措施还是要做好,可别“中暑”了!喝点“藿香正气液”防中暑!</p> <p>  走累了在路边歇一歇再走,“安全快乐”还是第一位的!✌</p> <p>  途中遇到热情的乡民们为我们指引道路。好像从没担心过不知道路似的,因为这个世界“好心人、热心人”还是挺多的!</p> <p>  不知不觉到了我们期待的檬双乡。</p> <p>  这里是鸡公石水库一一一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到处贴满了水源保护宣传知识,也增长了我们不少见识。</p> <p class="ql-block">  趁友友们打听线路的空档一坐下,我就开始睡起觉来!真是好累啊!</p> <p>  没想前面还有更加“考验”我们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  一片泥石流横亘在我们面前,不能用脚去踩踏,恐陷进去。</p> <p>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天空又沥沥下起了雨来,让地面更加的泥泞!几位哥哥不知去哪儿拖了很大一张塑料皮放在不能过去的那道坎上!</p> <p>  细心的哥哥还要反复走几遍才会让我们走!</p> <p>  如此“保护”我们真是感谢了,和你们一起真是踏实!累也值得!✌</p> <p class="ql-block">  大家居然都顺利通过了!让我不禁感叹: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上苍给你安排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会有什么!所以有时想太多真的没多大意思!老天是善良的:给你“不幸”的同时,是真的会给你另外安排一个“保护神”的!不会断你的后路,他是考验你的能力,能否运用自己的能力过这一关又一关!所以,就这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淹!✌</p> <p>  这里是檬双乡的黄龙村。 </p> <p>  这里的“黄龙飞鸡”比较出名,听说是“原生态鸡”。</p> <p>  这里是“黄龙飞鸡”的“养殖基地”。</p> <p>  成成感兴趣的“虫虫”们!“拿”回去给他瞧瞧!</p> <p class="ql-block">  哇,这里好多树莓啊!真漂亮!老天的“厚爱”,大家快来摘啊!</p> <p>  这里有很多珍贵的树木品种,比如:黄连木……。不知为何很多树木被砍伐了!</p> <p>  一一一“近秋”,边走边看的你是否疲劳消失了一些呢?😊</p> <p>  哇,罗哥,我真佩服你啊!呵呵,表“忠心”也不至于这样吧?!快下来,安全第一啊!嫂子看见也不允许的!!😅</p> <p>  “同志们”,累没有?天不早了!这里有个可以“歇脚”的地方!</p> <p>  包放这里先去打听一下。</p> <p>  这位老年人是位和善热情的人,很爽快同意了我们的请求。他是这个公司的技术总监呢!我们进来时,他正在自己做打捞鱼的网!说市面上没有他需要的这种网卖!瞧,好大一张网!这要网多少鱼啊!!真能干!👍</p> <p>  阳光下的邂逅。</p> <p>  今晚“伞”姐给我们准备的汤锅很丰盛噢!还有稀饭呢!这顿饭居然又从天亮吃到了天黑,足足吃了几个小时!想聊多久聊多久,没有“关门时间”!哈哈,你们瞧:这样的“鸟哥”像不像个“黑老大”?🤫</p> <p>  呵呵,就是想感受这“走到哪儿黑就到哪儿歇”的“与世隔绝”的日子!虽然大家都很明白永远也摆脱不了“尘世”……。天亮又是另一个明天需要面对!</p> <p>  今天,军人出身的“罗哥”抽出空来专门“培训”我如何“专业打包”!多一项技能总是好的,以免老是去给别人添麻烦!🙁</p> <p>  今天的早餐是自己准备的!</p> <p>  一一一“阿良”哥,快走啊!你还喜欢花🌸吗?还是也喜欢如花的妹妹?😍🤭</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环境确实不错:水流清澈、繁花似锦、鸟语花香!</p> <p>  可惜还来不及细赏,天空就又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我们赶紧背着行囊匆匆踏上了征程。</p> <p>  竹林密集的地方,清凉幽静。</p> <p>  即将收割榨油的油菜!</p> <p>  破旧的房屋。</p> <p>  这一栋好点!</p> <p>  这是啥?厕所吗?</p> <p>  这里应该是村委会之类工作的地方。</p> <p>  瞧,这雨还不小呢,我这帽沿上都不住的滴起雨来!</p> <p>  一路上幸亏有这些热心的乡亲给我们指路,不然我们不知会走多少“冤枉路”!人心还是向善,天下的好人还是多啊!</p> <p>  这是为公路建设做出贡献一些人,大家会永远记住他们,也教会子孙后辈记住“感恩”!</p> <p> 通川区龙滩乡玉坪寨村,藏着一座千年古刹遗迹——中山寺。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山寺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年间重建。据专家考古得知,它曾规模宏大、雄伟壮观,被誉为“禅林第一门”,名扬天下,如今却渐渐凋零。在千年风霜洗礼的过程中,它,究竟流传了怎样的传奇故事?带着对神秘古刹遗址的好奇,我们终于到了这里。该遗址距龙滩乡场镇4.7公里,位于该乡玉坪寨村11组石牛山下,沙滩河水库大沟河上沿一里地。站在寺庙遗址外沿,远远望去,群山环抱,树木葱茏,鸟鸣清幽。占地约50000平方米的寺庙遗址与传统的川东民居融合在一起,显得宁静而幽远。</p><p> 心念念的中山寺我们终于到了!</p> <p>  听说前方不远处的红房子就是新修建的中山寺。不过我们很想去看看有历史感的原址。</p> <p class="ql-block">  漂亮的一年蓬。它的小花和菊花有几分相似,白花瓣和黄花蕊的组合在路边十分常见。走在路上看到它,感觉心情也变好了。</p><p class="ql-block"> 一年蓬又叫千层塔、治疟草、野蒿,生长于路边,旷野或山坡。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我国除新疆、内蒙古、宁夏、海南外,吉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及西藏等地广泛分布。种子于早春或秋季萌发,6~8月开花,8~10月结果,以种子繁殖。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一年蓬从破土发芽到零落枯萎,都是在一年中完成,因而得名。它也可以消食止泻、清热解毒、截疟。主消化不良、胃肠炎、齿龈炎、疟疾、毒蛇咬伤等病痛。</p><p class="ql-block"> 在城市和农村的路边都很容易见到一年蓬,专家称一年蓬是“先锋物种”,哪里有荒地,它们就去哪里开辟、扎根落地,开花结果!从美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一年蓬凭借先锋的精神,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国,你在路边见到的小白花,大多都是一年蓬!因为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它被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并加入中国农业有害生物系统,常危害秋收作物麦类、果树、茶和桑等经济植物,亦能侵入草原、牧场及苗圃等处危害,且发生量大,危害重,又为地老虎的寄主。</p> <p>  一一一 哇,这是啥啊?!啊!!就摸了一下,火飘飘的!!好难受!!!</p><p> 一一一糟了,妹妹,你遇到荨麻了!</p><p> 一一一荨麻([qián má])是什么啊?!!</p><p> 一一一荨麻:俗称藿麻。古称毛藐[miǎo]或荨草。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荨麻,荨音寻”。又曰:“荨麻又称毛薮。荨字本作薮。杜子美有除薮草诗,是也”。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8-10月开花,9-11月结果。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中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于海拔约100米或500-2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荫湿处。陕南山民有称“蜇人草”的,草原牧民则叫它“咬人草”。药农不敢摘,牛羊绕开走。研究表明,荨麻科植物之所以能蜇人,是植物体上的一种表皮毛在作怪,这种毛端部尖锐如刺,上半部分中间是空腔,基部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腺体。平时基部腺体分泌的蚁酸等对人和动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这种腺体充满了毛端上部的空腔。人和动物一旦触及,刺毛尖端便断裂,放出蚁酸,刺激皮肤产生痛痒的感觉。</p><p> 荨麻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就作为药用。在土耳其,当地草药专家以荨麻全草入药,防止各种疾病,几乎可以替代所有的药用植物,被称为“百草之王”。荨麻制剂在国外(特别是在德国)广泛应用:德国药品“风湿安”为荨麻叶的浸膏剂,其主要成分为咖啡酞苹果酸,具有抗炎活性,用于风湿痛患者自助治疗,是德国5个最常用药物之一,并在OTC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p><p> 在中国,宋代《图经本草》早有记述:荨麻全草可以入药,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具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荨麻,……其茎有刺,高二三尺,叶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药。上有毛芒可畏,触人如蜂虿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搔投水中,能毒鱼。气味辛、苦、寒,有大毒。主治呕吐不止。蛇毒,捣涂之。风疹初起,以此点之,一夜皆失”。因此,农牧民把它视为珍宝。</p><p> 荨麻药用历史悠久,例如:朝鲜族用狭叶荨麻全草治疗贫血,慢性肠胃炎。四川凉山彝族用小果荨麻治疗风湿病及惊风。维吾尔族用麻叶荨麻种子止咳,叶治鼻衄。藏族用荨麻地上部分治疗龙病引起的久热,消化不良;傣族用其根治癣;瑶族用其全草治血管瘤;布依族用其全草主治风湿麻木;维吾尔族用其利尿、通经、催乳、壮阳、通肝利脾,用于治疗哮喘、鼻出血、子宫脱垂、耳底炎肿、黄疸;羌族、彝族用其治疗风湿关节炎、皮肤湿疹、手足麻木、荨麻疹、风痰;傈僳族用其祛风除湿,治疗四肢麻木、扭伤疼痛及皮肤瘙痒。布依族用宽叶荨麻全草治湿麻木。傈僳族、纳西族用滇藏荨麻根治四肢麻木、扭伤疼痛、皮肤搔痒等。荨麻、宽叶荨麻已被收入1995年《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分册)。以荨麻子为主要成分的制剂寒喘祖帕颗粒更以其特有的疗效被收载于部颁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1998年)。</p><p> 在保健应用领域,中国外对荨麻属植物的开发已经从药品、食品领域拓展到日用品等领域。中国外用荨麻提出物制备的牙膏和漱口液等口腔保健品,能够减少牙齿斑痕、牙出血及牙龈炎的发生。用荨麻植物醇提物制备的美发化妆品,能改善头皮的血液供给和呼吸作用,并减少头发油垢和头皮屑的产生。</p><p> 荨麻还可食用。俄罗斯等国用荨麻的茎叶烹制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菜肴。荨麻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味道清雅、味美可口。</p><p> 荨麻的适应性较强,生长旺盛,几乎不用多加管理,且极少受病虫害危害,不需施农药,其产品是合格的绿色食品,可开发荨麻植物为一种野生的绿色蔬菜。中国内蒙古的蒙古族民间在春季将荨麻当作蔬菜食用。</p><p> 荨麻生长发育快,其营养价值不亚于苜蓿、三叶草和豆类等饲料作物,对于牲畜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只要饲用得当,则是畜禽的一种优质饲料。</p><p> 荨麻还具有生物肥料的作用,很久以前就被当作生物农药,用来防止病虫害,特别是防止黑蚜虫。荨麻本身发酵后可用于除草,因营养丰富亦可作肥料。</p><p> 荨麻的茎皮纤维韧性好,拉力强,光泽好,易染色,可作纺织、造纸、麻绳、编织地毯等,做成的粗布与麻布相似,古代欧洲人很早就采用其纤维纺织衣物。</p> <p>  中山寺的遗址终于到了!它坐落在龙滩河上,背靠石牛山,居九台之中第五台,体现了“九五之尊”的寓意。从依稀可辨的五台庙宇建筑的台阶和寺外山门的气势,可以看出,昔日的中山寺何等的气派、宏伟。虽然中山寺庙宇已不复存在,但中山寺的山门,仍清晰可见。这是一处行将消失而亟待拯救的人文风景,神秘而美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和考古专家:</p><p> 2009年3月,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马翔宇率队、王宝成先生领队的摄制组莅临达州。对传说中建文帝隐居地之一的大竹县清河古镇、柏家乡、李家乡进行拍摄;对《清乾隆大竹县志》《清道光大竹县志》和《清乾隆邻水县志》等文化典籍进行了拍摄;还到建文帝可能隐居地之一的达县石桥古镇进行拍摄;最后到龙滩乡中山寺遗址进行了重点拍摄(包括建文帝疑墓冢地宫、甬壁石刻等),并且在中山寺遗址完成了大量的采访工作。</p><p> 2009年7月25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制作专题片———《古墓背后的秘密》向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报道建文帝可能魂落中山寺之谜,讲述了中山寺埋藏着的传奇,让中山寺名扬天下。</p><p> 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2010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保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省重点文保单位。</p> <p>  这里的居民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中山寺的“故事”……,不枉我们雨中此行!</p> <p>  中山寺之所以能成为“通州第一梵刹”,是因代宗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北京印秀和尚旨受入蜀,悄无声息,扩建中山寺。并特刻龙凤图案精美浮雕,这在礼法森严的古代十分罕见。由此表明,建文帝行踪朝廷已是完全掌控。众所周知,龙凤历来是皇权的象征,这似乎也宣告着中山寺的独特神秘之处,建文帝魂归何处?但真相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云中。</p><p> 一说:据《明史纪事本末》《平昌县志》《乾隆达州志》记载,公元1420年左右,建文帝曾在今邻水、平昌、通川区一带活动。永乐二十三年(公元1424年)7月朱棣去世,朱高炽即帝位,史称仁宗,推行仁政,平反纠错,囚放建文帝执政时的文武百官及其家奴。继后在1435-1457年间,宣宗、英宗、代宗继续推行“仁政治国,体恤民生”政策,这时的建文帝生存环境日渐宽松,不愿再屈居于望京寺,继而产生了寻求颐养天年、灵魂归宿之地,最终选择了位于通川区龙滩乡的中山寺,在中山寺削发为僧,终老于此。</p><p> 二说:投火自焚。当燕王朱棣的“靖难军”打入北京,建文帝闻报后,命人点起大火,含泪携同皇后等投火。</p><p> 三说:云游四方。相传“靖难之役”后,朱棣称帝,为躲避朱棣追杀,建文帝朱允炆化装由地道逃出京城,以后隐姓埋名,剃度为僧,在江浙一带上岸之后,浪迹天涯数十载,云游于滇、黔、巴、蜀之间。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当年建文帝潜逃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接着隐匿于穹窿山皇驾庵,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在此病亡,埋于庵后小山坡上。</p><p> 84岁的南京有线电厂退休工程师让庆光老先生说他自己就是建文帝的十五世孙。建文帝假扮僧道,法号让銮,云游于滇、黔、蜀、粤、桂、湘、鄂各省,题写过许多诗词和符号,向世人暗喻自己就是建文皇帝。晚年,让銮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上述事情,《让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p><p> 也有说建文帝在朱棣大军即将攻入皇宫前,由神乐观主管,兼任膳夫的大臣李闻举协助其逃出京城,最后辗转到了李闻举的老家湖南九疑山的下灌村龙回寺(龙池寺)。</p><p> 还有南京大学教授明史研究专家潘群考证,福建宁德市上金贝村古墓为建文帝墓。建文帝死前流落于宁德金邶寺。其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宁德支提寺的明代袈裟,该袈裟绣有九条龙,龙图在明朝只有皇帝敢用,这件袈裟应是曾做过和尚的元太祖朱元璋之物,建文帝出逃时匆忙披上这件袈裟假扮和尚逃走。其二是墓及装饰。该墓的前面两边各有一条闭嘴龙,这是明代墓的标志。墓塔下有莲花座撑起,这跟和尚有关。</p><p> 四说:逃亡海外。建文帝逃亡到了海外,故朱棣七次派太监郑和与王景弘等出使西洋,不只是为了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有寻找建文帝踪迹,以防后患的秘密使命。</p><p> 五说:北京善终。建文帝得到明英宗认可,从而入居宫内寿年而终,死后葬于北京西山。</p><p> 关于建文帝的最终命运都没有确凿证据,遂成明史一大疑案。现出家隐居之说流传最广。</p> <p>  广场前方,左右呈“八”字形的两个长6米的甬壁,上有雨厦,下有底座,中间8幅1米见方深浮雕,分别是“蛟龙腾跃”、“凤凰展翅”、“天马行空”、“海马踏浪”、“老龟送经书”、“斗牛驮书卷”等,皆充满灵气,精美绝伦。</p> <p>  过去的中山寺,相当恢宏气派,共有五重大殿。如今寺庙已毁,只有遗迹,中山寺遗址被民房包围其中。正殿外,石板铺就的广场依然完好,只是野草丛生。</p><p> 从甬壁往上走,有四级平台,古老建筑群的痕迹完整而清晰。通往平台的宽大而规整的石梯,均为7级。在第三级上还有一面残存的庙宇墙体,其高大厚实,足以说明当年庙宇的宏伟气势。在现有民房的院落内,斑驳的石坝、高筑的阶台、精美的石刻、完好的石梯、规整的天井等遗迹布满青苔,第五重殿还残存极少板壁及雕花门窗。院内外,散落在地上、长着青苔的石墩,龙头龙尾石雕残件、琉璃瓦残片等,为数不少。</p> <p>  甬壁柱头刻有对联“梵刹无双境,禅林第一门”,说明此寺庙的非同一般。</p> <p>  在位于中山寺东侧30米远的一处开阔地上,有一座当地百姓称之为“天子墓”的大冢,传说是建文帝的最后归宿。墓地上中下三个平坝,上坝36平方米,中有一塔,高约一丈五尺,直径六尺。中坝15平方米,下坝较小。</p><p> 离中山寺遗址100米开外,还有中山寺和尚的古墓群,亦基本保存完好。此外,在中山寺遗址附近还有山间瀑布、观音洞穴、美丽梯田、清澈古井等景观,与中山寺遗址交相辉映,美丽如画。</p> <p>  俑壁石刻镂空雕刻精湛的工艺和这四爪惊龙的石雕说明这寺庙非同一般;画中人物多个细节说明地位非比寻常;据说他还得到过万历皇帝亲笔御书“一代醇儒”</p><p>卫承芳———卫阁老的题名。</p> <p>  斑驳的痕迹,仿佛向我们诉说着那段沧桑的历史……。</p><p> 然而,眼下中山寺甬壁等石雕风化严重,碑刻字迹亦风化脱落过半,亟待拯救保护。目前中山寺遗址已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工作也愈来愈受到当地政府和干部群众的重视,使其珍贵文物真正得到实质性保护,让昔日气势恢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禅林第一门”重放光彩。</p> <p>  “心愿”已了,准备回家啰!✌</p> <p>  瞧瞧我这“熊样儿”,这身上好脏啊!要赶紧回去好好洗洗!</p> <p>  终于到家了!三天“野人生活”宣告结束!我终于顺利完成了我的第二次背包任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