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母亲的样子该怎么形容呢?要说样貌其实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大妈,不胖也不瘦,身材扁平,骨架不大;不高不低,一米六左右,大妈们经常穿的啥她就穿啥,一点都不时髦,剪着大妈们惯有的短发,满口不改的河北腔,背稍稍有些驼,身子略前倾,七十岁之前,走路总是一路风,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她右侧胳膊比左侧胳膊摆动的幅度要大些,手心朝后略往里勾,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自带的双眼皮儿,不过被岁月侵蚀的不再水灵,眼角已经下垂,褶皱丛生,但眼神仍然炯炯,两眉上方、额头正中长着一颗绿豆大的黑痣,号称“二龙戏珠”的标志比较显眼;脸盘不大、略方,不经保养的面部不但不白净还增加了三三两两、大大小小的老年斑,嘴角的皱纹开始向下延伸,让原本爱笑的母亲看起来严肃的许多,粗糙的老手,关节变了形,总有一些扭曲的血管在松弛褶皱的皮肤下蜿蜒,手型很不好看,这就是母亲的大概样貌。</p><p><br></p> <p> 母亲总是忙碌的样子,但凡醒着,总要找些活干,似乎闲着就感觉浑身不对劲,欠谁似的;一天到晚总是忙忙和和,不知疲倦的样子。孙子外甥都已各自成家,所以大家都劝她天气好时逛逛商场,去和大妈们到广场聊聊天或晒晒太阳,哪怕是上老年大学学些毛笔字,也算是一种休闲或是放松,可是母亲去的最多却是菜市场,虽然已经“奔八”,但每星期至少跑两趟早市,菜价永远是她最关心的“新闻联播”。 </p><p> 母亲一看就是比较精明的样子,话不太多,但和小贩们砍起价来,那可是你来我往战术颇多,加之母亲原打的一手好算盘,绝对是小摊上的商贩们的劲敌,谁要是想占我家老太太的便宜那可得有两把刷子才行。每每母亲从菜市场带着战利品回来,总是东家一把豆角,西家一块肉分散给儿女们,你不要都不行!她的口头禅是:你们年轻人上班顾不上上早市,买的东西又贵又不新鲜,太费钱!可是当你给她零花钱的时候,母亲总是说她不缺钱,生活好着呢。</p> <p> 母亲的爱好是听京剧,尤其爱听样板戏,对老些的京剧名家如数家珍,比方梅兰芳、程砚秋、李维康、耿其昌、刘长瑜、于魁智等等,年轻时偶尔会在无人时像模像样哼一小段《红灯记》、《沙家浜》,可当你让她正儿八百的来一段时,母亲却非常扭捏,从来没亮过一次嗓子,虽然她的嗓音非常清亮。早些年电视上播放的戏曲大赛,母亲从不耽误,早早守在电视机旁,一路点评,什么这个是唱老生的,那个是旦角儿,这个是梆子,那个是京韵大鼓……可现在的母亲无论什么电视,只要超过半小时,都是催眠曲,电视一响开始打盹儿,电视一停立马精神,总抱怨自己睡不好,却从不睡懒觉,天还未亮早早就起床准备上早市,目前来看逛菜市场似乎成了母亲真正的爱好。</p><p> 母亲不大爱住儿女家,思想里总有固执的理念,认为只有儿女回家,没有老人住儿女家的道理。总说和我们的生活习惯不同、作息时间不对,除非有事必须住夜,但每次总是事毕即返。可是母亲一旦听说那个儿女身体不舒服或是病了,立马像安了发条的机器,直奔目的地,一会儿送水果,一会儿送蔬菜,三天一电话,五天一探视,你脸上的些许变化都难逃她的火眼金睛;直到你身体康复还不忘嘱咐,多喝水、多休息,似乎你还是没长大的样子。鉴于母亲这种习惯所以我们总是隔一段时间去探望下老爸老妈,可是你未进家门,母亲早早就开始忙乎,总惦记着儿子爱吃的排骨,女儿爱吃的水果,这个孙子爱吃蟹,那个外甥爱吃虾,从超市买来平日自己舍不得吃的稀罕水果、海鲜和时令蔬菜,洗净摆好等你入席,少吃一点都不行,这大概就是妈妈觉得你没吃饱的感觉吧。</p> <p class="ql-block"> 母亲传统观念特别强,从小到大,父亲不上桌,我们就不能提前开饭,她总是最先忙碌却最后吃饭的那个人,即便到现在,我们下厨做饭,她总是一会儿过来剥葱,一会儿帮你洗菜,绝不会坐等饭菜上桌,有时在饭店吃饭,她总会不自觉地站起来倒水、夹菜。</p><p class="ql-block"> 母亲家规极严,从不允许儿女们与父母在言语上顶撞,即便与父亲意见不统一,也不会当着儿女的面与父亲争辩,我们回家总是安安静静,和和气气的,以至于多年后各自成家的我们都习惯了这种习惯,尽量保持安静的家庭氛围,顺从父母,下一辈亦渐渐受到了影响,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面前说话从来都是恭恭顺顺的。</p> <p> 母亲就是这个样子,一辈子恪守着自己生活的信条,节俭、勤劳。她有市侩的一面,也有无私的一面;有传统的一面,却又有大方的一面,从不雍容但却识体,从来平凡但却非凡,耗尽自己的心血,用粗糙的双手拉扯儿女们长大,从未想过回报,只愿付出。</p><p> 母亲的样子普普通通、简简单单,母亲的样子其实就是爱的样子,真心的付出,无怨无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