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两千年前的朔方刺史部

河曲县西口镇南元村

<h3>两千年前的朔方刺史部 <h3>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了全国,分天下为36郡。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灭秦建汉称西汉,史称西汉,汉王朝又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公元2年,西汉的政区设置和部族分布概貌均以司隶部、幽州、燕州、并州、朔方、凉州、益州、荆州、杨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交趾十三刺史部,西域都护府以及匈奴,羌、夫余、肃慎等地区分幅。其中,朔方刺史部的西河郡辖36县,如今之河曲、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保德、榆林、神木、托克托县、伊金霍洛旗、五寨、横山、佳县、米脂、东胜、乌审旗、鄂托克旗、杭锦旗等地,均隶属朔方刺史部管辖。西汉设置的朔方刺史部,前后共历200余年。</h3></br><h3>看着这幅历史地图,我们倏然之间想到的是,古人对行政区域的划分,似乎比今人更科学更合理。我们这一方土地——如今的晋陕蒙毗邻地区,无论山西的河曲、保德、偏关……还是陕西的府谷、神木、米脂……以及内蒙的准旗、伊旗、达旗……有着相似的山水地貌,有着相似的土壤气候,有着相似的风俗民情。那奔腾的黄河水,那起伏的黄土山,那金灿灿的老糜米,那酸溜溜的海红果,那山曲儿,那信天游,那漫瀚调……无不显示出 我们这方土地共同的地域特色。以河、保、偏而论,如今虽隶属山西,但它的气候环境,风土人情与晋中各县大相径庭,与同属忻州地区的忻、定、原也相去甚远。中央气象台预报天气,这里的人们从来不看太原而只看呼和浩特。古人不以一山之阻,一河之隔为界,而以自然条件,风土民情为域,实在有它的合理之处。</h3></br><h3>从汉晋隋唐,到宋元明清,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朔方刺史部的子民们,在生产实践中,在文化交往中,甚至在征战杀伐中,不断走向融合、走向同化,最终形成了相近的生产生活方式,相近的文化传统:那年代久远的剪纸、面塑,那不知起至何时的社火,高跷,以及那分不清源流的二人台……</h3></br><h3>今天,朔方剌史部的子民们,从厚重的远古走来,又在时代灵感的驱使下追忆着西汉时期在这块热土上曾留下一位伟大母亲雄浑神奇的历史足音,代代流传至今的凄怨传说。</h3></br><h3>汉高祖刘邦病逝后,吕雉专权,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及母亲薄姫,不敢居住长安,在外流落16年,在这16年里,薄姬娘娘和太子曾避难于朔方刺史部境內黄河拐湾的一个岛上,于是,万里黄河中唯一的小岛后人取名娘娘滩、太子滩。现在岛上的人家都姓李,自称为飞将军李广的后代以为荣,其实是皇帝册封于百姓为李姓。</h3></br><h3>逝者如斯,传说终归传说,然而岛上出土的“万岁富贵”汉瓦及宫殿柱墎等遗物,则足以说明娘娘滩的源远流长,这些遗物为皇家园林所置,无疑!</h3></br> 作者简介<h3>刘喜才,号东门橹夫,河曲县图书馆馆长(大学文化﹑副研究馆员)。</h3></br><h3>自幼爱好文学﹑书画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九十年初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自考大学毕业。先后研读于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中国画创作高研班,师承著名画家张怀勇﹑胡小敏﹑沈胄、张同逸,受教国家画院著名画家﹑书法家魏广君先生,九次入展山西省美术作品展览,获山西省首届工笔画展览优秀奖及《山西水利》杂志封面、《中国画家作品收藏年鉴》。</h3></br><h3>曾任河曲县文史资料委员全主任,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论著﹑史志﹑小说等书籍八部,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核心刋物发表八篇并获一等奖三次,其中一篇在全国交流,总字数近300余万。 </h3></br><h3>现为人大画院雲奕学馆魏广君工作室画家、张怀勇山水画工作室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笔画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河曲河灯会传承人﹑忻州师院区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h3></br><h3>2005年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h3></br><h3> <h3>图文来源:刘喜才</h3></br><h3>(著作权属于作者本人,转载请署名)</h3></br><h3> <h3>【免责声明】</h3></br><h3>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通过微信回复,我们将及时回应或删除。</h3></br><h3>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h3></br><h3>大美忻州投稿邮箱:dm0350@126.com</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cz0QQQLv9dDLTJaeu45P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