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条绿已密,教研精而益

ZXY.

<p style="text-align: right;">——记金慈实小2020上学期</p><p style="text-align: right;"> 校本语文教研活动</p><p><br></p> <p>  庚子年的不平庸,连带着今日的夏早不似往常烈日洋洋。撒下的两三点夏雨,减缓了热气的膨胀,忽忽间,席卷的凉意随着枝叶的轻拍将我们带入了闪着金光,磨砺前行的语文教研中。</p><p> 本学期教研活动仍然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按照“确定主题”——“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思议课”——“改进方案”的流程进行。秉承两个原则:一是减轻负担;二是改变形式。采取“分组打磨”—“统一录制”—“分散观看”—“撰写评课”的形式进行。各教研组按照方案认真打磨,今天,语文教研组的第一堂展示课在学校录播室开播了!为我们展示的二年级组精心打磨的课例——《大象的耳朵》。</p> 一、“研”字当头 <p>  在确定主题之后,各教研组根据本组教学实际,从“文本解读——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几个环节着手展开了“课例研讨”。</p><p> 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怎样围绕“童话”而设计教学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怎样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怎样有目的地实现教学目标?怎样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都是每位老师充分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授课老师根据教师发言将所有的观点进行统计、提炼,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实现了深层次的“文本解读”。</p><p> 授课老师田艳君老师根据教研组的建议,认真备课,潜心说课,根据单元特点而展开教学活动。课堂聚焦于学生的真实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了具有单元特色的教学案例。</p> 二、“教”字锻身 <p>  开朗有趣的田艳君老师带着孩子们给我们展现了一堂: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优秀教研课。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是所有学科学习的纽带、基础,可谓是顶级“标配”。心中有了标准,教学就有了方向。</p> <p>  田艳君老师认真倾听课前预备孩子们响亮而童趣的歌声。</p> <p>  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期间,田艳君老师参与到学生中间,或聆听他们的想法,或给他们指点迷津,总是那么亲切、自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p> <p>  学生们个个训练有素,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积极思考,对于田艳君老师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跟着老师的语言动作,不断进行模仿,体会。</p> 三、“观”字打底 <p>  打磨成型后的课堂要通知教师发展处相关科目教研员,再同一录制。</p><p> 授课时,观摩学习的老师们认真而细致地听课、写课,课后互相评析、及时反思。使教研活动真正起到评教评学、共同提高的目的。</p> 四、“思”字着力 <p>  叶圣陶先生说:课堂无非是个例子。是的,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田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的,她教孩子们学会想象,教孩子学会说话,教孩子们学会朗读……作为一个语文人,我们就应该像田老师这样,培养孩子们的能力,让孩子们学会学习!</p> <p>  总之,针对统编教材“双线并行”的编排特点,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用敏锐的目光,精准定位语文学习要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学习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最终形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p>

老师

教学

教研

学生

语文

课堂

田艳君

教研组

学习

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