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l5ic7b" target="_blank"><i> </i> 走遍紫禁城1-前三殿</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tsxkpc" target="_blank"><i> </i>走遍紫禁城3-御花园</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wpv9at" target="_blank"><i> </i>走遍紫禁城4-慈宁宫、西六宫</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z3dn75" target="_blank"><i> </i>走遍紫禁城5-奉先殿、东六宫</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o2kkla9" target="_blank"><i> </i>走遍紫禁城6-文华殿、武英殿</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o2pe447" target="_blank"><i> </i>走遍紫禁城7-宁寿宫</a></p><p class="ql-block"><br></p> 👆中轴线北段从南至北分别为: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属紫禁城建筑的内宫部分,统称后三宫。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乾清门区域🌿</b></h1><div><b><br></b></div>东:景运门、南:保和殿、西:隆宗门、北:乾清门,乾清门两侧:军机处、内右门(西侧)、九卿房、内左门(东侧),是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分界区域。<br> 👆从乾清门观保和殿背面全景 👆保和殿背面的云龙大石雕堪称紫禁城之最,现有花纹图案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新雕刻的。 👆石雕上九条高浮雕的神龙分为三组腾飞于流云之中,最下面是海水江崖,外圈儿装饰着番草图案,象征皇帝“九五至尊”。 👆这块石料的品种是艾叶青,产自京郊房山大石窝,产地据皇宫百里之遥,300吨的巨物运输百里,实属奇迹。据说当年是用旱船承载石料,在严冬打井泼水形成冰道,再用大量的人力畜力前拉后推,旱船才能缓慢前行运至。以它的体量紫禁城没有哪座城门能够顺利的通过,必定是修建紫禁城城门城墙还没完成时运进来的,所以,这件云龙大石雕不仅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件雕刻品,也是紫禁城的元老了。 👆隆宗门及军机处,上方众多屋顶露出一四角小屋顶为雨花阁,现未对外开放。 👆隆宗门,可通往慈宁宫。 👆隆宗门匾额,与前三殿的仅用汉文不同,这里采用满汉二种文字。 👆军机处,清雍正七年(1729年)用兵西北,为及时处理军务,特设军机房,乾隆帝即位后,改称总理处,乾隆三年(1738年)始名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均为兼职,无定额。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的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军机章京、军机大臣值房分别在隆宗门内南北两侧。军机处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其地位远远高于作为国家行政中枢的内阁。宣统三年(1911年)4月,“责任内阁”成立后裁撤。 👆屋内是军机处史料展 👆与军机处和隆宗门对应的是九卿房和景运门 👆景运门,可通往奉先殿(钟表馆)和宁寿宫(珍宝馆)。 👆景运门匾额(满汉二种文字) 👆乾清门全景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正宫门。明永乐朝(15世纪初)建成,曾多次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为乾天清正之意。清代皇帝在此御门听政,其中以康熙皇帝最勤。御门当日辰时(上午8时左右),皇帝在门内中央升座,朝臣依次奏事并领受君王谕旨。乾清门外向东西两侧展开琉璃影壁,门前陈设金狮和金水缸,门内高台甬路直通乾清宫前丹陛,为皇帝御路。 <p>👆门前二座铜狮子雕像,同样前者为母,后者为公。仔细看狮子耷拉着耳朵,告诫住后宫的人们不能多听多看多想。</p> 👆门两侧的琉璃浮雕 👆门两侧各一排4个太平缸。 👆乾清门前的石雕板 👆乾清门东侧内左门,是后三宫和东六宫之间的廊道,廊道到底便进入御花园。 👆乾清门西侧内右门,是后三宫和西六宫之间的廊道,廊道到底便进入御花园。 👆走进乾清门,从门洞可观乾清宫。 👆乾清门匾额(满汉二种文字)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乾清宫区域🌿</b></h1><div><b><br></b></div>东:日精门、南:乾清门、西:月华门、北:乾清宫,乾清宫两侧:弘德殿、凤彩门(西侧)、昭仁殿、龙光门(东侧)<br> 👆乾清门背面 👆从门洞可观保和殿背面的大石雕板 👆从左至右分别为:乾清宫、日精门、乾清门,从乾清门到乾清宫是比地面稍高、用栏杆围起的高台御路。 👆仔细看高台御路与台阶下方均有小门 👆这个小门称为老虎洞,用于宫女、太监们通行用的,因为等级森严,上面的御路是有身份的人走的。另一用处是避难、排水、搬运物资等。 👆东侧的日精门 👆日精门匾额(满汉二种文字) 👆西侧的月华门 👆月华门匾额(满汉二种文字) 👆乾清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乾是《周易》中的卦名,前代表天。乾清宫从明代永乐年间至清代康熙年间,一直是皇帝处理政务并居住的寝宫。清代雍正帝将寝宫移至养心殿后殿,处理政务也随之移至养心殿,但乾隆时仍于乾清宫处理政务。乾清宫又是明清两代皇帝死后的停灵之地,以示“寿终正寝”。 👆乾清宫侧面,东西侧月台台阶之间安放着江山(东边)和社稷(西边)金殿,远处放着天灯和万寿灯的基座。殿前月台前方安放着香炉、日晷、嘉量、铜雀、铜龟等。月台下方则放置着太平缸。 👆乾清宫匾额(满汉二种文字) 👆宫殿东西两侧对称放置着紫禁城最小建筑江山(东边)和社稷(西边)金殿,基座是三层文石台。虽小,内容却一个不少,栏杆、殿堂、门、窗、金顶等。 👆这里每日供奉香火显示皇帝对江山社稷的重视,提醒帝王把国家放在心中。每月初一和十五日出之前侍卫们在大臣的带领下来到金殿前祭拜。 👆江山社稷金殿不远处,摆放着天灯和万寿灯的基座,基座中间有一圆洞,用于插高杆。每年正月前后过春节都要挂上天灯和万寿灯,以彰显喜气洋洋富丽堂皇。在皇极殿的丹陛上下也有这么四个六方须弥石座,同样也是天灯和万寿灯的基座。 👆宫殿前宽广的月台上,摆放着香炉、嘉量、铜雀和铜龟。另一侧处嘉量改为日晷外,余均相同。 👆门前的廊道,满族建筑风格,窄小。 👆宫殿内“正大光明”匾后是清代雍正皇帝创立秘密建储制存放建储匣之处,匣内藏皇帝选定并御笔亲书的皇位继承人名字。皇帝死后,取下匣子共同验证,由秘密指定的皇子即位。 👆网上下载的乾清宫内景。与众不同的是“正大光明”这四个字是黑底白字,有顺治、康熙、乾隆三位皇帝的御笔。顺治所写、康熙摹刻上石做成匾额,嘉庆二年乾清宫失火被焚,此匾也毁于火中,乾隆又再次摹拓并题跋,制作了一块新的匾。三帝共写一块匾,天下仅此一例。据说冬至当日正午前后,阳光会自左而右由西而东将<正大光明>匾和下面的五条金龙依次照亮。尤其是十二点时,<正大光明>会大放光明。 👆在乾清宫后殿东西两边两个二层阳台,古建筑上叫仙楼。宫中带有仙楼的建筑不少,但内有仙楼外带阳台的,仅此一处。 👆从明永乐至清康熙,乾清宫一直是皇帝的正寝,明清两代十六位皇帝都住在这里,明代的乾清宫就带有仙楼,不仅带仙楼,还设置了二十七张床,其目的就是不让人知道皇帝晚上睡在哪张床上,为了防刺客刺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坤宁宫、交泰殿区域🌿</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景和门、南:乾清宫、西:隆福门、北:坤宁宫、中间:交泰殿,坤宁殿两侧:东暖殿、西暖殿。</p> 👆乾清宫背面及交泰殿侧面,此处的栏杆均由琉璃瓦铺砌。 👆乾清宫后殿两侧的弘德殿(西侧)、昭仁殿(东侧),正面宫殿两侧是墙,背面才能见到殿,但均未对外开放。 👆沿着昭仁殿围墙根底下走,便可抵达龙光门。 👆同样,沿着弘德殿围墙根底下走,便可抵达凤彩门。 👆东侧的景和门及坤宁宫东侧的东暖殿 👆景和门,通往东六宫。 👆景和门匾额(满汉二种文字) 👆西侧的隆福门及坤宁宫西侧的西暖殿,出门通往西六宫。 👆隆福门匾额(满汉二种文字) 👆从左至右分别为: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 👆交泰殿正面,因为收藏了国宝,交泰殿就显得与众不同,殿内加装了金龙藻井,升高了它的建筑级别。而且,不同于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在名字里使用了<殿>字,因为,国事曰殿,家事曰宫。 👆门上的雕刻图案金光灿灿 👆交泰殿内景,这里是收储皇帝大印的地方,在乾隆十三年之前,这里收藏了三十九方宝玺,乾隆花了大工夫进行考证研究,确定留下二十五方宝玺继续使用。这二十五宝代表帝国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平时都收储在交泰殿中,在殿内正中及东西两侧,排列着五排各五个,覆盖着绣龙黄缎罩的小箱子,那就是盛放宝玺的宝盝。 👆坤宁宫侧面,由于与交泰殿间距太小无法拍得正面全景。坤宁宫是明代皇后寝宫,坤宁宫和乾清宫为传统意义上的帝、后寝宫,“乾清”、“坤宁”寓意天清地宁,即天高明地博厚。 👆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在的坤宁宫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改建后的样式,门不居中而偏东侧,成为有满族特色的口袋式房。清康熙时将东侧两间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帝以及逊帝溥仪均在此大婚。西侧四间为萨满教祭祀神堂,内设安放神像的环形大坑和制作祭品的煮肉大锅等。 👆坤宁宫匾额(满汉二种文字) <p class="ql-block">👆坤宁宫东侧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石头墩子,这个石墩其实大有来头,它上面曾经插着清代皇家的神杆——索伦杆。</p> 👆索伦杆满语又叫索摩杆子,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的主宫,皇后居住生活在这里,到了清代这里被改造成了一座萨满祭祀用的神殿,只在东部保留了皇帝结婚用的洞房。从此这里便每天杀猪祭祀,有过年大祭、春秋祭、四季祭、月祭和日祭(朝祭、夕祭),一年365天,天天都有祭祀,最少每天要上、下午各杀一头猪,杀完猪后,就会把猪下水等切碎拌以碎米,放在院中索伦杆上的锡斗内,以饲乌鸦,因为满族人奉乌鸦为神鸟。传说乌鸦救过努尔哈赤的命,为了纪念乌鸦救命之恩,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时,设堂子祭神立杆祭天,皇太极在沈阳城东,也设堂子立杆祭天,定都北京后,又在长安左门之东建堂子,在坤宁宫设神堂立神杆,爱新觉罗后世子孙在屋前竖杆祭祀乌鸦神,成为皇家和满族人家重要的祭礼活动。经过两百多年的人工喂养,北京的乌鸦基因都被改良,变得又黑又大,虽然现在没有人喂养了,可每到傍晚,乌鸦们还是习惯性地飞回紫禁城,在紫禁城的上空盘绕鸣叫。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坤宁门区域🌿</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基化门、南:坤宁宫、西:端则门、北:坤宁门</p> 👆坤宁宫背面 👆从坤宁门观坤宁宫背面 👆坤宁宫背面东侧的东暖殿 👆沿着东暖殿墙根走,便抵达永祥门。 👆坤宁宫背面西侧的西暖殿上的烟囱,在紫禁城内仅有三处还保留着,分别是皇极殿、宁寿宫、坤宁宫。 👆沿着西暖殿墙根走,便抵达增瑞门。 👆东侧的基化门 👆西侧的端则门 👆北侧的坤宁门是后三宫通往御花园的主要门户。与坤宁门北面相对的是天一门,中间隔着一座巨大的青铜香炉。 👆坤宁门匾额(满汉二种文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谢谢光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