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结德格圣地龚垭寺》

李恒全

<p> 《缘结德格圣地龚垭寺》</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龚垭喇嘛庙”二楼的经堂里,经堂里正在忙碌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喇嘛(当地的人好像说他的名字叫赫,因为他不懂汉文,我不懂藏语,所以至今不确定他的姓名),他正在每天程式化地用藏文读经,每次来到这里,他都会向我点头示意,我就坐在经堂进门右侧的凳子上听他念经,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经文句句天籁一般,藏文在经书上的书写看到也是美妙绝伦,听佛经,让我内心感到无穷的宁静,仿佛每天在附近几处工地的超负荷工作劳累,都会在他的念经声中荡然无存,一切归零,这也是我常常到这里久坐的原因,这里也像是自己本该归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经堂不是很大,是庙里唯一一个独立的地方,据说其余地方都各有其他功能,庙门外左侧的山坡上,有很多僧侣居住的深红色主调的房屋,依山而建,山顶最高处还有一处庙宇,我从来也没有上去过。我是一个不喜欢热闹的人,也出于不打扰其他僧人,我基本上除了经堂,其他地方都不去。&nbsp;</p><p class="ql-block"> 二楼经堂像是一个独立空间,其他僧人好像都不会到这里来,在德格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我经常去,一次也没见到其他僧人上这个地方,好像这个地方,喇嘛赫的任务是要在这里独立念完三年经,究竟为什么?我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至我记事起,就对寺庙有特殊的感情,感觉是在不知道寺庙这个概念,心里就在向往这个地方。不管到什么地方,只要是有寺庙,我都要去呆很久,以至于有个朋友说,“千万别跟***进寺庙,怕他去了就不出来,没办法给他家人交代”。</p> <p class="ql-block">经堂里的几盏酥油灯燃烧得非常的优雅,偶尔会看到喇嘛赫去添油,添油的时候,他总会微笑着给我点点头。供台上摆满了各色精美的手工酥油花,都是喇嘛赫的作品,喇嘛赫可以称得上当之无愧的工艺美术大师,酥油花像是从老人家灵魂里拈出来的,不知道小说、影视剧里的“拈花”给这有没有关系。经堂的一处半截隔墙上斜放着一把古老生锈的猎枪和两把大砍刀,不知道是不是谁“放下了屠刀”。</p><p class="ql-block">坐了两个小时左右,喇嘛赫好像今天的功课完成了,他招呼我到他的休息室,我对这里是再熟悉不过了,简易的桌凳,一间简易休息的床,应该只午休用(他的家也在山坡上,他有邀请我去过一次)。小屋中间是一个火炉,每次到这里,他都会给我煮酥油茶,老人家是个特别善良的人,有几次,他会叫上他侄女或懂汉文的老者过来,把他要表达的意思,翻译给我听,现在已经一年多了,为了给我交流,他竟然学会了一些汉话,可以与我基本交流,我比较惭愧,除了常用的几句藏文口语,其他基本没进步,我和他的交流基本是微笑和手势。</p> <p class="ql-block">今天有些特别,我喝了一碗酥油茶,老人家起身拿了一个哈达包裹的东西给我,让我非常吃惊,因为哈达的一处已经露出了金灿灿的佛光,一尊高20多公分,精美无比的佛像(后来才知道是绿度母佛像)出现在我眼前,老人家说“我年幼的时候到了尼泊尔,当时请回来两尊佛,这尊佛是送给你的,让他保佑你”,因为他的汉语不太好,我听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拒绝还是接受,但老人家说等我很久了,还念了我听不懂的经文,打手势让我要收好佛像,这尊佛像以前放在他山坡上自己家的佛堂里……之前老人家还给我做过一件羊羔背心,还请活佛给我的车念经和编织哈达绑在车上(这辆车真是从来不曾出过事故)。</p><p class="ql-block"> 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是,有天下午估计七点钟左右,因为工地事情多,我去寺庙晚,其实也经常这样的时间去,寺庙的僧侣都走了,经堂来了一个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精通藏语和汉语,他对我说“你知道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你在寺庙里可以任意出入,而且不管多晚都可以,其他人是不容许的哦”,我歉意地说“老人家,我还真的一点不知道这里有这个规矩,今天第一次听说,那我为什么可以,别人不行呢?”他说“很多藏族人都觉得你好”,后面就没说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只是路上遇到老人、老乡,我都会停车送送他们,也在离这里几公里的一个藏寨免费修通了一条公路,但这些应该他们也不怎么知道的,我在经堂里捐钱,喇嘛赫老人家坚持不收,两次坚持不收之后,我也不在坚持,偶尔会给寺庙带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用品过来,实在不可以有什么值得他们特殊对待的地方。最大的可能是我常常一个人长达2-3个小时安静在哪里听经,尽管一句也没听懂过,但打动了他们……自己经常也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地方,但我是汉人,藏族喇嘛庙应该与汉人没有太多关系,怎么会是我想生活的地方呢?真是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我带上喇嘛赫送的佛像走出庙门,他还是坚持送我,捧着沉甸甸的佛像,心里是万分的感动,觉得还是没回过神来,觉得是一种神圣的信任和佛的爱在围绕。开上车下了四十多米的陡坡,就上了317国道,这是到西藏昌都的国道,前方不远处就是“龚垭村”吧,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还有个邮政分点,喇嘛赫就是这个村庄的人,我还受他侄子邀请,到过他家一次,他侄子在德格县城上工作。</p> <p class="ql-block">车穿过村庄,转弯处可以看到从城里流下来的小河,小河下游不到几公里就汇入金沙江,江对岸属西藏昌都地区,江的这边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小河水流较大,哗哗啦啦川流不息,这个地段两面高山,中间一段开濶地带,藏地少雨,每天阳光灿烂,每次走到这里,都生发很奇怪的感觉,觉得自己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平行空间里,一个下层空间是现实世界,另一个上层空间好大好大,大到无限孤寂,仿佛只有自己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空间里一样。</p><p class="ql-block"> 西藏是个圣神圣洁的之地,在我内心,充满对这片土地的爱和敬畏,这个民族的人勤劳有信仰,我发至内心的对他们充满敬意,尽管我不懂佛法,甚至怎么拜佛都不会,但在藏区工作的日子,基本上每天都期待到寺庙里去坐坐,包括德格城著名的印经院,僧侣聚居学习的学校,比较奇怪的是,我走进素不相识的僧侣住处,他们对我非常信任,甚至悄悄把挂在布帘背后的活佛像,让我观看,我很敬重有不同信仰的人,所以,一切自然由心,客观来讲,我是被震撼到了,佛教的精神领袖对于僧侣们是无上的重要,连我这个汉人也心生敬意,而且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像,气场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德格印经院每天都有很多朝圣的人,他们总是围着印经院由左至右,呈顺时针方向行走,据说是转经(不是太准确),我有时也会随信众绕院外墙转一、二遍,至于有什么功效,我也是不明了,反正神圣心静如水的感觉。印经院里我进去过一次,海量的经书刻版,印经人像木偶一样的印刷操作动作,人的动作像木偶一样,十分好看,经版上神一样灵动的藏族文字,让人爱到极致,这些都是我印象最深刻的。</p><p class="ql-block">&nbsp;德格印经院和龚垭寺庙相距15公里,我们的工作驻地刚好在中间地带的317国道旁,所以,只要有时间,开车都10来分钟车程,在工作的2年时间里,两个寺庙成了我的心灵驻地,就像补充能量的地方,每次满身的劳累进去,出来劳累荡然无存,精力充沛,真实不虚的神奇。&nbsp;&nbsp;</p><p class="ql-block">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德格的龚垭寺庙和印经院仍然圣洁在我心里,不知道喇叭赫身体是否还好,当年在工作中生病入院走得匆忙,中间寄去过一封信,可能是名字不对,没有收到。</p><p class="ql-block"> 如今十五年过去了,还是没有途径去了解他的名字和消息,对于我来说是十分的遗憾,但愿有天哪位有缘人从文章的照片中识得喇叭赫(可能也不是这个名字,上面的两张照片是我给他拍的),希望可以给我留言在文章的留言区里,如果他老人家在成都的藏民族同胞僧侣居住区,我一定会去看望他,如果在德格,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见面,还有沒有机会坐在那里去听他老人家念2个小时的佛经,感受佛的慈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