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题记—南京,从前的金陵帝王州,永远的江南佳丽地,来了,在十里秦淮河畔,在浆声灯影里,看透一千年的变迁和浮世繁华。黄纸和青墨书写了精彩美妙的华章,绝艳和风流演绎了风骨长存的传奇。这一切如梦如幻。金陵城从烟云中走来,我正从梦中醒来……</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秦淮河,沉淀了一千多年历史,盛名累累。然而它只不过是一条小河,貌不惊人。它一头连着扬子江,一头连着宝华山和东庐山,贯穿南京城区。它的作用和意义远不及相邻的大运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这低岗缓丘的镇杨丘陵区难得有这么一条有灵性的、有着无数故事的小河存在,它却成了金陵的灵魂,河水攸攸,不仅生养了万物,而且流淌着经久不衰的风情。</span></p> <p> 河还是那条河,只不过今岸非彼岸。今时的夫子庙依然是十里秦淮河观光旅游的核心景点,极度商业化。</p><p> 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一直以来都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p><p> 南朝以始,秦淮河便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p><p> 《论语》雍也篇里,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仁智者通常会择水而居,可能不外乎这个道理。</p> <p> 明清两代,十里秦淮河处于鼎盛时期。商贾云集,青楼酒楼林立,画舫凌波,金粉楼台,鳞次栉比,华灯灿灿,笙歌不绝。</p> <p> 遥想当年,翩翩公子,意气风发,爬山涉水,进京赴考,拜竭孔庙后,再进贡院会试,没有人不期盼高中。</p><p> 江南贡院不知承载了多少失意,也见证了所有的兴高采烈。</p><p> 仿佛中,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张謇等人拜别考官,喜形于色,从江南贡院鱼贯而出……</p> <p> 金陵从不缺乏文人,红楼府䣌文人比比皆是,金陵城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儒学鼎盛。它不仅是文人骚客的诞生地,也是文化人的孵化基地,更是文豪的跳板场所。</p><p> 乌衣巷进出的是当年的文化达人,也是六朝秦淮风流的中心,东晋时因聚居了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p><p> 千百年来,长于斯、居于斯、游于斯的文化名人,在金陵留下了无数佳作,《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是其中的代表。</p><p><br></p> <p> 朱雀桥、桃叶渡、乌衣巷等地是文人聚居集会的场所,在那里,斯文,连同诗酒和风流,留传千年。</p><p> 桃叶渡更是浪漫爱情上演的剧场,相传王献之时常在此渡迎接小妾桃叶。</p> <p> 作为文化中心的江南贡院的对面却是风月场所,散布众多的教坊司、妓院、酒楼。</p><p> 秦淮河两岸夜夜浓酒飘香,轻歌曼舞,丝竹飘渺,余音绕樑。</p><p> 秦淮河上,风花雪月。一直来,这场地就是温柔乡,最不缺,就是午夜香吻。</p><p> </p> <p> 但凡有英雄有才子,就必有美女,才子配佳人,终许是风花雪月的故事。</p><p> 曾几何时,秦淮八艳,才情斐然,貌美多情,能度曲吟诗,粗知拈韵,琴棋书画无所不通。</p><p> 一代名伶,个个都是文人骚客的最爱。</p><p> 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与金陵四公子中的侯方域,方以智,冒襄的风流韵事被时人传为美谈。</p><p> 陈圆圆的美艳,或许倾城倾国,更是令吴三桂五体投地。于是有了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佳话。</p><p> 从某种意义上讲,陈吴的爱情甚至影响了中国史。</p><p> 金陵八艳,虽说色冠一方,却红颜薄命。生不逢时,明末清初历史上是最动乱的时代。而她们的命运大多与帝王将相紧连在一起,陈圆圆悲情一生,竟然历经三个朝代,从一个皇室到另一个皇室的过程极短。改朝换代的政治风险让秦淮八艳的大多数人的结局零落成泥碾作土, 画舫中颠倒了多少众生的妙龄佳人一去不还。</p><p> 以江宁织造为背景的红楼里同样不缺才子佳人。大观园里,芸芸众生,虚构的人物,或真或假,在那里却给世人呈现了金陵十二钗凄美的故事。</p><p> </p> <p> 不知何故,我只寻着了李香君的故居遗址,其他佳丽风光一时的旧居不知何在。</p><p> 关于李香君知之甚少。 就算知道,也难以理解。正所谓,人人皆知桃花扇,谁人能懂李香君?</p><p> 16岁的李香君是“媚香楼”的名妓,却钟情于一位应乡试落第不归,寓居莫愁湖畔的书生侯方域,两人一见倾心,侯方域的定情信物,是一把白绢面、象牙镂花骨的扇子。</p><p> 一位孔子后人,或称痴人,名叫孔尚任,倾其毕生为一朵桃花谱曲修书,编写了戏曲《桃花扇》。而这部《桃花扇》讲述的是秦淮八艳李香君的传奇一生。</p><p> 为了真爱,柔情的名伶却有着刚烈的性格。侯郎落泊去后,李香君结束了职业生涯,洗尽铅华,闭门谢客,一心等侯公子归来。弘光皇朝的大红人田仰强逼李香君做妾,李香君一口拒绝了,田仰还要坚持,她撞栏欲死,血溅白扇,点点鲜血点成了桃花,这就是桃花扇的来头。这一段爱情够凄美,但李香君也难逃命运,候郎不是当初人,最终抱憾抑郁,与那柄桃花扇一同消香玉殒。</p> <p> 京城墙经历650年的沧桑,依然屹立,是留存下来的明王朝象征。</p><p> 作为帝都,金陵或许没有洛阳、长安和北平辉煌。能在金陵建都,足见帝王天子慧眼识珠。不论古时今日,南京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p><p> 都城的建设起起落落,势必影响南京城市的发展。随着国民政府的土崩瓦解,南京城也放下了帝都的身段。</p><p> 南京作为华东的热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到现在仍然是江南富庶之地。</p> <p> 不明白朱棣皇帝为什么会将都城搬迁至北平,是金陵和江南不够富庶吗?是南方战略地位不够显赫吗?原因可能复杂多解。</p><p> 明王朝延续了276年,算是国祚比较长的朝代了。南京做了53年的明朝国都,而北京则做了明朝223年的国都,占据80%的大明国祚。正面来看,这次迁都是比较成功的,同时奠定了北平帝都的根基,也带动了华北的发展。</p><p> 朱元璋赶走了元人,建立政权,深知外族的厉害和野心,也知道金陵皇城的缺陷。朱家江山的巩固必须要能够震慑元人,朱老四也认识到这一点,凭其燕王的活动履历,对北平和燕山情有独钟,深知其国防意义重大,迁都是镇边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完成朱元璋的遗愿,更是建立南北平衡新秩序的必然。</p><p> 可是,朱棣万万没想到,内患和外忧双重影响下,明王朝在崇祯十七年的正月毁于李闯王之手,他的后人崇祯皇帝自缢而终。而陕西娃黄来儿更是没有想到自己建立的大顺政权仅4个月久就毁于吴三桂和满人爱新觉罗氏之手,点燃导火索的嫌疑人居然有陈圆圆。</p> <p> 如果明不迁都,在金陵城布施仁政,王朝是否真有600年的命运?</p><p> 如果崇祯帝斗胆向天再借200年,王朝撑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还会不会有近代历史的屈辱?</p><p> 答案你自知。当然是没有如果。</p> <p> 秦淮河灯影依旧,可是没了旧时的浆声。</p><p> 帝王将相终有宿命,历史前进的车轮无人能挡。</p><p> 红楼梦断,或许只留下悲悯和温情。</p><p> 金陵春梦,蒋家王朝的主子苦心经营半生,却最终要在海岛续梦。</p><p> </p> <p> 有一个发现:文昌桥头美食街中央有两株合欢花树(树龄约20年)花正开的特别鲜艳,亮丽夺目。</p><p> 还有一个问题:二十年前的南京园林管理者们,为什么要在此种上合欢花树,而不是别的树?</p><p> 合欢也称夜合树、绒花树、苦情树,名字好几种。</p><p> 这种树为何叫苦情树有一个凄美的传说。苦情树原本不开花。一个女人叫作粉扇,她有一个秀才丈夫。秀才寒窗数载,去往京城考取功名,在他走之前,粉扇指着苦情树跟他说,高中后要记得回家。然而,他没有返,粉扇在日复一日的等待着青丝变成白发,在生命的最后来到苦情树下诉说,假若贵人变心这苦情树就会开花,丈夫是叶子,她是花,只有花老掉叶子才能落下。第二年树果然开了很多花,每一朵花都像粉色的扇子,只不过它只开一天,而叶子也是随花而开落。</p><p> 不知道这树种在这里是巧合还是暗合了某种寓意。</p> <p> 感时花溅泪。</p><p> 如果是巧合,我无语。如果是有意,那就随意吧!</p> <p>上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36rypmd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澧水河畔岩泊渡</a></p><p>下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2wsgk4kd?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一定要飞</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