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县不老台村

阜平人 郑子春

<h3> 不老台村位于阜平县吴王口乡,村东有一座山,山上的三角处突起一个圆峰,海拔999米,在这个圆峰的峰顶上生长着一棵大柏树,树高约6米,树冠约100多平方米,据考证已有两千年的树龄了。它像已个威猛高大的武士,昂首挺胸,笑傲苍天,看上去既神勇,又恬静,给人一种神奇向往的感觉。 <br>  相传,天上的王母娘娘召开蟠桃会,请各路神仙前去参加,文曲星当然也不例外,他腾云驾雾从不老台村的上空路过时,不小心把一只文笔掉了下来,直插这座峰顶。从而长成了一棵孤柏。从此这棵树给不老台村带来了吉祥和好运,使不老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quot;文化村&quot;。不老台村不但历史上文人众多,吃官粮,当官的比比皆是,是名副其实的文化村,这都是这个神来之笔----孤柏所赐。<br>  全村男的只有一个姓氏——孙,齐天大圣孙悟空住过的地方,不老台嘛。</h3> <h3>  村口,有一自然景观——石汪钵,依山傍水,又有两个小亭供人观景休闲娱乐,不老台村被称为太行深处的香格里拉。</h3> <h3>  石汪钵,又名“千尺潭”,下依次冲刷出五个石潭,形如钵盂。相传,“石汪钵”中曾有“长寿仙”居住,与百姓和睦相处,后来水族出了一个不肖子孙,吃牲畜、吃百姓、祸害乡里,激怒了村民,责令“长寿仙”搬离不老台村,老寿仙离开时,由于族群庞大,路边庄稼全被踩坏,老寿仙很愧疚,在地上插木牌,并写道:改种荞麦,亩亩成石。果然改种后每亩都产一石有余。他们顺大沙河而下,到了天津口岸,繁衍生息,取姓“王”氏,后来便有了“天津卫的王家,不老台的老家”一说。</h3> <h3>  这就是著名的孙家大院,也是石墙木门,与百姓家没有多少区别,只是院内有正房,两边有配房,室内也不宽敞。现在看来村里百姓居住最差的房子无论是材质还是装饰都远远超过了孙家大院,但在当时孙家大院却是赫赫有名!</h3> <h3>  解放后,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村民文化中心,也是唱戏大舞台。</h3> <h3>  墙上的乡村公约,以文明、和谐为主题,兼具文化传承,体现出家风、村风文化价值导向,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h3> <h3>  百里生态山水,千年魅力乡村。村内街道整洁干净,是一个文明生态宜居的村庄。</h3> <h3>  村民“两不愁三保障”早已实现,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但仍有群众爱吃石碾推出来的面,村里的碾子仍有人使用。</h3> <h3>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里也是村民休闲的场所,村内还建有小亭子,大概有7、8处,村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h3> <h3>  看,山上的这所房屋,它不是普通的房屋而是窑洞。对,没错,是窑洞,窑洞不只存在于山西、陕西,不老台有,史家寨也有。</h3> <h3>  一路农田,一道风景。村民到村外耕作农田,裁剪果树,收获作物,也有了较为美观的道路,和以前的土路有着天壤之别,农民也告别了出工一身土的现象。路景如画,美不胜收,新型农民的生活也很不错啊!</h3> <h3>  不老台村还有着红色革命历史故事。村内建有烈士陵园,埋葬着无名烈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h3> <h3>  一九四四年,八路军某部奉命攻打日寇盘踞在山西省繁峙县神堂堡,战斗中二连连长和指导员等五名战士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乡亲们将五名战士埋葬于不老台村杨八槽大栗树底下。张家口失守后,和平医院由张家口搬迁至山西省灵丘县然庄村,被日寇包围,把伤病员安全转移后,留下护士数人给驻地老百姓打扫房屋,清理卫生,不幸被日本鬼子杀害,这些烈士被葬在不老台村杨八槽大栗树底下。</h3> <h3>  村内千年栗子树,中间分为两个大枝杈,两个枝杈中间都空了,成为一个大树洞,但大树仍然长势良好,枝叶繁茂,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棵千年栗子树下就是烈士陵园。</h3> <h3>  这里又有一棵大栗子树,也是中空,形成了巨大的树洞,洞内可以站三四个人,也不知长了多少年了,至少有二千年历史。</h3> <h3>  这棵栗子树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一只善良的白狐以此树洞为家,从不杀生,潜心修道,历经千年,幻化成人形。村里有一后生,一日上山砍柴,遇到猛虎,幸亏白狐相救,二人日久生情,成为恋人。玉帝震怒,派雷神处死白狐,一道白光直劈树洞,正巧白狐去给恋人洗衣做饭,躲过此劫。二人结为夫妻,此后村内多出美女,据说都是这对夫妻的后代。</h3> <h3>  不老台村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产业,主推红色历史、自然景观、人文文化。现在不老台人民正信心满满,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