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星期日下午,清风徐来,嫩绿的柳树随风摇摆,画出不规则的弧线;白云翻滚腾跃,一切都是那么的纯净透明。高年磊老师的车又悄悄地驶出了校门,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看着他的背影,一种温暖而又坚毅的生命气息逐渐弥漫于整个校园。 </p><p> 高年磊老师和王田禄老师此刻正在残疾学生席铭伟的家中教学。席铭伟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不在教室学习的特殊学生,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存在。</p> <p> 席铭伟,一个活泼的小男孩儿,他出生于2008年4月。出生九个月以后,被确诊患有病理性黄疸引发的并发症,最终导致肢体残疾。父母都在家务农,为了孩子的康复,他们四处奔走,寻医问诊,在康复中心进行了几年的康复训练,可惜未有成效。</p><p> 现在父亲外出打工赚钱,母亲只能在家陪伴孩子,父母对他能正常生活的希望一日日消磨殆尽,面对孩子这样的身体状况,父母只希望孩子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成长。</p><p> </p> <p> 高年磊老师和王田禄老师去年主动要求为席铭伟同学送教上门,徐毅校长也时常去看望席铭伟和他的家人。无论四季如何变幻,他们守着一颗教育初心,在那条播撒知识的路上,一走就是一年。</p> <p> 席铭伟同学不能正常行走,也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但是他非常喜欢听音乐,对节奏很敏感。高老师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他用心地给席铭伟同学弹琴,教他唱歌,让他认识那些可爱的音符。美妙动听的乐曲温暖了他孤独的心,好像原本单调的世界从此变得丰富多彩。一首歌里蕴含着一个世界,一句句充满朝气的歌词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那些简单的动作和语言于别人而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于他而言却是“难于上青天”。这样的孩子怎能不让人怜惜,怎能将他放置在孤独的世界里独自生长。</p> <p> 王田禄老师耐心地扶他走路,给他加油打气。一个本该活蹦乱跳的孩子,现在却只能紧紧依靠沙发和床。他的世界太小了,走不出四角的天空,小到不知外面的星星有多美,不知海边的风有多凛冽,不知山顶的风景有多壮观。这是终身的遗憾,也是我们心中的酸楚。既然不能带他去见识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就让他在书中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书中有山、有水、有鸟鸣、有猛兽,亦有身残志坚的英雄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召唤他,让他的生命变得更加厚重和坚毅。</p> <p> 疫情期间,两位老师也常常在微信上询寒问暖。刚开学,他们就跑到了席铭伟同学的家,给他送去了大米、食用油、口罩和消毒液。王田禄老师耐心地给席铭伟教如何戴口罩,席铭伟看到两位老师非常开心,激动的站了起来,这艰难的一站更是让两位老师鼻子酸涩。只要站起来,只要走起来,未来生活自理的希望就更大了。</p><p> 爱是什么?教育扶贫又是什么?细细品来,它不是洪亮的口号,不是押韵的宣传标语,亦不是一条条简单的政策。它是春风化雨般的滋润,是心与心的温暖,是用知识和爱心铸就的丰碑。</p><p> 没有人知道我们付出了多少,也没有人明白爱在贫困学生的心里流向何方。我只知道,那一个个求知的眼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这动力似活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p> <p> 这两位老师就是他通向世界的窗口,这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更是内心的一种善意浮现。在教育扶贫的路上,我们始终脚踏实地,勇担责任,将知识和爱心播撒在芹河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更是将生命的跃动传递到贫困学生的家中。看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看着席铭伟脸上的微笑,我想,这就是教育扶贫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这朵花坚毅、刚强又芬芳。席铭伟的妈妈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p><p> </p> <p> 这样特殊的孩子对于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因病致贫是精准扶贫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我不敢说精准扶贫的终点在哪里,但是在教育扶贫的路上,我们会一路前行。在传递爱的路上,我校教师愿做赶路人,我们永远在路上~~</p><p><br></p> <p> 编辑:张咪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