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里忆乡愁:走进南村历史文化展览馆

陈 旭

【题诗】<div>县北村南津水平,津头利涉旧知名。</div><div>趁虚客到冲寒渡,罢钓人归载月行。</div><div>莲唱雨中双桨缓,棹歌柳外一帆轻。</div><div>为儒今喜多舟楫,欲济无穷问耦耕。<br> ———明•戴珙 《利津古渡》<br></div> <p>日前,和几位友人相约,再次踏上G241国道,一路向北,直达河南省渑池县利津古渡南村乡。那里有个早已建成而竟未光顾的南村利津民俗文化园,在默默地呼唤着我。</p> <p>今年闰四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间十里槐花香”。看着连绵起伏的山岭,沿着蜿蜒曲折的国道,听着鸟鸣,嗅着花香,一个多小时,便停留在了利津民俗文化园栅栏门前。</p> <p>大门右侧挂着三块牌子,上下紧挨横着的两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河南渑池工作站”“南村利津民俗文化园”,竖着的一块“河南省渑池县上河始新统哺乳动物化石详细调查及抢救性保护项目部”。园主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栓朝静静地站在门前,将我们迎了进去。</p> <p>南村乡位于渑池县城50公里处的黄河南岸,50年前,我曾在那里工作多年。20世纪末期,因为修建小浪底水库,该乡沿黄6个村庄2900多户1万人全部迁走, 如今,黄河滔滔,沿黄村庄早已沉入河底,“一片汪洋皆不见”!</p><p><br></p><p>那里有着我太多的回忆与眷恋。不在彼处心相连,我知道,那山,那树,那石,那房舍,一草一木-----永远不会消逝。</p><p><br></p><p>南村乡有远见卓识者。从1997年开始,在持续近3年的大搬迁中,当时的 南村乡青年农民杨栓朝自购车辆、相机,冒严寒、顶酷暑,入村进户,行程数万里,拍摄了3600多幅照片,收集了上千件移民们世代使用的老物件,采拣了上千块黄河奇石。他只有一个目的:把故乡风貌保留下来,把乡愁镌刻在记忆深处。</p> <p>杨栓朝因为记录小浪底库区南村乡移民搬迁场景、收集当地民俗实物而引起央视关注。2001年10月10日至10月12日,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记者专程赶赴渑池县南村,对杨栓朝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采访拍摄。其后,在央视《讲述》栏目演播室,杨栓朝讲述了自己“建起全国首座移民纪念园”的艰辛经历。</p> <p>这一切,我早已从新闻媒体耳熟能详。然而,当我踏进园区,仍然惊呆了。踏着磨盘石连接的路面 ,环顾四围,角角落落都是常见的物件,磨盘、石雕、水缸、陶罐、柱础石-----杏树下的明代石龟栩栩如生,我不敢迈步,唯恐惊扰了千年的宁静。</p><p><br></p><p>高天蓝、杏儿黄、竹叶绿、石榴花儿红,绿树环绕,几座建筑错落有致。来不及细细观察,杨栓朝带领我们走进了“南村历史文化展览馆”。</p> <p>展览馆的一副对联:</p><p>通达南北利津济长安</p><p>道贯古今黛眉育河洛</p><p><br></p><p>展览馆内收集民俗实物6000多件,我不能一一观看,顺手拍了桌面上的物件,难免挂一漏万,也不能一一解说,只对个别物件略加介绍。把空间留给聪明的读者吧。</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琳琅满目的老物件</b></h1> <p>▲汉砖,“官”砖▼</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匾额、牌匾</b></h1> 大清宣统元年间的雕花圆匾“后文宣圣”。”文宣”指孔子,“后文宣圣”一般用来指关公。孔子之后能称圣人的,民间认为是关公 近代书法家华世奎的一副木质柱联:<div><br></div><div>“天地间诗书最贵,家庭内和睦为先”<br><br></div><div>华世奎(1863年-1942年),字启臣,号璧臣、思暗、北海逸民,祖籍江苏无锡,后迁避于天津,著名书法家,天津"八大家"之一。华世奎的书法,真、草、隶、篆诸体,无有不精。而最能代表其书法 风格的要算他的楷书作品,走笔取颜字之骨,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有馆阁气魄。<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河奇石</b></h1> <p>难得糊涂</p> <p>飞天揽月</p> <p>旗开得胜</p> <p>骏马奔腾</p> <p>一路看过,感慨万端。如今渐渐淡出生活舞台的旧物件,见证南村历史发展的一面面“镜子”。看着它们,老辈人能寻找到过去的记忆,年轻人能感受到先辈的辛劳付出。8000多平方米的利津文化园,完全是渑池县南村乡千百年历史的凝缩。——杨栓朝,当年的青年农民,如今的彩陶研究专家,传递乡情,家国情怀,留存记忆,史载千秋!</p> <p>正在建设中的渑垣高速大桥,对接指日可待</p> <p>中午时分,杨栓朝打开园区北门,在门洞处,摆了小方桌,设便宴招待我们一行。在交谈中,杨栓朝深情地谈起了家乡,谈起了黄河,谈起了彩陶,谈起了任村上河曙猿,谈起了彩陶指纹……古人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之美谈,而今,我们面朝黄河,树绿荫浓,清风徐来,水波不惊,瞰黄河,眺远山,“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极具诗情画意,顿觉不虚此行。</p> 文图/陈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