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红后裔重走红色路——云岭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作者/徐三金</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2020年5月24日红后裔来云岭老区重走红色路。</p><p> 这支队伍由红十三军政委金贯真之孙金爱伦、括苍游击支队支队长周丕振之女周建华、永嘉首任县委书记兼县长胡国洲之子胡方领、53年任永嘉县长的谢用佐之子谢群舟、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四中队长陈大海之子陈登升、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总队七中队司务长金寿松之子金战锋、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第十三中队中队长汪吉仁之子汪福忠、女儿汪领华等八人组成。</p><p><br></p> <p><br></p><p> 首先重游括苍游击支队演兵场,然后去温泉小镇参观座谈,匆匆忙忙用了中餐,没有休息,就去参观《浙南日报》发祥地。</p><p> 接着走访革命烈士潘统镛家属。 </p><p> 1942年3月,中共瓯北县委成立,老大潘统镛任武工队长。</p><p><br></p> <p><br></p><p> 1943年12月5日,统镛随浙南特委委员吴毓赴黄南小坑作统战工作,在和股匪余汝狗谈判中于10日被杀害。同时牺牲的还有其他5位红军,史称6烈士。</p><p> 他老二潘统鲳于1946年12月8日在淮海战役中攻打鲁南战役时牺牲在泥沟战斗中,年仅26岁。</p><p><br></p> <p><br></p><p> 弟弟潘统轩在他的红色革命回忆录《生之迹》中对大哥二哥的牺牲描述非常详尽。</p><p> 潘统轩原国家化工石油部退休,现居住在北京。</p><p> 最后红后裔们重寻当年红军东征地——富源。</p><p><br></p> <p> </p><p><br></p><p> 最后红后裔们重寻当年红军东征地——富源。当年红军东征部队大约一千余人,就在富源小溪边大石块上宣誓出发的,这块石头被红军们和当地百姓称为扩音器,居然有这么一块神奇的石头?红后裔准备在这儿立块纪念碑,来记念当年东征的红军勇士们!</p><p><br></p> <p><br></p><p> 东征隘门岭时,由于叛徒出卖,红军受挫,这就是历史上的“隘门岭惨案”,红军能成功撤回的仅一百来人,其余的均壮烈牺牲了。</p><p> 不知不觉殷红的晚霞已挂在天空西边,大家带着沉重的心情,迈着疲惫的步履返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