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我有幸听了薛法根教授《儿童阅读课程的校本建构》的报告,对儿童阅读课程的建构有了深入的了解。</p> <p> 薛法根教授说:“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可以说话,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说话。能说话和会说话之间的距离,就在于会说话的人学习了说话的课程,也就是口语交际课程。同样,只要识了字就能阅读,但并不一定会阅读能阅读和会阅读的差别,在于有没有经历阅读课程的学习。”</p> <p>一、课程结构</p><p>(1)三大课程领域</p><p>(生活与健康课程:指向身心健康)</p><p>(伙伴与交往课程:将父辈文化转向同辈文化)</p><p>(发现与探索课程:形成智慧)</p><p>提倡四个深度学习:儿童阅读 ,儿童表达, 儿童思维 ,儿童哲学。</p><p>分为三大类:基础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 。</p><p>四个形态: </p><p>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嵌入型课程:《论语》一万两千字。</p><p>综合探究性课程: 用阅读来带动 。</p><p>多元化课程:社团,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生长点。</p><p>基于教育文化资源浸润性课程: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个名人 ,名人传记阅读课程。</p> <p>二、智慧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建构</p><p>(一)人生智慧</p><p>知人者方能体慰他人,自知者方可坚守自己。</p><p>(二)智慧教育</p><p>发现并解放儿童的智慧潜能,使之自由充分发展。儿童具有的智慧潜能,需通过教育发现并解放,并非束缚或者压制。</p><p>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身心健康,做事认真,有生活智慧学习智慧人生智慧。好读书,知礼仪,会倾听, 善思考。</p> <p>三、儿童阅读课程的实践建构</p><p>(一)明确课程目标:为什么读?</p><p>成为优秀的小读者,成为终生的阅读者。</p><p>1.热爱阅读(情感和态度)</p><p>2.学会阅读(方法和能力)</p><p>3.阅读学习(运用和习惯)</p><p>4.阅读生活(终极目标: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p><p>(二)阅读的七个阶梯:</p><p>1.识字是前提:三百个字的出处 背景,对祖国的汉字产生深厚的情感。</p><p>2.绘本是起步:绘本是阅读的起点,有父母陪伴下的阅读是最温暖的夜晚。</p><p>3.单篇(有解 甚解)是基础:不同的文体思维。</p><p>4.类篇(有解 甚解)是关键:分类阅读 ,阶梯阅读 ,小说 阅读。</p><p>5.跨学科是转折:借助阅读进行各科学习。66、经典阅读(国学 诗词 论语) ,主题阅读(通过阅读进行研究),专辑阅读, 学科阅读。</p><p>7、整本书阅读是跨越。</p><p>8、多媒介式介入:电子阅读的利与弊 ,提升与挑战。</p><p>9、选择好儿童阅读资源:读什么?</p><p>10、设计好实施的途径:怎么读?</p><p> 美好的阅读生活在家庭中产生。</p> <p>四、心得体会</p><p>(一)儿童阅读是全方位的阅读。全方位体现在阅读内容的全方位,可以是单篇、类篇、整本书、走向生活、实践的阅读。也体现在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事,而是跨学科的。儿童阅读先是学习阅读,再是借助阅读来学习。阅读关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儿童阅读的教育者,我们任重而道远。</p><p>(二)儿童阅读的"求甚解"与"不求甚解"。我们要放弃无效的、盲目的阅读。老师要加强指导与点拨。单篇、类篇阅读要"有解",甚至是"甚解",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学习阅读方法。整本书阅读中可"有解",可有"甚解",也可有"不求甚解"。古诗词、国学经典的背诵中有时可以先"不求甚解"。什么是好的阅读?真正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就是好的阅读。儿童阅读的收获可以是见解上的、知识上的、语言积累上的。</p><p>(三)儿童阅读量化目标</p><p>课标规定的6年读145万字,只是一个保底。作为老师,能给孩子的阅读提高到多大的量?打算提高到多大的量?阅读是坚持的事。积少成多,天天来读,真正让阅读成为习惯。</p><p>(四)科学建构儿童阅读课程。</p><p>一个学校,一个老师要思考三个问题:</p><p>①制定好儿童阅读的目标 这是解决为什么读的问题,我们的答案是成为优秀的小读者、终身的阅读者。</p><p>②选好儿童阅读资源,解决读什么的问题,不是琳琅满目的阅读书目。</p><p>③设计好实施的途径,这是解决怎么读的问题。</p><p>(五)阅读课程的价值:</p><p>第一个价值:教会孩子如何学会阅读;</p><p>第二个价值:通过阅读学会各科学习;</p><p>第三个价值:阅读就是生活。</p><p>超越功利的阅读是真正的阅读,是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阅读改变一个人,是实实在在的。不仅仅是经典,儿童阅读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p><p>阅读,关乎民族的文化传承,全民素养与社会文明。阅读的世界,是流淌着的奶和蜜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人类的文明,自文字创造开始就实现了一个大的飞跃。</p><p>(六)儿童阅读课程的关系梳理:</p><p>1.阅读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p><p>阅读是纽带,串起各门课程。</p><p>【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p><p>儿童阅读,既需要靠我们孩子自己的领悟力,但更需要老师,在阅读过程当中的点拨与指导。每每不求甚解,导致对阅读产生误解。</p><p>2.阅读能力的深度与速度(下线)</p><p>一二年级:5万字</p><p>三四年级:40万字</p><p>五六年级:100万字</p><p>初中三年:260万字</p><p>深度:与年龄相适应,与目的相适应</p><p>3.阅读书目与阅读课程的关系:</p><p>阅读资源不等于阅读课程。</p><p>(七)阅读课程化设计:</p><p>课程目标/纲要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