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时间:2020-05-24</p><p>地点:安徽马鞍山市和县鸡笼山半月湖景区</p><p>人物:詹益民夫妇,毛建华,皇甫庆勇,我与晓东</p><p>导演:詹益民,毛建华</p><p>摄影:王晓光,毛建华,吴晓东</p><p>文字:王晓光</p> 经詹益民提议,2020年5月24日几位朋友结伴自驾游览和县鸡笼山半月湖景区。上午9:00自马鞍山市区出发,经马鞍山长江大桥,天潜高速,346国道,032县道,约莫一个小时多些抵达目的地。<br>感觉032县修葺时间不长,路况很好,三色标志线令人印象深刻,唯一不足是道路偏窄。 距离凤林禅寺约莫5-6公里处,写有“鸡笼山景区”,“江北名山”以及“中华福地”字样的牌坊巍然伫立,提醒来者自这儿便进入鸡笼山景区。 鸡笼山位于和县县城西北25公里的群山之中,海拨240米。享誉"江北第一山"、"江北小九龙"、"中华四十二福地"之称,是著名的佛教、道教圣地。 凤林禅寺门前的停车场较为宽阔,尽管是周末,但由于疫情之故,所停车辆寥寥无几 凤林禅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李白,杨万里,赵匡胤,朱元璋等历代名人墨客均曾在此题词作诗,佛学文化昌盛,文学气息浓厚,每逢正月十五和六月初一,成千上万各地香客朝山礼佛。 凤林禅寺收取门票,20元/人,而且65岁以上者才半票,这较之皖南一带的著名景区都要苛刻! 信步“揽月台”可观鸡笼山与凤林禅寺胜景。 鸡笼山夏朝称亭山,秦称历山,唐谓鸡笼山,明曰凤台山。 <p>其脚踏岚笼山,怀抱九条垅,群山环拱,一峰独秀,拔地而起。《太平寰宇记》载:“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鸡笼登是山,因化为石,今山有石状如鸡笼,故而得名。</p> 因民间有“鸡修百年能成凤”,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谚语,后人取”鸡成凤“,”笼化台“之意,遂易其名为凤台山 <p>掩映于莽莽山林中的千年古寺--凤林禅寺,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宫殿式总体布局,殿堂庙宇独立且不乏统一,明清建筑风格,忽隐忽现在青山绿林间,如入净土佛国,蔚为壮观。</p> “天王殿”屹立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歇山式重檐飞脊,轩昂宏伟。 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念佛堂、地藏殿、观音殿、斋堂等建筑齐备。入寺清净幽雅,晨钟暮鼓悠然。 “凤林禅寺”乃一方净土,“净”简义为洁净,纯粹。佛家倡导“三清净性”,破除情欲,无所沾染。而无欲无求,超然淡定,又何尝不是一种“净”呢?! <p>穿过凤林禅寺的“天王殿”拾阶而上,可登至山顶。沿途可观三清殿、百岁缺、一线天、钟亭等景点,极尽幽奇险绝之态。</p> 江北第一名山之石刻隐约可见! <p>鸡笼山由古代沉积岩组成,一峰独兀,拔地而起,嶙峋霄汉,巍峨雄奇</p> <p>鸡笼山虽海拔并不高,然而山势险峻。约有几十米的山路崎岖陡峭,几乎是直上直下,游人需扶着铁链及钢管攀爬而行。恐高或年长体弱者万万不能以身试险。故而,景区许多地方挂有60岁老人及饮酒者莫上的警示牌!!</p> “一线天”怪石嶙峋,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p>南天门是到达山顶的一处极陡的通山天梯,攀登时仿佛有遁入云霄的感觉。南天门最陡处接近90度,这里怪石嶙峋,烟霞浩瀚,犹如一条悬挂在悬崖绝天梯壁上的蜿蜒走廊,这里直达景观平台,可以观看半山风景三和坛</p> <p>"三和坛"位于鸡笼山顶峰,体现"和谐"寓意。坛内立有四尊相背而坐的弥勒大佛,体态安详。高耸入云的三和坛宏伟壮观,气势恢宏,宛如禅寺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p> 有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登顶鸡笼山,站在“三和坛”观景平台上果然眼前一亮,极目远眺,山峦起伏,长江如练,半月湖蜿蜒曲折,村落白墙黛瓦,勾勒出一幅大美山水画卷!又有山风拂面,松涛撼谷,仿佛置身云天胜景! 顿觉神清气爽,志清意远,心旷神怡! 鸡笼山状似莲花,堪为“一州奇胜” 各位看官请注意凤林禅寺“山门”所书“回头是岸”中“岸”的写法!如此结构搭配,我还是头回见识。后经请教方知为书法的一种变体!字可变体,心却不移!佛教劝众生修行悟道,涅槃重生,回达彼岸!此为劝恶行善之真谛! “山门”上有副对联引起我的注意,上联是“到这里不许你七颠八倒”,下联是“过此门莫管他五眼六通”。意喻不管是何方神圣,到了这儿都要循规蹈矩,不可造次!放大一点儿讲,为人处世需要有“敬畏之感”,万万不可自行其是! “鸡笼山牌坊”,远处“三和坛”清晰可见 我们在“半月湖景区”的“伴月山庄”农家乐简餐 “鸡笼山”半日游到此画上句号。感觉这儿是个清幽僻静之处,可观山林之自然奇秀,可悟寺庙之佛道意缘。添了些神闲气定,少了些心浮气躁!只可惜,今天天公不作美,尽管是晴天,但能见度不高,灰灰蒙蒙的,而且没有白云相伴,少了跳跃与生动,拍出的片子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