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江苏省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联合江苏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开展了一次精彩纷呈的线上培训活动。参加培训的师生有江苏省特级教师潘德顺及其工作室成员31人,苏师大小教专业的刘翠教授及其学生22人。 <div align="center">江苏省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潘德顺特级教师<br></div> 首先,工作室名师带来了两节说课。第一节课的主讲人是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师训处主任姚伟峰老师,他是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 姚主任分享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一课。对于抽象的地球与宇宙科学,姚主任运用了建构模型、模拟实验、资料分析等多种活动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的能力。姚主任建议,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拓展。这节课中,姚主任展示了学生的思维导图式的科学记录,让参会老师眼前一亮。他还介绍了自己的教学主张——“理•趣•法三元相生”,即课堂上有理、有趣、有法;追求理融于趣而有道,趣蕴于理而有法,道法自然、三元相生。姚主任将科学教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第二节课的主讲人是溧阳市外国语小学副校长徐春明,他是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教育管理拔尖人才。 徐校长讲解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怎样移动重物》一课。这是一节居家线上教学课,徐校长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学生在实验中积累感性认识,在分析中进行思维抽象,最后回到生活中迁移应用。徐校长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充分考虑在疫期如何激发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良好的居家教学效果。 两节课后,苏师大的刘翠教授组织师范生与授课名师互动。同学们从姚主任的教学设计中学会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师生一起乘坐航天飞机登陆月球去探索。有趣的情境将学生带入了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知识中,使学生充满了探究热情。同学们从徐校长的课例中学会了使用有结构的材料,徐校长利用尺子上的刻度和重心确定、形状规则的硬币来做杠杆实验,增加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保障了居家学习的效率。师范生听课认真、积极互动,从这次培训中收获了很多实用技能。工作室成员们虽然都是有数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但他们依旧仔细聆听,详实记录,好学的精神一点也不亚于年轻的“后浪”们! <div align="center">认真记录的工作室成员<br></div> <div align="center">来自江苏省各地的科学教师<br></div> 接着,工作室的老师们开始评课。特级教师潘德顺老师首先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姚伟峰主任采用了抛锚式、支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而徐春明校长教学设计的最大亮点是生活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随后,工作室的高乃定老师、王明祥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对两节课所体现出来的“自主建构”“以学定教”“做中学、学中思”等理念表示赞同。 <div align="center">老师们的学习笔记<br></div> 最后,潘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江苏省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与江苏师范大学紧密合作,互通有无,对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师范学生的职业规划,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潘老师还对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提出了希望,鼓励大家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以研促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江苏省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大培训力度,为科学教师的培养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