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

文旭

<h3>一说到我们的首都北京,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高楼大厦,这些透着大城市快节奏气息的景象。在这个让人充满向往的城市,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流传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很多地道的老北京人也不一定能说清楚。例如北京古城墙为什么缺了个角?故宫的皇帝卧室为什么那么小?</h3></br><h3>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北京城一些几乎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h3></br><h3><strong>1、北京的城门到底有多少?他们都叫什么呢?</strong></h3></br><h3>老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内九是指内城有九座城门。分别是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h3></br><h3> 外城有七座城门,即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h3></br><h3>外城因是明嘉靖年间后建的,比较荒凉,有如农村。广安门内,广渠门内,多是坟地。只有珠市口、菜市口以北一带,商业繁盛,老北京商业中心移向前门外。</h3></br><h3>内城九门历来有说法。民间是以各个城门的实际用途来命名的。</h3></br><h3>如:正阳门称国门;阜成门称煤门(西山骆驼运媒走此门);西直门称水门(每天从玉泉山拉泉水供给紫禁城,水车走此门);德胜门称兵门(出兵打仗走此门);安定门称进兵门(得胜班师走此门);东直门称砖瓦门(京城所用城砖以及皇宫用砖,系山东一带烧制,由运粮船自运河,经通惠河、护城河到此门);朝阳门称粮食门(京城粮食用船自南方经运河至通州,经通惠河、护城河卸下,入朝阳门存入粮仓。朝阳门内至今留有海运仓、东门仓的地名);宣武门称刑门(犯人行刑走此门)。 皇城四是指皇宫的四个城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h3></br><h3>除了内九外七皇城四这20座城门以外,还有龙脉口四门、宫城四门和近代四门,也就是说:北京城共有城门 32 座。除了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德胜门箭楼、天安门城楼、端门和宫城四门之外,其他城门早已不复存在。</h3></br><h3> <h3><strong>2、皇帝的寝宫的床榻为何如此之小呢?</strong></h3></br><h3>看过很多宫廷剧的朋友们一定看到过很多关于皇帝就寝的场景,寝宫和床榻都是很大很宽敞。但事实并非如此,去过故宫养心斋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皇帝的卧室并不比平民百姓的大多少,也不过10平米左右而已。</h3></br><h3> <h3>而且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卧室也多小于 10 平方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一种说法是「屋大人少,是凶屋 」「房子大吸走人气」,所以皇帝为了保存体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只能住在狭小的空间里。</h3></br><h3><strong>但是真的是如此吗?</strong>故宫的专家说,皇帝的卧室面积较小,真正原因是为了保暖。因为在明清时期,北京的冬季气温普遍低于 -10℃,远比现在的北京要寒冷得多。而北方民居的特点也是房子低矮狭小,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以照进室内,正房冬暖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h3></br><h3> <strong>3、古城墙为什么缺了个角呢?</strong></h3></br><h3>北京古城墙始建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现在的古城墙除了零星残存的几处,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二环路。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了:古城墙没有西北角,也就是二环路没有西北角,西直门路段就像方形桌子一样被砍去了一角。</h3></br><h3> 关于古城墙为什么会缺失一个角,是有两种说法:</h3></br><h3>一,明朝建筑北城墙时,西北角曾修建为直角,但因地处车公庄-德胜门断裂带,所以屡建屡塌,最后出于无奈,只能修建为斜角。</h3></br><h3>二,明朝修建北京城时,积水潭比如今面积更大水更深,如果要修成直角的话会非常不便,于是按照地形折向西南,形成了现在看到的缺角。</h3></br><h3>3、北京城的中轴线是歪的吗?</h3></br><h3>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约 7.8 公里,是北京城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作为元、明、清三朝皇权至上和大一统思想的标志,北京中轴线是最突出「正」和「中」的地方。然而,这条有着 730 年历史的中轴线并非大家想像中的那么正南正北,而是向逆时针方向倾斜!</h3></br><h3> 经专家准确测量显示:北京中轴线从逆时针方向与子午线有一个 2 度多的夹角,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 200 多米,鼓楼向西偏离子午线近 300 米。</h3></br><h3>北京中轴线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倾斜呢?因为在我国古代,建筑学与风水学上都讲究,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在建阳宅时都要遵循抢阳之论,即将坎宅的正房由坎位(休门)偏转乾位(开门)2 度 3 分。</h3></br><h3><strong>4、牛街缘何得名,是因为有牛吗?</strong></h3></br><h3>牛街位于宣武区,今属于西城区。它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街,是著名的美食一条街。这里聚居着大量的回族穆斯林,同时也拥有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礼拜寺。牛街是北京唯一以牛为名的大街,为什么牛街这么「牛」呢?难道这里真的有很多牛?</h3></br><h3> 其实以前的牛街并不叫牛街,而是叫榴街。因为早先聚居在这里的穆斯林喜欢种植枣树和石榴树,所以他们就把东西走向的两条长街叫做枣林前街和枣林后街,把南北向的街叫做榴街。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人们觉得说起「榴街」不如「牛街」顺口,再加上回民们多从事养牛、贩牛、屠牛和售牛肉行业,所以就改口叫牛街了。</h3></br><h3><strong>5、簋街为什么餐饮一条街呢?簋字从何而来?</strong></h3></br><h3>簋街位于东直门内,西起雍和宫大街,东至二环,是北京饮食文化的代表和时尚餐饮的标志。</h3></br><h3>不了解簋街的小伙伴儿可能觉得簋街的历史很悠久,其实不是,它是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才兴起的,而且跟青铜器「簋」没有一点关系。 簋街,东起二环路东直门立交桥西端,西到交道口东大街东端。在这条全长1442米的东直门内大街上,沿街有餐饮服务业100多家,约占东内大街全部店铺的60%以上。</h3></br><h3>簋街的名字,据说是来自老北京的“鬼市”。早年北京那些以贩卖杂货菜果为主的集市,后半夜开市,黎明即散,摊主以煤油灯取亮,远处看上去灯影憧憧,故名“鬼市”。</h3></br><h3>还有一种通常的说法是东直门内大街餐厅生意红火,来此消夜的出租汽车司机众多,大部分门脸儿一直开到凌晨三四点钟乃至通宵,因此这里又被人称作“鬼街”。</h3></br><h3>由于「鬼」字终究不雅,所以区委工作人员就开始琢磨为鬼街改名,但是这里的老板们大都不同意,害怕因此坏了风水影响了生意。一个机缘巧合,工作人员在字典里发现了这个和「鬼」字音同字不同的「簋」字,而且这个字还能和吃沾上边,于是便开始大肆宣传,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簋街。</h3></br><h3>后来,北京市政府把这里命名为“东内餐饮一条街”,还修了酒杯的铜雕塑,于是用上了有点文言意味的“簋”字。 怎么样?是不是对于这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呢?关于北京城不为人知的秘密其实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后续也会逐步的把一些关于北京城的历史文化等内容收集整理分享给大家。如果我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图书馆里找一找北京城的历史书籍来了解了解。</h3></br> <a href="http://new.3qtt.cn/1ma87V"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new.3qtt.cn,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