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

阅心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br><br> 在从孝道阐述君子的仁德之后,孔子接着从言行方面来论述君子的仁德,这一段大概意思是说:“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而感到耻辱。”在这里孔子阐述的是君子对诺言的重视,也就是说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才是士君子的行为。当然,孔子这里的意思还是重在表示“言之不出”,而不是随便许诺,不惜一切成本的去践行轻许的诺言,恐怕也不是孔子要表达的意思。<br> 随着社会物质的不断丰裕,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欲望越来越难以填满,轻诺寡信者大行其道,而重视践诺的人反倒越来越丧失了生存的空间。所以,在现今社会管理层面,衍生出了征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从法治的角度来说,这是社会管理体系在逐步完善,但从伦理的角度来说,越需要制度去约束的地方,越表明在这些领域伦理道德的缺失。现今社会,不要说对出口之诺言的重视,即便白纸黑字的合同,又有几人怀有敬畏之心呢?<br> 现今社会轻视诚信的社会风气,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而是长期对一味追求个人私利的容忍而慢慢滋养的。朋友也罢、亲人也好、以至于夫妻之间,感情的维系更多的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条件,更遑论诺言了,现在或许只能依赖于法律的手段来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种局面的出现,既得咎于对人物欲的无限放大,更源于教育领域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抛弃。所以,物质条件愈是丰盈,就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否则,但就物质发展而论,失去伦理道德的护航,即便有各种约束措施,也不免进入“泰极而否”的境地。<br> 从孩子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要坚持的就是诚信为主的原则,这既是孩子适应以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需要。从孩子的发展来说,既然社会已经开始构建征信体系,这足以说明随着社会发展,诚信将成为进入社会的通行证,那么,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就是为孩子进入社会铺路;为此,我们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明白“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的道理,从日常小事上让孩子养成遵守诺言的习惯。从亲子关系的构建上来说,父母要做孩子行为的榜样,不管我们在家庭以外面临着怎样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对孩子诺言的履行,在家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举个例子来说,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通常为了让孩子做某些事情,而答应给孩子买玩具或陪孩子玩之类的,这种情况下,不管遇到什么特殊情况,父母一定要想办法履行对孩子的承诺,即便一时实现不了,一定要给孩子解释清楚,否则孩子就会逐渐不信任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诚信行为也会打折扣。在孩子诚信的培养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原则是值得遵循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