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美人间四月天,浪漫的季节,遇见美丽的你——王老师《读书至味是清欢》。</p><p class="ql-block">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王文丽老师讲的《读书至味是清欢》。王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阅读的重要的意义,其次结合自身实践从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了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来阅读,王老师的讲座,正如她本人一样清雅,娓娓动听的语言如春风拂面。</p> <p> 首先王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阅读的重要的意义。王老师以苏轼的这首词引入,还引入林清玄的一句话,“清欢,不讲究物质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所以,她指出对儿童阅读,我们应追求心灵的品味。教师对儿童阅读应是支持,而不是支配。还指出阅读是自由的,个性化的,我们现在要重点培养儿童的阅读的兴趣,而不是追求阅读的效果。可以说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就有了方向。不会盲目的一味的去追求为了应付考试的这种阅读。</p> <p> 一 、让阅读回归本来的样子。</p><p>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书是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活着。”温儒敏教授指出,“若要让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如果要求太多,学生还没有读可能兴趣就减半了,如果搞得很功利,甚至和考试挂钩,那就是更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既限制了读书的自由,又减损了读书的乐趣。”王老师讲到我们要唤醒点燃激发共享阅读的兴趣,喜悦。而不是始终要求学生怎样去做。如果从小大量的读语文成绩差不到哪里去。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我教的学生中,我发现班上语文成绩特别好的同学都是平常特别爱阅读的学生。他们阅读兴趣广泛,就是老师不布置阅读,他们也会自己很主动的去阅读。我想这就是兴趣。这就是王老师说的,爱一旦发了芽,就算雨水都不下,也阻止不了它开花。所以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在孩子的心里埋下阅读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p> <p> 二、书单你得自己造。</p><p> 王老师谈到,只有自己读才有思考。说的这一点,作为语文老师,我自己觉到很惭愧。我时常给孩子讲要多读书,要求他们要挤时间读书,但自己却很少读书。没有了读书没有了感觉,那么怎么和孩子分享?所以这是我应该深刻反思的地方,不管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妈妈的我,我想,开始阅读,坚持阅读,这是我应该努力要做到的。工作之余拿起一本书,睡觉前拿起本书,每天读十几页,做到有目标,尝试着一周读一本,并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感受。</p> <p> 三、师生共读的基本策略。</p><p> 王老师在此指出,是老师拿策略在教,而不是刻意的去教授学生学会阅读策略。我想这点很重要。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王老师在这儿重点讲了六种方法。猜想、连结、抓重点、表演、比较、统整。我想这些方法都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一去实践的。</p> <p> 四 、 阅读让人生的答卷更完美……</p><p> 阅读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气质。</p><p> 阅读让拥有不一样的情调。</p><p> 阅读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智慧。</p><p> 阅读让拥有不一样的品格。 </p><p> 阅读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之路。</p> <p> 最后我想说,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是我们每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会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相信在阅读的路上,我们都会遇见更美的自己。让我们始于阅读终于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