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教育•学科教研】专家引领 提质增效——碑林进校组织中考、学考线上培训活动

夏小喜

<p>  “课程改革着力点在质量,落脚点在课堂。”</p><p> 为做好2020年全区中考、学考备考工作,帮助教师准确把握中考、学考命题方向和教学导向,正确审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各学科备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碑林进校联合碑林区“名师+”研修共同体于5月中下旬组织全区中考、学考年级的九个学科教师开展中考、学考线上培训活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初中历史学科</span></p> <p>  <b>西工大附中杨千梁老师以审辩式教学下的中考备考为题,分享了2020年中考备考策略。</b></p> <p>  首先杨老师从审辩式教学界定了复习课的方向。其次,从2019年试题来看导向。导向一,立足新课标新教材,突出重点内容考查。导向二,体现五大核心素养,发挥全面育人功能。导向三,以唯物史观为引领,重视问题深层分析。导向四,在特定时空中进行探究,阶段整体综合思考。导向五,多维考查历史解释,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导向六,历史现实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导向七,体现开卷考试特点,开启闭卷考试模式。最后,对2020年历史中考的考试要求进行了解读。</p><p><br></p> <p>  <b>铁一中分校的林超老师以古代史中考真题为例分析了2020年中考新题型填空题的突破方法。</b></p><p><br></p> <p>  林老师强调,首先应该重温试题,总结规律。其次,要注重提升能力,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最后,要科学备考,高效复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带领学生一同研究近几年中考真题,总结填空题命题规律、答题技巧,加强规范性训练;充分利用课本、历史填充图册和历史地图册中的资源展开教学和试题命制,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阅读、归纳、推理能力。并仿照中考真题命制填空题,可以参考近几年其他省份的中考题,精选精炼,命题既要落实基础,也要提高能力,尤其是通过习题的命制,培养学生通过审题提炼历史信息、进一步总结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p><p><br></p> <p>  <b>西工大附中第五晓恒老师从概括归纳题、分析因果题和影响启示题出发,分享了中考历史非选择题全能解题方法策略。</b></p><p><br></p> <p>  第五晓恒老师从材料题的考查方式,考查角度和答题技巧三方面进行了解读。他强调,“解决非选择题,无外乎三种途径:一是材料信息非常充分,答案基本来自材料,最大限度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即可;二是材料有少许信息,将材料有效信息和课本笔记相结合,最大限度利用材料个别信息,再以课本笔记基础知识补充完善;三是材料没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答案基本来自课本笔记,最大限度的完成知识的再认再现即可。”最后,他对冲刺阶段的备考工作进行了指导,以课堂复习和模考练习两结合。</p><p> 线上学习后,以学校或“名校+”教育联合体为单位,老师们结合学情展开研讨,不断完善各自的复习课教学方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师研修心得</span></p> <p>  “倾听报告会受益匪浅,使我们对中考复习有了更透彻的领会。虽然考试形式和题型有变化,备考仍是以课标为依据,扎实上好每节复习课,紧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精讲精练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同时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p><p>&nbsp; ——理工大附中备课组</p> <p>  铁一中分校初三历史教研组全员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并展开讨论,这次培训活动使我们对如何开展高效课堂复习,如何命制练习题,提高习题的有效性都有了更多的感悟,对我们之后的中考复习备考工作帮助极大。相信只要我们以课标为准,扎实上好每节复习课,重点题型重点突破,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铁一中备课组</p> <p>  通过培训,教师们均表示受益匪浅,明确了2020年中考、学考的备考方向,掌握了备考的新方法,提高了备考能力和试题分析总结能力,为我区2020年中考、学考取得好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p><br></p> <p>撰稿 编辑:田虹</p><p><br></p><p>审核:杨千梁</p>

中考

备考

复习

考学

导向

教学

历史

考查

命制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