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看遍邗上花

吴小铁

<h3>昨日忽然接到萃文书局老板小朱电话,约到扬州邗江古籍印刷厂去见个江阴博物馆的朋友,顺便参观一下该厂,他接到我后,导航让他顺着城墙边开过去,到玄武湖地铁站口去接小顾,导航可不管路好不好走,虽是最近,却有点堵,经过南京站高架,可以看到玄武湖美景,再到仙林,上宁杭高速,过四桥,六合,过京杭大运河,到邗江杭集镇,开到厂里,已是饭点,江阴的陈龙等几位朋友早已到了,印刷厂韦总等带我们到厂里职工家里去吃饭。就在厂子的后面,狭窄的田间小道,田里麦子已快成熟,穗子沉掂掂的弯向地面,也是一景。</h3> <h3>厂长、经理带人到老职工家里吃饭,里面有什么内幕?厂长自己说了,厂子开了三十多年了,老职工把半生精力都献给了厂里,在他们困难的时候,能多照顾他们一点就做一点,能帮一点就帮一点。新冠病毒两个多月不能上班,职工收入就有影响。厂长掏钱买了800多只雏鸡,先在自己的农庄养大一点,再卖给厂里的职工去养,这样成活率高,还能少吃猪肉,改吃自家养的鸡肉,可以省不少的钱。</h3> <h3>陈义时是陈氏雕版技艺第三代传人、国家级大师,到他女儿是第四代了。他家传的木活字雕刻字是一绝,在扬州城里,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那都是严格训练出来的!但这一行的确很难做,能刻出一手好字,但却只有少得可怜的工资,听说广陵刻印社又请他回去,如果不是怕断了传承,他的女儿也坚持不下去,这个坚持是情怀。他的儿子就不愿干这一行,现在生活比他们父女富足得多。</h3> <h3>该厂的古籍印刷业务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善本再造,二是雕版系列,三是风华珍丛系列。<br>实际上就是影印古籍、雕版刻印书籍、珂罗版印刷等各种印刷业务都能承接。<br>据介绍,该厂已承印的线装影印古籍有《四库全书》《评点本二十四史》《康有为大同书》《畿辅丛书》《藏要》;珂罗版《孙中山墨迹》;精装本《清史纪事》《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等等。</h3> <h3>该厂印制的古籍中有:陈眉公批评红拂记、南唐二主词、霜厓曲录、柳如是集、青藤书屋集等百馀种。</h3> <h3>这两位腾云架雾,快活似神仙。左边是这次小聚的召集人,江阴博物馆的陈介甫(陈龙)。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他从南京回到江阴,尤注意收集乡邦文献,曾花费数年时间,与友人顾晟楷一起,为江阴乡贤、民国时期做过法官的谢鼎镕编印过一部《谢冶盦集》,收录其已刊著作八种、手稿一种,精心编排、设计和印刷、装订,绝版印刷83套,以符谢先生享寿之数,真有心人也!<br>右边这位也是大迦,大名严伟,字大可,先世为娄东人氏,后迁海隅。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文,副修艺术,工诗书画,有《未济诗草》《未济诗草乙编》。曾在报馆当过编辑,博物馆当过研究员。</h3> <h3>意外发现陈龙道兄与该厂经理在商量的书是陈永正先生的《沚斋百律》,不知道陈龙与陈永正先生是什么关系,他说与陈永正的弟子相识,拜托他做的这本集子。好像追求的是精美考究,所以这本书用了雕版印刷,内封用了虎皮宣,封套也极精美。我与陈永正先生有过书信交往,承他不弃,写过他的一首诗惠我,已收入拙编《当代诗词手迹选》,后来给他寄过书,他回赠过一部诗集,我又写了一首诗感谢,仅此而已。陈永正先生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文学院)教授、广东省书协主席、全国书协副主席,诗词书法都好!想不到他的书会拿到这里来做,可见该厂实力不俗!私下向陈龙道兄打听了一下,他说该厂特点是做的东西好玩!从他与该厂的关系来看,他对该厂有不少帮助,应该属于顾问的身份,类似于古代的客卿吧!</h3> <h3>南京的某设计师(未听清陈龙的介绍)把玩袖珍书版,严大可特别好玩,嘴里不停念叨,把这个拿走,把那个带走,把所有的都带走!午后回厂,看到门口养水生植物的水缸也说拿走,都拿走,念念碎啊!真的蛮有意思,别看长得人高马大,其实与我女儿同年的,就是个大孩子。还极有爱心,收养了两只小猫,中午边喝酒,边说了不少猫故事。地道一个喵星人哇!</h3> <h3>厂里两台印刷机,快要完成他的历史使命,可以进印刷博物馆了!<br></h3> <h3>印刷残样。上面有“咏怀堂”几个字的,就是在南京“裤子裆”的那一位,人品自有历史定位,诗却是不错的,黄裳还找他的诗集来着。他在印刷史上也该有一定地位吧?</h3> <h3>制锦盒是纯手工活,好坏都是脸面,当然要有精雕细作的本事才行,未来得及请教老师傅的尊姓大名啊!</h3> <h3>锦盒半成品。</h3> <h3>邗江古籍印刷厂外景。</h3> <h3>工厂的在镇上的脸面暨门店,扬州古椿阁,也是陈义时大师的工作室。</h3> <h3>巨型雕版。</h3> <h3>室内陈设。</h3> <h3>雕版培训班的作品陈列。</h3> <h3>书橱之一。</h3> <h3>书橱之二。令人想到“寒衣拥衾读禁书”的情形,你有过么?</h3> <h3>作业之一。</h3> <h3>作业之二。</h3> <h3>作业之三。</h3> <h3>高仿印制古画。</h3> <h3>二个低头簇。</h3> <h3>三剑客在巨幅雕版前。</h3> <h3>众人在巨版前合影,左2陈介甫(陈龙)、左3严伟(严大可)、左6本人、左7小朱、左8小顾(顾浩)。</h3> <h3>陈列古籍之一。与南京有关。</h3> <h3>陈列古籍之一。与南京有关。这里用得上严大可一句话,带走,带走,全都带走!好像立马能做半个藏书家啦!</h3> <h3>看完古椿阁,立马杀到扬州大学南校区,这里有个江民雕版工作室,李江民在饾版水印、拱花技艺方面获得了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在设计、雕版、印刷三个方面俱有成就,是全省非遗文化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门口是挂得是“扬州运河派”,好像武术界的门派啊!</h3> <h3>据传李大师的弟子谢伟曾仿《南都繁会图》做出了《南都繁会新景》,包含了南京56个新景点,这个东西我还未见到,蛮期待的。谢伟现在已加入李大师的工作室。可惜我们来时,李大师与谢伟都不在,是李大师的儿子接待的。</h3> <h3>一到扬州大学,立马想起韦明铧先生,很想与他见个面,但这次来扬州比较匆忙,事先不知道行程是如何安排的?只好打消这个念头。回去路上,与小朱、小顾说到韦先生,说是与南京薛冰先生、苏州王稼句先生一样,都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代表性人物,我与薛冰兄相熟,与王稼句先生也见过面,有过一些书缘,只是最近才与韦先生通了微信,还未有见面之缘。</h3> <h3>装订工作现场。</h3> <h3>工序是往书页里加衬纸,这个是蓝印本。</h3> <h3>设计、印刷场所。</h3> <h3>正在印刷中的半成品。</h3> <h3>套色版。</h3> <h3>套色版。</h3> <h3>印成的巨幅雕版作品。</h3> <h3>展陈中的南京线装新书。</h3> <h3>发现了一本与拙编《景印宋词十九首》类似的新景印本《宋词十九首》,曾在网上看到过,想不到就是在这里印的。</h3> <h3>我说想看看他们印的笺纸,李大师之子拿出《北平笺谱》,我已看到多种,他又专门拿出李大师早年印的各种花笺,未分类,有点乱,但不碍欣赏。因为不再出售,只好拍了一些,上网分享同好!请方家围观品评印制得如何?</h3> <h3>因为拍摄得较急,有些有虚影,有些下面的笺纸图案映到了上面,不好意思。</h3> <h3>回家后,看了一下韦厂长送的花笺《茗韵笺》,也发数纸,以表谢意!</h3> <h3>今日看了两位大师的工作室和雕板等等,只差广陵古籍刻印社了,也不能说看尽邗上花,留点缺憾,等下次机会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