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六月一日,是我们下乡的日子,这一天我们不会忘记。往年每到这个日子,大洼知青们都会聚一聚,今年预防疫情,一直没能见面,写篇文章回顾一下,以表心意。</p><p><br></p><p>十年青春融黑土,往事悠悠未如烟。</p><p>回首当年下乡事,酸甜苦辣泪巾沾。</p><p>知青战友情义重,故土老乡记心间。</p><p>重温旧事写冬夏,桑榆未晚霞满天。</p><p><br></p><p> ————题记——</p><p><br></p> <p>五十一年前,摘下红袖标,我们就变成了“知青”。那年春节过后,刚过完十七岁生日的我,积极响应号召,报名上山下乡。学校里高年级的哥姐们,已分批去了黑龙江和内蒙。我们这批六八届初中生的去向,是到哈尔滨郊区插队落户。</p><p><br></p><p>(下图是下乡前拍的,右一为作者李树华)</p> <p>五十一年前,领取了一张下乡证书,我们注销了城市户口,就变成了下乡知识青年。这张图片是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天津市河北区发给我们这批下乡知青的批准证书,我一直收藏至今。</p> <p>五十一年前,我们响应祖国的召唤,打起背包就出发。当年奔赴哈尔滨郊区的天津知青有近万人,从三月初开始,由天津站发出知青专列,分期分批,一直到六月初。我们铁路二中五十七名学生,六月一日乘坐知青专列离开了父母,离开了津城。这一天,成了我们这批学生永久的下乡纪念日。</p><p><br></p><p>(下图是一张网络图片,当时天津站人山人海,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p> <p>五十一年前的这一天,我们辗转来到了哈郊新发公社五一大队(陈家洼)插队落户。这个只有几百人口一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接纳了我们五十七名天津知青,由此成为了与我们有着不解之缘的第二故乡。</p><p><br></p><p>(下图是进村的路,路旁的大杨树,是知青们当年种下的,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仍然挺立在道旁,我们称之为“知青树”)</p> <p>五十一年前,十七八岁的我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知青岁月。大田劳作,兴修水利,养猪养鸡,打鱼养鱼,铁匠木匠……,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劳其筋骨,炼其意志,闯过了道道劳动关和生活关。</p> <p>随着大队工作的需要,我们有的进了小学校当民办教师,有的担任了妇女队长,有的抽到公社宣传队(工作队),有的派出学习科学养鱼……,后来大队部广播室,大队党支部都有知青在任职。在没有走出去之前,我们积极向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p> <p>这张照片是当年渔业队队员的合影,其中有四名天津知青,当年曾先后有十几名知青在渔业队工作过。渔业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哈尔滨市科学养鱼先进单位。</p> <p>后来我们之中,有的被招工到供销社工作,有的当兵走了,有的上学走了,有的招工到大庆油田,还有的调回河北老家,个别的也有订婚回河北农村了……。知青们有过迷茫,有过无奈,年龄越来越大,不知路在何方……</p> <p>当年的我们,即使走不出去,也没有消沉,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喜欢乐器的,喜欢读书的,喜欢喝酒的,喜欢唱歌的……,艰苦的劳动之余,宿舍内外仍是欢声笑语,因为我们还年轻。共同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由此我们结下了难解的知青情结。</p> <p>直到一九七八年末,利用天津市相关政策,大洼知青全部离开陈家洼,回到了津城故里。当时一起回津的还有两个学龄前幼童,他们是两位大洼知青爱情的结晶。</p><p><br></p><p>下乡时豪情满怀,离开时何等悲壮。近十年的青春足迹和辛勤汗水,永远留在了那片黑土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化作了一种精神力量。</p> <p>美丽陈家洼,我们永远的第二故乡!(图片为陈家洼鱼池)</p> <p>返城后的大洼知青们,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找工作,找对象,找房子,从一无所有到事业有成,几十年匆匆而过,大家几乎失去了联系。直到二O一六年一月八日,几名同学组建了微信群,才把大洼知青又聚到了一起。</p><p><br></p><p>(下图是五名大洼知青第一次在宁园聚会)</p> <p>我们五十七名大洼知青,当年有十几人成为工农兵学员,毕业后他们继续学习,多数获得了第二学历。返城后还有考入职工大学深造的,十年蹉跎岁月,耽误了学业,返城后奋起直追,他们也都学业有成。</p> <p>大洼知青中,有教师、医生、公务员、管理干部,更多的是普通工作者。他们中有全国人大代表、高级教师、高级医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还有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各行业的中层管理者……。大洼知青返城后,继续艰苦奋斗,不辱使命,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 <p>岁月如歌,真情永存!大洼知青们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到何时,都没有忘记那段青葱岁月。他们拿起笔来,把一段段回忆写成了文字,几个月时间就在微信群里发出了一百多篇回忆录,由张军和李树华同学全部收存了下来。</p> <p>下乡四十七周年纪念日,我们在兴隆成功举办了纪念活动。二十五名大洼知青参加了纪念活动,并相约下乡五十周年时再相聚。</p> <p>下图是大洼知青聚会活动筹备组成员合影。</p> <p>下图《我们去爬山吧》七名大洼知青爬山照</p> <p>离开了奋斗十年的陈家洼,我们从没有忘记那里,做梦都想回到那里,看看当年挥洒过汗水的大地和池塘,看望无私帮助过我们的村干部和乡亲们。</p> <p>下乡四十七年后的一天,我们八名大洼知青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陈家洼,感恩父老乡亲。</p> <p>新发镇副镇长(曾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陈宝森全程接待了我们。乡亲们还像过去一样热情,一样淳朴,我们被一次次感动着。</p><p><br></p><p>(下图副镇长陈宝森<右一>和老社员们与大洼知青合影留念)</p> <p>下乡四十七年后,我们又踏上这片土地,站到了当年的女知青宿舍旧址前,与众乡亲合影留念。当年的女生宿舍旧址,已经翻盖成了新民宅,早已没有了过去草坯房的踪影。</p> <p>下乡四十七年后,我们又见到了当年的渔业队长,他此时是公社敬老院院长。老朋友相见,当年在渔业队工作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老队长盛情款待了我们,几十年过去,一样的热情,永远的乡情。</p> <p>下乡四十七年后,当年的老会计老村干陪同我们参观了呼兰萧红纪念馆和哈尔滨大剧院,留下了美好的记忆。</p> <p>当年下乡时,村里的乡亲们把我们称作“天津娃子”“天津学生”,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很多社员和村干部给予了我们不少无私的帮助,使我们度过了一道道难关,大洼知青至今难以忘怀。</p> <p>下乡四十八年纪念日,大洼知青李树华重走下乡路,与当年渔业队长和妇女主任重温下乡事,同游长岭湖。当年往事,历历在目,花甲之年,壮心不已。</p> <p>下乡四十八年后,三名大洼知青,在哈市内与当年渔业队长和妇女主任夫妇,叙旧畅聊,共同游览群力新区关东古巷。</p> <p>下乡四十八年后,当年五一小学校副校长一行,到天津旅游,抽出几小时与大洼知青见面。当年我们这些同龄人,曾在一块田里干过活。</p> <p>下乡四十八年后,当年渔业队队长和妇女主任一行,到北京天津旅游时,与大洼知青见面。</p> <p>下图长岭湖美景,当年在岗上劳动时,曾到湖边洗手歇息,现在成了美好的回忆。</p> <p>下乡四十九周年,大洼知青多次聚会,组织了春游、夏游、秋游活动,是非常开心的一年。当年在农村经受痛苦磨炼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十年之后我们仍在一起,这份友谊是一辈子的情。</p> <p>春游长虹公园。</p> <p>夏游武清绿博园。</p> <p>秋游北宁公园。</p> <p>下乡四十九周年后,当年在大队担任党支部副书记的周志源(右一),与李树华(左一)同时离开村子去上学,几十年未见,这一天在宁园见面了,真是感慨万千!</p> <p>秋游水西公园。</p> <p>秋游水上公园</p> <p>我们已年近古稀,对我们来说,过去的一切都是浮云,唯有健康最重要。大洼知青已有两名同学不幸病故,每当纪念下乡日时,我们都会想起他们。祝他们在天之灵得到安息。</p> <p>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日,恰逢建国七十周年,这一年两件大事同庆,是大洼知青最活跃的一年。春节过后就开始热身,组织了旅游活动。</p> <p>春游北宁公园</p> <p>夏游陕西红色革命根据地。下图是游览黄河壶口瀑布合影。</p> <p>游览革命圣地枣园和杨家岭</p> <p>秋游蓟县盘山风景区。</p> <p>蓟县农家院住地合影</p> <p>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日,三十名大洼知青参加了聚会活动。五十七名大洼知青,已因病去世两名,还有一些至今联系不上,能联系上的都参加了。</p> <p>组织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我们深感健康的重要性。有几位行动不便的老同学也参加了活动,他们把参加活动看得很重。在深受感动之余更有些担心,我们由衷地祝福知青朋友们多保重,让我们在一起能够走得更远些。</p><p><br></p><p>(图片上几位身体尚好的大洼知青,为筹备聚会做了不少工作,非常感谢他们)</p> <p>六月一日,儿童的节日,我们大洼知青也戴上了红领巾,仿佛回到了青少年时代。</p> <p> 知青朋友们,让我们</p><p>五指并拢,高举头上,敬礼</p><p><br></p><p>我们向逝去的青春敬礼</p><p>那火红的青春永远值得怀念</p><p><br></p><p>我们向过去的岁月敬礼</p><p>那流金的岁月一去不会复返</p><p><br></p><p>我们向伟大的祖国敬礼</p><p>祖国强盛是我们永久的期盼</p><p><br></p><p>我们向知青战友们敬礼</p><p>祝福大家知足常乐益寿延年</p><p><br></p><p>(此篇献给上山下乡五十一周年纪念日)</p> <p><br></p><p><b><i>文字/图片/编辑/李树华</i></b></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uf21fm2?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五十年风风雨雨 我们一起走过(原创)</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5kd0752?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回望青春岁月 携手快乐前行 ——大洼知青纪念下乡五十周年</a></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