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公约故事

蓝宝石_珠宝鉴定师

<p>  在加入 《家庭公约》学习之前,家里经常因为女儿的教育问题,鸡飞狗跳。孩子小的时候,家里一直有姨妈帮忙干家务,照顾孩子。因为长辈服务太周到,事事代劳,孩子缺乏自我探索、锻炼,动手能力、社交能力欠缺,再加上我们夫妻俩在不同的城市上班,彼此工作都很忙,经常是聚少离多。孩子从小就在两个城市间奔波,这段时间去爸爸工作的城市住几天,过段时间又来妈妈工作的城市住几天,生活环境不停地变化,导致孩子很怕生,极度缺乏安全感,特别敏感,少言,爱哭。上学后,孩子不懂与同学、老师、家长沟通,学习专注力欠缺,作业慢。为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我陪着孩子阅读、上网课,可以说身心疲惫。孩子动作慢,学习能力不足,每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太多,孩子也很累。老公不在家是常态,家务、辅导孩子几乎都没人分担,我还时不时被先生责备,说不懂教育孩子,我的心情时晴时雨。今年因为众所周知的新冠疫情,春节假期有幸系统地学习了大爱的刘锁志老师的公益课《情绪按钮》、《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和《夫妻智慧》。3月20日,我参加了《家庭公约》学习,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每天坚持写《日念一好》,诵读《幸福36计》和《能量祈祷文》,坚持晨读分享齐大辉教授的《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学着口吐莲花,使用五句良言;行动上,每天按照五子登科(叠被子、刷池子、光盘子、复位子、静机子)来要求自己,经常拥抱孩子,用发现的眼光寻找家人的优点,慢慢发现:自己的心态逐渐平和了些,家人的缺点少说慢慢少。 《幸福36计》告诉我们:父母嘴里的话语,就是孩子的真实人生状态;我先改,家后变。我努力改变自己日常语言行为,给自己、孩子和家人输入正面的信息,给他们正面的“定为”,于是家人和孩子开始“装为”我给的相应“定为”。先生从刚开始的讽刺、质疑,说我走火入魔,到现在的时不时配合。周末先生出差回来后,还时不时帮忙打扫卫生,抽空偶尔也会去买菜。今天,在我提议下,先生和我一起陪孩子去中山公园游玩,并捞了几条小鱼回来饲养。我情不自禁地过去轻轻搂住老公说:“老大,一天辛苦了!有你,真好!我爱你!”老公虽没有很大的反应,但是表情柔和了很多,不像以前那样像个机器人,毫无表情了。 参加《家庭能量公约》后,孩子时不时与我一起读《能量祈祷文》和《幸福36计》,孩子每天都会使用五句良言和我说话,用五子登科对照自己的行动,有时还会要求爸爸也这样做。最令人惊喜的是:几天前,孩子朗诵的《月下独酌》及《短歌行》视频得到班主任老师的称赞,从而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p><p> 因为胡老师的引导,自己的学习,内观以及同组学习家庭公约的家人们的帮助,慢慢学会放下,以长颈鹿的眼光观察别人,放眼远望,当下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相信家长改变1%,孩子就能改变99%,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孩子慢慢愿意交流了,信心增强了,孩子的能量明显在提高。我自己慢慢学会了控制情绪,时不时提醒自己“闭嘴”、“示弱”、“迈开腿”、“事缓则圆”、学会赞美孩子和家人,采用空间分割和时间滞后的原理来处理问题,将原来的“冲锋枪”式沟通逐渐改成“发报机”原理与孩子沟通。现在又学了“摁钉原理”,明白伤害孩子一次就等于在孩子的“大脑木板”上钉下一颗负面的“记忆钉子”,即使“钉子”被拔出来了,但那个“钉眼”还是存在的!这种“钉眼伤害”一生是不会变的。我深深地意识到,我是一切的根源,我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言谈举止,再也不做“火烧功德林”的蠢事了。</p><p> 总之,《家庭能量公约》很神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话语是有能量的,责备和打骂教不好孩子,争吵是吵不出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家不是说理的地方,更不是争执对错的地方。学会示弱,学会赞美,不用冲锋枪发射语言炮弹,学会借力,借助九商三能平台,借助各位老师的高能量,借助《家庭能量公约》,坚信: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不断播种善种子,化解困扰我们的问题,幸福美满的生活在向我们招手。坚信:孩子的学习能力通过锻炼,越来越强;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孩子的学习动力,会越来越强;借助《家庭公约》的学习,孩子会越来越自律,越来越优秀! 2020.5.25 </p> <p>四期七组家人们正在进行视频电话会议</p> <p>四期七组的教练胡老师和家人们视频电话会议进行中</p> <p>四期七组的家人们视频电话会议</p> <p>光盘子</p><p>孩子夸妈妈做的菜好吃,并点赞!👍👍👍</p> <p>捞鱼归来,其乐融融。</p> <p>爸爸捞鱼,孩子乐得手舞足蹈。</p> <p>当小火车司机,坐旋转马,主动与爸爸提出想玩什么项目。</p> <p>叠被子</p> <p>刷池子</p> <p>孩子学习,阅读打卡。</p> <p>能量提升了,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家里种的花花草草也是如此美丽动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