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李文华 画家

<p>著名画家李文华</p> <p>千里寄语</p><p>黄金难买少年奋,</p><p>立志凌云从根生。</p><p>身背画夹乡间走,</p><p>恢复高考跳农门。</p><p>夜梦家中爆竹鸣,</p><p>每逢佳节倍思亲。</p><p>父母兄妹喜团聚,</p><p>明灯高挂对联红。</p><p>1978.11 作于唐。</p> <p>望 月 </p><p>今夜家乡月,伊人只独看。</p><p>倚栏临皓魄,寂寂忆唐山。</p><p>伏案苦功下,静读乘夜阑。</p><p>期汝得功名,举觞贺达旦。 ​​​</p><p>1979.9 中秋作于唐。</p> <p class="ql-block">乡愁</p><p class="ql-block">恢复高考上美校,</p><p class="ql-block">吾学装潢汝财贸。</p><p class="ql-block">同城工作有乡亲,</p><p class="ql-block">彼此照应常问好。</p><p class="ql-block">背井离乡四十载,</p><p class="ql-block">万语千言向谁道。</p><p class="ql-block">一声问候三冬暖,</p><p class="ql-block">家乡话儿慢慢唠。</p><p class="ql-block">2020.5.24 作于石。</p> <p>秋风</p><p>萧瑟秋风霜叶飞,乡关日暮白发归。</p><p>别后不知君安好,今宵一见喜上眉。</p><p>2019.10 作于石。</p> <p>清明</p><p>斯人已去三十载,</p><p>昨夜梦里又相逢。</p><p>农村放映归来晚,</p><p>偶尔对瓶一口闷。</p><p><br></p><p>注:清明凌晨,夜梦家父。回想四十年前做农村放映员时,常常晚上十一点回家,家人已熟睡。家父爱酒,但不贪杯。时常拿起家父的酒瓶一口闷,一瓶酒家父未喝几口,大多让我给偷喝了。</p><p>2019.4.5 清明作于泉城。</p> <p>清明感怀</p><p>青山依旧柳色新,路上行人踏草痕。</p><p>落花流水寻常物,老家门前思故人。</p><p>2017.4.5 作于石。</p> <p>登清凉山</p><p>极目清凉山,年少欲登攀。</p><p>他日凌绝顶,俯瞰尘世间。</p><p>2020.3&nbsp; 作于石。</p> <p>乡愁</p><p>客居泉城花飞尽,家山落叶已成尘。</p><p>浊酒一杯歌一曲,明月当空似故人。</p><p>2020.10 于泉城。</p> <p>回乡偶书</p><p>偶遇故人擦肩过,转眼家山满目秋。</p><p>相思两鬓添霜雪,待有来生共白头。</p><p>2020.10&nbsp; 于石。</p> <p>枯井历险记</p><p><br></p><p>花甲忆童年,</p><p>往事亦如烟。</p><p>出门买青菜,</p><p>遇狗中途返。</p><p>逃至半山坡,</p><p>跌倒心慌乱。</p><p>翻身不知处?</p><p>坠井尚茫然。</p><p>目眩又头晕,</p><p>醒来知遇险。</p><p>井虽不太深,</p><p>坐井仰天叹!</p><p>呼天喊地时,</p><p>恩公忽出现。</p><p>井边一圈人,</p><p>放下一美男。</p><p>迄今不知名?</p><p>救我攀上岸。</p><p>只记老杨叔,</p><p>复员那一年。</p><p>眼看事发生,</p><p>拿绳去井边。</p><p>组织救援队,</p><p>温暖记心间!</p><p>……</p><p>1964年,我7岁时,记得奶奶叫我去井陉三矿,也就是正丰煤矿买青菜,行至杨家沟与中凤山交界处,上一之字坡,羊肠小道的两侧有两眼废弃的矿井,左侧一眼深不可测,井口黑洞洞的,距羊肠小道稍远些。右侧的另一眼,井口直径约3米,深不过4米。但是,距离羊肠小道近在咫尺。我怕狗,见了狗,狗还没看见我,我就望风而逃,逃至半途中,摔了一跟头,慌乱中,坠入右侧一眼还算不太深的枯井。所幸被杨家沟的杨毛锁,杨叔所救。记得七十年代杨叔当过村支书,零几年时,我曾经上门看望过杨叔。杨叔说,那年他当兵复员归来,正站在门口抽烟,目睹了这一切,转身回家拿了一条绳子,就匆匆赶到井边……</p><p>当时,我站在井底,看到杨叔先把绳子拴在一位大哥的双腿和腰上,告诉他,放他下来后,自己解开绳子,拴在我身上,先把我拉上来。然后把绳子放下来,让他把自己拴好,再把他拉上来。此情此景,历历在目,住事如昨。清楚记得,拉我上来时,我双手紧握绳子,双脚踩在井壁上做攀岩状,那状态,似乎有点相声里说的“虎口脱险”的感觉。令人难忘的是杨叔与众乡亲站在井口,喊着口号,齐心协力拉我上来的一幕。在生命中,杨叔是在危难时,真正拉我一把的恩公。</p><p>说句心里话,多少年来,都说吃青菜怎么怎么好,我对吃青菜一直耿耿于怀,也吃,就是不想说,往事不堪回首。</p><p>2018.6.22 作于石。</p> <p>画家李文华的三字情缘</p><p><br></p><p>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回首半个世纪的人生轨迹,冥冥之中的几次转折竟与“三”字如影随形。笔者出生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古老的山村,在大集体的年代里,一巷一队的布局,折射出计划经济的斑斓色彩。我家所在的生产队是老三队,从此“三”字便与我结缘。</p><p>中学毕业后,在公社电影队做了三年的农村放映员;恢复高考后,考上了美专,在震后的唐山上了三年学;1981年美专毕业后来到石家庄,一个从小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孩子,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迈进了工厂的大门,在工厂一干就是三年。机缘巧合,在恩师高月冬的推荐下,进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创办原《石家庄广播电视》报,春风得意的美编生活只有短短的三年,报纸便被停刊了。之后我开始了录像片的租赁工作,这一干又是三年,并创下了三度辉煌的骄人业绩。1992年初,告别了发行站的那片热土,继而筹办《声屏之友》报,任该报副社长,主管广告发行工作至2000年。这期间正好是三个三即九年。在经营创收的道路上义无反顾,用辛勤的汗水浇出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大好局面。如今离岗了,回首往事,曾经努力过,奋力拼搏过……</p><p>当初弃笔从商的初衷,至今回想起来还有些隐隐的阵痛。开弓没有回头箭,选择了就得一往无前,无论是经商也好,还是画画也罢。</p><p>对于画家来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官场、商场、情场的经历是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解读生命内涵的必由之路。做改革开放的践行者、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离岗后华丽回归,潜心创作,最近隆重推出了水墨长卷《百牛渡江图》。它既是四川蓬安百牛渡江的真实写照,也是画家本人这几十年千回百转、千山万水的心路历程。</p><p>在我选定了画牛这一主题方向后,上苍又将《百牛渡江》,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主题赐予了我,真是三生有幸啊!</p><p>2013.9.12 作于石。</p> <p>参天大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