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刁九国)

😁大朋友😁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阅读感悟:</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母亲是个平凡的农村妇女 ,又是个深明大义的母亲。 母亲没有道德修养的高深理论,却具有仁慈善良的高尚品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出门别打架,(否则)回家要挨打”,简单明了,不许争强斗勇,“道德高尚者常处下”此之谓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家从父,出门从夫”“百善孝为先”在家训大姐的故事中表示淋漓尽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人好处,帮人难处”,对乡亲们求医的需求不厌其烦鼎力支持,甚至还给予资助,高风亮节令人感动。 平凡的母亲,高尚的品德。&nbsp;</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家 训</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我和新中国一起诞生。因为上面是两个姐姐,我是传承香火的人,所以全家都宠着我,护着我。可是母亲有点怪,除了衣食特别照顾外,对我的训诫近乎苛刻。小时候,我不敢在外面与人打架。因为母亲有言先,“出去别打架,(否则)回家要挨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天放学回家,与邻村小伙伴在路边用螺蛳壳下跳棋,他输了找茬报复我,“你妈是童养媳,12岁就嫁人了。”他犯大忌了,母亲做过童养媳,这是谁也不能触及的话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愤怒得像一头狮子,冲上去拳打脚踢,他虽然比我块头大,却不敢恋战,捂着流血的鼻子溜走了。我知道闯祸了,他一定会去告状,就不敢回家,躲在村头河沿下的洼子里。洼子上面住着人家,坡上种着密密匝匝的蚕豆,只要自己不弄出响声就没人能发现。果然母亲从岸上来回走过好几趟都没找到我。 到了傍晚,天色渐渐暗下来,我开始害怕了,控制不住抽泣起来,岸上人家打着火把救我上了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家后,母亲啥也没说,端出晚饭先让我吃了,本以为就这样过去了,谁知道她手里抓着一副大鞋板在房门口等着,待我放下碗筷,立即喝令我跪下。母亲含着眼泪一边打一边喊着:“我让你记住,记住,出去别打架,回家要挨打。”直到我响亮地重复了她的训诫,才扔下大鞋板,哐当一声关门进了房。 那天夜里我忽然醒来,听到父亲在为我鸣冤申辩,母亲一声不吭,最后撂下一句:“你想让他做个好人,就别惯着。”父亲再没下文。当然,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与人打过架,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个好孩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家境贫寒,我的两个姐姐都没读过书。大姐长得漂亮,又极聪明,尤其是计算能力强。队里秋粮进仓,老会计算盘打得嘀嗒响,一笔笔累加还没完,我姐已报出进仓总量。村小老师登门劝学,说:“这孩子虽然年龄大了些但可以直接上高级班,不上学可惜了。”大姐终究没能上学,跟村里其他同龄的姐妹一起上了扫盲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2年,大姐刚满20岁就出嫁了。离家前夜,母亲和大姐同睡一张床,同一个枕头唠了一宿的话。母亲知道大姐心气儿高,脾气犟,反复叮嘱她,“进了婆家门,就是婆家人”,“做媳妇要贤惠,孝敬公婆,尊重男人”,“姑娘嫁出门,吵架别回家”,大姐哭红了眼睛应承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是,让母亲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结婚几个月以后,有一天为了一点小事,大姐与姐夫发生争执,还顶撞了公婆,姐夫跟她发了大脾气,大姐一气之下拎起小包袱回了娘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到大姐气呼呼回来,母亲心里早明白了,没等她开口,一把夺过小包袱扔出门外。“怎么啦,才几天就忘了?姑娘嫁出门,吵架别回家。”大姐不敢面对母亲,自顾自的哭诉着事情经过。母亲说:“吵架的起因虽然不是你,但是得理不让人,还顶撞公婆,这是最大的错误。”大姐似乎有些明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晚上母亲让二姐把姐夫叫来,好饭好菜招待了小两口,又苦口婆心劝解一番,欢欢喜喜把他们送出家门。大姐在婆家、娘家都打了败仗,那股傲气被降服了。从此也再没吵过架。如今大姐儿孙满堂,家庭和睦兴旺,一个个对她孝顺得如同侍奉老佛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个世纪末,我从机关部门到了医疗单位工作。母亲虽年过八旬,仍有很多时间在农村老家生活。她长住二姐家,却又不停地走东串西,到了饭期遇上哪家就哪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在乡下的日子,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去看看,每次塞给她千儿八百的,没几天就会用光。她在老家应酬多,谁家有事都出份子随礼。而且家家都有我的电话,谁家有人、有亲戚得了病,就直接跳过县乡医院把电话打到我手机上。这些人对大医院的医疗程序不熟悉,来了我得陪着,完了还得招待吃饭。时间久了,来的人越来越多,我有点招架不住,就跟母亲说:“儿子还有工作呢,不能每天陪人看病吧?”母亲说:“这是积善积德,你看着办吧。”我无可奈何,又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只好请同事们帮助导医导诊。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一天,母亲居然半夜打来电话,说村里的修仁老大得了绝症,要开刀,让我帮助安排住院,还反复交代:“人家困难,各样开销得省着点。”我跟母亲说:“他不是跟咱家有过节吗?”母亲生气了,“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你怎么还记着?积善积德吧。”我惶恐不已,立即依令照办,帮他请了最好的医生,迅速做了手术,又自掏腰包在他床头留下一个2000元的信封。而今母亲早已离世,修仁老大也走了多年,他的子孙却始终记着母亲的好,记着在扬城的手术,记着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农村妇女,她操劳了一辈子,没有给儿女留下太多的物质财富。然而,世界上有比物质财富更宝贵的东西。母亲那些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家训是留给我们永远的道德标杆,她将滋润着子孙后代生命的繁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