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巧衔接,教研学习齐成长——集宁区研修中心团队赴亿利东方学校常青校区调研

月芳

<p>  5月21日,我校喜迎集宁区研修中心邓丽洁主任和诸位教研员赴我校调研指导,并欢迎各位专家深入了解我校线上线下衔接、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及青年教师成长情况。我校闫宇书记、宋剑锋副校长、王国材副校长及各年级教师参与听课研讨。</p> <p>  首先,研修中心10位教研员分别听课调研我校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生物、物理、音乐、体育、美术的常规教学课。我校王国材、袁玉莹、丁丽凤、王晓霞、郭帅、董美荣、高阳、王彩霞、朱勇、赵维良、薛丽宁、张帅、杨晓东、杨丽丽、杨柳青、杨建国等多位老师做了常规教学汇报课。课后,各学科的教研员分别与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研讨。教研员充分肯定了我校教师的进步,每位教师都在原来的教学上有一定的提高,成长较快。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在上课细节如:过渡语、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活动设计等方面给予了更高层次的指导。任课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尤其是青年教师经过教研员们的指导收获颇丰。教研员莅临指导对我校各学科今后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p> <p>  课后召开调研座谈会。会上,研修中心各位专家对听课和名师工作室资料检查情况进行了细致地点评。宋剑锋副校长就我校的线上线下衔接、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及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三方面工作做了详细的汇报。</p> <p>  为做好疫情防控和线上线下的衔接工作,我校在复课初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1.班主任召开开学第一课——用心抗疫,守护健康。结合疫情广泛宣传防控知识,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尽快回归课堂,收心收性。2.闫宇书记对各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召开“抗击疫情,中小学生自我心理防护指导”健康教育课。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环境转化的调适、学习心态的调整、学习方法的回归、学生自我的认知定位,为有效复学打通了心理障碍,实现身心的正常回归。3.召开教学工作会。各年级各科教师精准分析学情,家校互通了解学生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情况,利用线上线下的学情检测、课堂提问、作业评估、课下交流的方式掌握学生上网课的底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底细制定帮扶措施,做到分类指导,分层推进。4.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细化教研工作。线上期间严格落实备课要求,网络会议定时教学研讨。线下教学做好衔接工作、继续落实课标、注重教研实效。5.劳逸结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严格作息时间的管理,课间加入学生跳绳活动,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p> <p>  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校一直以来十分注重青年教师成长。基于我校教师年龄结构的特殊情况,我校采用“创造机会促成长、青年教师挑大梁”的措施,为青年教师创造机会外出学习、订阅书籍杂志提高个人素养、让青年教师主持名师工作室等,也让青年教师在教学主题研讨中做讲座、在校内优质课上做示范。青年教师只有怀揣着谦虚的态度去认知,学习名师,超越名师,博采众长,才能不断成长。</p> <p>  接着,研修中心各位领导又详细了解了我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情况。我校现有三个工作室,分别是:立敏工作室、燮堃工作室、月芳工作室。自2019年初建成工作室以来,三位主持人领导各成员矜矜业业、勤勤恳恳,对工作尽职尽责,努力把各自的工作室打造成 一个“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一年的认真摸索、一年的研讨学习、一年的快速成长,如今我校的三个名师工作室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各项工作稳步扎实开展,成果显著。</p> <p>  会议的最后,研修中心的诸位专家肯定了我校领导在复学后细致全面、精准有效的好策略,我校老师复课后工作认真、功底扎实的好教风,也肯定了我校学生课堂积极、精神饱满的好学风。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建议。在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学好课标、钻研教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精彩的明天!</p>

我校

青年教师

工作室

名师

教研员

教学

学生

研修

教研

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