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情 那景 那年五月 那些少年

郑周艳

<h3>  南山的风吹散了谷堆,北海的水淹没了沙滩,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一出神,一恍惚间,物走星移,在生命中无数人来了又去,却有那么一波小姐姐,在短暂的15天里,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勐康边检警色。下面我们来说说全警实战大练兵女警那些事儿👇 👇 👇 👇 👇 </h3> <h3> 一班一班 非同一般!👍 <br> 一班一班 勇夺桂冠!👍 </h3> <h3>  刻苦训练的“新学员”代力历<br>  作为一名机关参训的民警,已经身为人母的她充分发挥了“火车头”作用,一次不落的参加完所有课程,每天第一个到达训练场,毫不畏惧炎炎烈日,在训练期间被晒伤后,依旧忍着疼痛迎着阳光参加完所有培训课程和考核,乐于助人的她力所能及的为姐妹们提供药品、零食、学习资料等帮助,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她为“代姐”、“历姐”。</h3> <h3>  心智顽强的“大姐大”刘再春<br>  体质较弱的刘再春是在勐啊站当了5年检查员的“老骨干” ,在培训期间课程紧凑、大脑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她不仅中暑、腿部浮肿、皮肤过敏,甚至神经性头痛的老毛病也犯了,但是她坚持这是军校毕业后第一次系统性、全面性的培训,不能因为身体的原因失去学习进步的机会,最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全部科目成绩都是良好以上!</h3> <h3>  不甘示弱的“后进生”何红晓雪<br>  本来是后勤专业毕业的晓雪因为热爱神圣的验讫章,毅然选择通过自学从事边检工作,培训让她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接触到直观的边检知识。每一个流利的盖章动作背后,是她一次次熬夜上机、一次次不耻下问、一次次情景模拟练习的结果,专业能力、公共能力、证件鉴别、人像比对、证件录入这些对她来说外行的东西,都逐渐变成了她的日常,真正做到了不干检查员的后勤人员不是真正的移民警察。</h3> <h3>  能文能武的“全能手”杨柳<br>  警察培养摇篮云南警官学院毕业的杨柳怀揣着警察梦加入移民警察队伍,在短短的8个月里,她俨然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警察,褪去了身上的稚气和青涩,成为了边检业务、警务实战技能中的佼佼者。兴趣使然,她自学了新闻写作和摄影技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她的辛苦努力下,成为了勐康口岸执勤队的“宣传骨干”。</h3> <h3>  最强大脑“追梦人”李陈凤<br>  ​知识贵在学以致用,云南财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李陈凤,有着惊人的学习毅力和决心,出生于军警世家的她,于2019年步入婚姻殿堂,作为军嫂的她,为了追寻老公的步伐,于婚后悄悄报考了移民管理警察,到了一城连三国的江城,虽然同处普洱市,但是她却连一面都没见过自己的老公。有一种浪漫,是工作岗位上的相互守望;有一种牵挂;是工作之余互道一声平安,军警本是一家,因为心中的“信仰”,戍守边疆的追梦人李陈凤在各个岗位上都做得比别人优秀许多,还在短短时间内成为了单位优秀的后勤骨干。</h3> <h3>  天赋异禀的“小阔爱”李益融<br>  因为一次抓捕模拟对抗名声大噪的“狠人‘’李益融,其实是云南省小语种人才培养基地云南民族大学毕业的老挝语人才,德艺双馨的她,其实在生活中,是一个萌萌的小女生,爱学习,爱工作,爱刷微博,虽然训练的科目接触不多,但是她时常在休息的时候询问同事今天训练的内容,每天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班长,你可不可以教教我这个动作怎么做?”其实她并不知道,15天的培训下来,她自己的动作已经很流畅很精干了。</h3> <h3>  温文尔雅的“小萝莉”杨雪芹<br>  96年出生的杨雪芹是芒信分站的小小“内勤”,整个培训期间,娇小可人的她用心和别人交流,用心去感受班里姐妹的冷暖,并默默的送上自己适当的宽慰和安抚,贴心小棉袄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她还是厚积薄发的小能手,内务、体能、理论、技能都是数一数二的高手,“放开那被子,让我来修。没事没事,这个题简单”话音刚落,被子已经被她的巧手修得平平整整。</h3> <h3>  高冷傲慢的“小娃娃”郑周艳<br>  如果不熟知的人,肯定觉得郑周艳的娃娃音是装出来的,但是,这个与生俱来的娃娃音后面,却是一个认真、负责、倔强的对自己超狠的人。不善言辞的她,总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其实,她是个可盐可甜的小严肃,工作上的事一丝不苟,生活上对身边的人体贴入微。皮肤黝黑的她总是秉持着“吃亏是福”的理念,真正做到了“人黑心不黑、心宽体不胖”!</h3> <h3>  《小王子》里如是说: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就像花一样,如果你喜欢一朵长在某颗星星上的花,那夜里看星空就会很温馨,所有的心情都好像开着的花。<br>  愿一班未来一切如愿,祖国边疆安宁,我们目光所及皆是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