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情深深几许…黛玉绝无仅有的一次认错

水云间

<p>鸿篇巨制《红楼梦》包罗万象,涵盖了极其丰富的社会风俗,世道人情,但最动人的依然是青春和爱情。故事以神话开篇,黛玉原乃天宫绛珠仙子,宝玉亦是神瑛侍者,二人因灌溉之恩结下情海恨天里一段奇缘。故宝黛在凡尘里初见之时,二人便皆感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绛珠仙子来此凡间只欲以泪酬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宝黛的这段“木石前盟”,便是《红楼梦》整个故事的缘起之一。另一个缘起,该是那女娲补天遗留的“顽石”因为通了灵气便想来此凡间看看稀奇。所以,毫无疑问,宝黛的爱情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p><p><br></p><p>每个人赤条条来到这世间,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美好的爱情是人类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也是亘古以来所有文学作品中最能吸引和打动读者的主题。《诗经》以描写爱情的《关雎》为首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道出了追求爱乃人之天性。世间最美好的爱情是什么模样的?是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米欧与朱丽叶?又或是刘兰芝和焦仲卿那般“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还是《长恨歌》里皇帝对妃子之爱美人终抵不过江山之爱?抑或是《浮生六记》中沈复和芸娘那般平淡琐碎中蕴含着的独有乐趣?看《牡丹亭》里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可以超越生死,可叫人死而复生,这样的爱情太不平凡也太过激烈,似乎只能存在于戏剧中,而宝玉、黛玉这一对小儿女的爱情故事真切而平实,看似寻常却蕴含无限深情,我以为这样的爱情才是世间应有的爱情模样。</p><p><br></p><p>清代最深情的词人纳兰性德在《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据》中有语:“一往情深深几许?”,汤显祖也曾在《牡丹亭》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皆意谓最深的情不可以量深,亦无处可以问缘由。我觉得这即是红楼里宝黛间一往情深的最好诠释,“木石前盟”或许是雪芹先生在痛苦的追忆里的无解而解,也或许只是当年说书话本的一种需要。</p><p><br></p><p>《红楼梦》中出色女子颇多,有“任是无情亦动人”的宝钗,也有豪爽大气有才的湘云,还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妙玉,宝玉为何独爱黛玉?正如“木石前盟”里仙界的暗喻,宝黛性格中都有超凡脱俗的部分,宝玉不喜仕途经济,看淡功名利禄,唯有黛玉是宝玉真正意义上的知己,故宝玉最爱的就是黛玉的孤傲和脱俗。黛玉自幼丧母,被贾府接来依傍外祖母,后又丧父,彻底成为孤儿,客观上也成就了宝黛二人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谊。失怙的孩子寄人篱下,个中孤苦,难以言表,因此黛玉始终是孤独哀伤的,唯有细致入微、有着菩萨一般心肠的宝玉能真正体贴和怜惜黛玉。黛玉又是姿容绝美的,书中道其“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并将其比作古代的著名美女赵飞燕。而颇耐人寻味的是书中对宝钗、湘云、探春等都有过详尽的外貌描述,却独独对黛玉并无直接的相貌描述,有的多是侧面烘托,她到底有多美,却只能尽凭读者各自想象,因为黛玉本乃仙子,绝非凡间美物可以描摹,世间物可以状其美者,其美必不脱凡俗。书中只说她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远躲避,不忍再听”,因之赋诗云:“颦儿才貌世因稀,独抱幽芳出绣闱。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此诚所谓也!此番绝代风华,宝玉焉能不喜之于外情动于衷?</p><p><br></p><p>黛玉的才情亦是出类拔萃,位列众姐妹之首,只宝钗尚可与之旗鼓相当,但就个人喜好,我则偏爱黛玉不加掩饰的真情流露。元春省亲,宝玉和众姐妹们一起赋诗为贺,唯有黛玉帮宝玉捉刀的那首独得贵妃赞评。在大观园诗社的数次比拼中,黛玉也从未落人后,在菊花诗会上更是毫无争议地连夺三魁。海棠诗会上虽屈居宝钗之后,却尚存争议,宝玉眼里林妹妹依然是最好的!黛玉歌行体的《葬花吟》,由吟花而感怀身世,哀怨婉转,缠绵悱恻,应是《红楼梦》中诗词的最高水平。聪明如是,才情卓尔如是,诗中物我融情如是,宝玉焉能不感佩于言复爱之于心?</p><p><br></p><p>仙姿兰容,性聪情慧,一颗玲珑七窍心,一枝幼安薛涛笔,机智诙谐,伶牙俐齿,再加老祖宗贾母的万千宠爱,更有宝玉的深刻爱恋和百般爱惜,如此黛玉,又怎能不骄傲?</p><p><br></p><p>可就是骄傲如许的黛玉却有过书中唯一的一次认错,当然是对宝玉的。因为宝钗的出现,且伴随着阖府流传的“金玉良缘”之说,让黛玉变得敏感多疑,时常会对宝钗拈酸吃醋,动辄就对宝玉发脾气,通常是一语不合,妹妹便生气、流泪、讥讽或是不理睬哥哥,宝玉必得低声软语,前去俯就,方哄得妹妹回心转意。因此在宝黛二人的日常相处中,人们看到的更多是宝玉如何体贴关心林妹妹,如何对林妹妹百般迁就讨好,却极易忽略黛玉对宝玉其实也是情根深种。</p><p><br></p> <p>第三十二回,湘云来贾府小住,正在怡红院和袭人宝玉闲聊,贾雨村来访,贾政叫宝玉出去会见,宝玉素日最痛恨这种官场应酬,百般不情愿,湘云便劝道,“如今大了,你就是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宰的,谈谈讲讲那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庶务…”,此言一出,不料平日对姐妹们最是尊重谦和的宝玉对湘云很是无礼地说道,“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臢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袭人见状赶忙劝解,说宝钗也曾劝过宝玉类似的话,那次宝玉也是不管不顾抬脚就走了,同样把宝钗闹了个大红脸,袭人话里话外还似无意中捎带着贬低了一下黛玉,说这事若是落在林姑娘身上,还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呢,可宝玉却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这话被前来找宝玉的黛玉在门外恰巧听见了,黛玉又悲又喜,五脏六腑如翻江倒海一般,须知这番亲热厚密的肺腑之言,宝玉竟不避嫌疑地脱口而出,可知自己从未看错宝玉,他果然是自己的知己。黛玉不禁热泪滚滚,遂转身离开,宝玉出门来看见,便忙忙地赶上来,关切地问妹妹怎的又哭了,黛玉矢口否认,宝玉却细心地看见了黛玉眼中的泪珠,禁不住抬手替她拭泪,黛玉忙闪身躲避,并嗔怪宝玉不该动手动脚,宝玉则笑着辩解说自己忘了情,不觉动了手,也顾不得死活了。黛玉听到这儿,如平日里习惯性地调侃讥讽宝玉,说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或是麒麟,可怎么好呢?几句话把宝玉说急了,质问黛玉说这话是咒他还是气他,黛玉见宝玉急了,又想到自己刚听到的宝玉的知己之言,竟不似往常那般任性耍脾气使小性儿,而是忙不迭地自悔自己说话造次了,并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筋都叠暴起来,急得一脸汗”,一面说,还一面上前伸手替他拭汗。一向骄傲的黛玉第一次向宝玉认错,这可是绝无仅有的事。平日里的试探、掩饰,这一刻却不由得真情流露,真真是情到深处!这番认错令宝玉更是动容,对着黛玉也情不自禁地说出了两人之间最动听的情话:“你放心”。 黛玉尚未明白其意,却听宝玉接着说,“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你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多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黛玉听完如轰雷掣电,句句都仿佛是发自自己肺腑的恳切之语,“你放心”,这短短的三个字的承诺可谓字字千斤,比任何山盟海誓、地老天荒的情话也更美更深情,宝玉是真正懂黛玉的那个人啊!</p><p><br></p><p>两人此番表白互诉衷肠后黛玉心结解开,不再对宝钗拈酸吃醋,亦不再为“金玉良缘”耿耿于怀,宝黛自此后也不再有过任何争吵,两人的感情亦升华到了心意相通毋需多言的更高层次。虽说两人的爱情终是悲剧,最终并未“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正是这深刻的悲剧意义更让这故事难以忘怀,更痛彻心扉,也更刻骨铭心。</p><p><br></p><p>有个问题一直在我脑中萦回,那就是《红楼梦》究竟为何会有那么大的魔力,二百多年以来能让人爱不释手,一读再读,让我本人也常年痴迷其中?是文字优美流畅、人物刻画细腻生动?还是百科全书似的广博及其中蕴含的丰富风俗人情?万人读书,解人难百,痴者或一。蒋勋老师说“《红楼梦》这本书就是为心中有净土的人所写的”,深以为然,深得我心!谁的心中没有过对纯洁爱情的遐想?谁又不从一清如许的年轻时走过?作者以看似寻常的笔墨写出了不染俗尘、最纯真无邪的爱情。那一场一往情深、相知相惜又缠绵悱恻的宝黛爱情,便是这世间爱情的最好模样。</p><p><br></p><p>你们尽可去看那里的勾心斗角、男盗女娼、宦海沉浮、佛道同行、因果轮回、阶级斗争、将相隐逸、借古讽今,而在这部关于“石头”的游记里,我只看到人世间最美的爱情!</p>